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理论与实践

侯东德, 主编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书的主题为地方立法协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主题包括:(一)考察地方立法协商的理论依据和规范依据;(二)各地立法协商制度的比较分析及经验总结;(三)探索地方立法协商的实现路径;(四)确立地方立法协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工作制度;(五)构建地方立法协商机制的具体措施。

作者介绍:

侯东德,男,汉族,1973年出生,四川绵阳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高级经济师。担任西南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重庆市政协委员、民进重庆市委参政党理论研究会会长、重庆市人大常委立法咨询专家、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特邀检察员、重庆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民商法学、工商管理、职业教育、统战理论等。在《管理世界》、《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现代法学》等权威报刊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三部:《股东权的契约解释》、《城乡统筹下重庆市农业自然灾害综合治理模式研究》、《票据法》。主持课题主要有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我国西部地区农民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创新机制研究”、重庆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重庆市农民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研究”、重庆市科委重点课题“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机制研究”等。为本科学生和研究生讲授商法学、商法研究、票据法、证券法、破产法等课程;为政法干部等培训班讲授公司法理论与实践、公司上市与证券法实务、公司治理的法律问题、管理科学与领导艺术等课程

书籍目录:

引言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二、主要研究内容三、创新之处第一章相关概念的界定一、地方立法权的界定二、立法协商的界定三、立法协商权的界定

第二章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与地方立法的关系考察第一节地方立法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一、我国地方立法的发展及现存问题二、地方立法应遵循的价值取向三、开展立法协商是地方立法实现科学化、民主化的有效路径第二节政治协商制度与地方立法一、人民政协的性质二、人民政协参与立法协商的理论依据和规范依据三、人民政协参与地方立法的作用四、地方立法中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应然存在五、地方立法中政治协商制度的实然发展

第三章地方立法协商的理论基础:协商民主理论第一节“协商民主”理论在国外——从起源到发展一、雅典的“协商民主”二、卢梭的“参与民主”三、哈贝马斯的“商谈论”四、约瑟夫·毕塞特提出的“协商民主”五、曼宁的“协商民主理论”第二节我国协商民主的历史发展综述一、早期探索:中国协商民主的萌芽和初步形成(1921年7月到1946年6月)二、协商共和:中国协商民主思想向深远方向发展,实践有了新的突破(1948年到1949年9月)三、共商国是:中国协商民主思想和实践初步发展(1949年9月到1957年7月)四、曲折与重生:中国协商民主思想与实践从曲折走向健康发展(1957年5月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五、继往开来: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化形成,协商民主思想和实践快速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第三节我国协商民主的理论定义和实践条件一、我国协商民主的理论定义二、中国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三、我国协商民主的实践条件第四节借鉴协商民主、推进人民政协制度的完善一、政治协商与协商民主的发展和完善二、人民政协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三、协商民主奠定立法协商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我国各地开展地方立法协商的经验总结第一节我国各地开展地方立法协商情况概述一、当前我国地方立法协商实践的基本特点二、当前我国地方立法协商实践存在的不足第二节我国省级行政区开展地方立法协商的实践及其评析一、基本情况概述二、云南省实施地方立法协商的实践和探索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地方立法协商的实践和探索第三节我国较大市开展地方立法协商的实践及其评析一、基本情况概述二、南京市的地方立法协商机制及其成就三、成都市地方立法协商机制及其成就

第五章我国开展地方立法协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一节我国开展地方立法协商必要性分析一、我国地方立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二、我国地方政协的性质和职能有助于改进地方立法现状三、政协参与地方立法是完善地方立法机制的需要第二节我国开展地方立法协商可行性分析一、政协本身的机构设置及其工作机制使其能胜任立法协商职能二、各地政协与政府、人大已有的联合工作机制对地方立法协商机制作了有益尝试

第六章地方立法协商的规范依据分析和风险评估第一节地方立法协商的规范依据分析一、党的政策依据二、法律依据三、地方性法规依据四、《政协章程》依据第二节地方立法协商的风险评估一、立法协商理论的局限性二、立法协商主体的风险评估三、立法协商运行的风险评估四、立法协商结果的风险评估五、未来立法协商的风险防范

第七章地方立法政治协商的基本原则引言第一节地方立法政治协商基本原则概述一、地方立法政治协商基本原则的含义二、地方立法政治协商基本原则的功能三、地方立法政治协商基本原则的分类第二节地方立法政治协商的价值性原则一、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二、法治性原则三、尊重立法权与保障协商建议权相结合原则四、注重立法协商程序原则第三节地方立法政治协商的技术性原则一、全面性原则二、效率性原则

第八章地方立法政治协商的法制化及其实现路径第一节地方立法政治协商制度法制化的内涵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原则二、立法协商建议权利是核心权利三、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基本要求第二节制定《地方立法政治协商条例》是地方立法政治协商法制化的最终目标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二、法治是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最终目标三、制定地方性法规模式与协商建议权利四、制定地方性法规模式与地方立法政治协商秩序第三节地方立法协商制度化的不同模式及其比较分析一、制定规范性文件模式二、地方立法政治协商法制化模式第四节我国地方立法政治协商法制化的实现路径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是地方立法协商法制化的最终模式二、地方立法政治协商法制化的路径分析

第九章我国地方立法协商机制构建第一节地方立法协商机制的基本内容一、地方立法的含义决定了地方立法协商机制的内涵和外延二、地方立法协商的主体三、地方立法协商的客体(对象)四、地方立法协商的具体内容第二节政协应对地方立法协商的内部机制构建措施一、完善人民政协内部开展立法协商的基础性制度二、政协委员参与地方立法协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三、完善政协提案工作机制,建立地方立法协商建议的反馈机制第三节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组织形式和协商方式一、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组织形式二、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协商方式第四节开展地方立法协商的程序保障机制一、地方立法协商的程序保障机制的意义和价值二、地方立法规划中的政治协商机制三、地方立法前的政协调研机制四、地方立法过程中的政治协商机制五、地方立法后政协评估机制结论一、科学界定了立法协商相关的几个核心概念,梳理并奠定了地方立法协商机制的理论基础二、从理论上论证了开展地方立法协商的必要性、可行性三、对我国地方立法协商作了规范依据分析和风险评估四、确立了构建我国地方立法协商机制的基本原则五、提出并指明了我国地方立法政治协商的法制化目标及其实现路径六、较充分全面地阐明了地方立法协商关系的基本内容七、科学地框定了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协商方式八、充分论证了构建我国地方立法协商机制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附录相关立法文件建议稿附件一:《××市政协关于开展地方立法协商若干问题的规定》(专家建议稿)附件二:××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关于对地方性法规开展立法协商若干问题的规定(建议稿)附件三:关于开展××市地方立法协商工作若干问题规定(专家建议稿)后记

内容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政协参与地方立法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地方立法科学化与民主化的重要途径。《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理论与实践》考察了地方立法协商的理论依据和规范依据,并对各地立法协商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经验总结,探索了地方立法协商的实现路径、基本原则和基本工作制度,并提出了构建地方立法协商机制的具体措施。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理论与实践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1861009
如需购买下载《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理论与实践》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法律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5 × 21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我国地方立法协商的理论与实践是法律出版社于2014.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27 的主题关于 地方法规-立法-协商-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