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真实形态论

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真实形态论

陈友军, 著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23.8

书籍简介:

本书对现实题材电视剧中的纪实性文本的艺术真实、虚构文本的现实主义艺术真实和非现实主义艺术真实等三种不同类型的时代特色、文化内涵、审美生成规律,发展态势和前景作了探讨。

书籍目录:

绪论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及其“艺术真实”命题概述

一、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理论界定与逻辑分类

二、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历史回顾及对当前生活的影响

三、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多重视阈下的“艺术真实”命题

四、本文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纪实性叙事文本的客观性追求与艺术真实

第一节“纪实性”叙事与纪实性电视剧

一、取材于“真人真事”的两种主要表达方式

二、生活的真实性是衡量纪实性电视剧的基本价值尺度

三、纪实性电视剧的“艺术真实”与自然主义的“艺术真实”

第二节纪实性电视剧中“真人真事”的艺术呈现

一、“真人真事”的艺术化

二、“真人真事”艺术化的真实性内涵

第三节纪实性电视剧的新闻性特征与美学追求

一、“情景再现”的新闻纪实特性

二、新闻纪实性与艺术真实性

第四节纪实性电视剧的叙事特征与审美要求

一、叙事的可靠性

二、叙事的修辞性

三、叙事的艺术性

第五节纪实性电视剧“双重品格的真实’’及其他

一、“双重品格的真实”

二、纪实性叙事的观赏性

第二章虚构叙事文本中的现实主义艺术真实

第一节现实主义艺术真实的政治范式

一、重大社会问题剧的文本类型与艺术特征

二、先进人物形象的文化底蕴及其艺术塑造

三、宏大叙事与现实主义的理想真实

四、先进人物形象浑圆化的道德困境与美学悖论

第二节现实主义艺术真实的世俗生活范式

一、作为历史主体的普通人的价值

二、艺术形态的拓展与平凡美学旨趣的张扬

三、平民叙事方式的特点与日常生活意义的生成

四、世俗生活剧对现实的遮蔽与误读

第三节现实主义艺术真实的诗化特征

一、诗化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与价值

二、主体心灵的象征叙事

第三章虚构叙事文本中的非现实主义艺术真实

第一节对生活原生态的展示与现象真实论

第二节世俗生活的浪漫传奇

第三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策略及其他

结语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建设性价值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后记

前言

在我招收的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文艺美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中,陈友军的博士论文写作时间最长。答辩通过后,出书的速度最快。这当然和他长期在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有些关系,但是主要还是取决于他在博士论文多达五年半的写作过程中,对自身的不断磨砺和对论文的反复修改,使得他在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真实形态问题的研究上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和新的突破。这使我想起了两句人们熟知的联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又想起了清代著名诗论家赵翼两句为人们不熟知的诗:“无边天作岸,有力浪攻山”(《渡太湖登马迹山》)。有路了,有舟了,又能视“天”为“岸”,“有力”“攻山”,大概就有了写作论文的重要条件。当然,要写成乃至写好一篇论文,还要作很多具体努力。比如:要进一步熟悉研究对象,揭示对象的新的特质(包括艺术特质、社会特质、文化特质等)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把握对象生成发展的特定规律,对它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给人们提供新的、正确的、有价值的东西,等等。而这些,显然与研究者在反复磨砺中产生的毅力和领悟有关。

陈友军的博士论文《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真实形态论》认为,当今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艺术真实形态有三种类型,即:“纪实性电视剧文本的艺术真实”、“虚构叙事文本中的现实主义艺术真实”和“虚构叙事文本中的非现实主义艺术真实”,并分别对三种不同类型的艺术真实形态的时代特色、文化内涵、审美生成规律、发展态势与前景作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些比较平实而又有一定深度的看法。这些看法发表出来,意在与广大读者就此作一次对话与交流,以利于推动我国电视剧艺术和审美文化研究事业的发展。我以为,这种积极参与值得鼓励。当然,这只是陈友军副编审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电视剧的“艺术真实形态”问题切入,对当今我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作出的一种分析而已。论文写得如何?有无可取之处和不妥之处?对我国当今电视剧创作的发展与繁荣以及文艺美学学科的话语转型及拓展、更新有无裨益?还要请广大读者作出最具权威性的评判和回答。

“书之真伪,读而后知”。这是我常给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说到的一句话。我以为在当今学术泡沫泛滥的年代,读者读一本书,似乎应该立下这样的信条。最好不要轻信某名家或某某先生的《序》或貌似本书提要的推销广告,而应该在读完之后,经过独立思考,进行实事求是的判断,得出自己深信的科学的结论。所以,我一向不主张对自己的学生包括毕业博士生的论文写序。一定要写,便下决心不作更具体的推介一这方面最好留下空白,由读者自己去判断、填充。毁誉无妨,较为真实。

当然,在学生出版一本新书时,谈谈老师的希望还是应该的。这希望便是我在1979年春过苏州寒山寺时写的一首诗中所表达的意思。那时祖国粉碎“四人帮”不久,百废待举。为了在北京广播学院开设《文学概论》课,编写教材,学院领导派我到全国各高校取经,途经苏州,便有此作:姑苏名刹立斜阳,古木参天寺影长。

夜半钟声呜旧梦,五针松叶谱新章。

诗书难继千秋业,贝叶偏传异域香。

盛世游人应有意:频添力作饰回廊。

北京广播学院现已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这是我国一所以大传媒为特色,集中了众多当今传媒文化和传媒艺术专业的全国“211工程”重点大学。

依托这所大学,在发展传媒特色专业的同时,重视审美文化研究,倡导审美文化批评,开展审美文化教育,美学和文艺学学科将大有作为。作为一名老教师和人文科学研究工作者,我希望同行与同事们立足时代要求,努力拓展研究领域,重视理论创新,在本学科和学科的交叉与融通中频添力作,为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是为序。

2006年12月20日,于北京甜水园寓所听绿书屋

后记

面对这篇历时五年、经过多次修改的论文,让我情不自禁、感慨万千的并非论文写作的艰难困苦,而是对学问之道的领略和感悟。我很庆幸能够忝列于蒲震元先生的门下,聆听导师的教诲,感受学问的魅力,体会师生的情谊。

感谢我的导师蒲震元教授多年来的悉心指导以及为这篇论文所付出的大量心血!感谢师母黄雪贞教授对我的关爱、呵护与鼓励!他们为人为文的风范是我终生受用不尽的最宝贵的财富!感谢张晶教授在繁忙的教学科研之余,为我提供了有关艺术价值研究的参考文献和相关的图书,张晶教授的哲思以及他热情、豪放的性格总是带给我启迪和温暖。

感谢开题报告会上对本论文提出宝贵修改意见的仲呈祥教授、王伟国教授、曾庆瑞教授、高鑫教授、张晶教授、周华斌教授。感谢在预答辩中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曾庆瑞教授、周华斌教授、高鑫教授、路应昆教授。感谢在匿名评审中那些我并不知名的学者、专家对论文的认可。

感谢王伟国教授、张凤铸教授、张晶教授、张德祥教授、丁亚平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对我的论文进行答辩。

我还要感谢胡智锋教授、姚晓鸥教授、杜寒风教授、周靖波教授在论文写作期间对我的关心和点拨;感谢同门师兄弟彭文祥、王黑特、王昕、倪学礼、戴清、夏中南提供的无私帮助;感谢那些一直关心我的亲人和朋友们。

我无以回报所有这些师长、朋友和亲人对我的厚爱,我只有不断地前行,才不至于太过辜负他们的希望。

陈友军2006年11月27日

内容摘要:

  本书对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纪实性电视剧文本的艺术真实,虚构文本的现实主义艺术真实和虚构文本的非现实主义艺术真实等多种形态的叙事特征和语言系统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希望可以对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纪实性电视剧文本的发展与改革有启发作用,以体现非现实主义审美形态所体现出的异质文化对电视剧艺术的影响。  电视剧作为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主导形式,在寻求主旋律的审美化上拓展了现实主义的表现领域,对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生的关注以及平凡美学趣味的张扬,使得一些极少进入历史叙事的百姓日常生活,在新的叙事观念的引领下参,成为了电视剧叙事的中心;此外,非现实主义审美形态所体现出的异质文化对电视剧艺术的影响构成了本书研究的重点。作者简介:  陈友军,1988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在北京广播学院(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成果有:参与《海外华文文学综论》、《红硕的花朵新时期女性文学论》、《当代报告文学赏析》等著作的部分章节的撰写,担任《文艺学的走向与阐释》、《美学前沿》(第2卷)副主编,在《当代电影》、《现代传播》、《文艺报》《现代青年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真实形态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10858953
《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真实形态论》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3.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 200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真实形态论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于2007.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904 的主题关于 电视剧-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