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解析

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解析

吴晓, 等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9.0

书籍简介:

本书研究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

作者介绍:

吴晓,1972年生,祖籍福建。2002年获东南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著者长期从事弱势群体居住空间及其特殊社区研究、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体系研究、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等方向的研究,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省部级教学改革课题5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项目1项等,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最高级核心期刊18篇,16篇CSSCI检索,他引上百篇次),出版专(译)著、教材8部。获国际城市景观设计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优秀勘察(规划)设计奖2项以及全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论文竞赛奖3次,先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城市规划学科的作业竞赛交流获奖21项。 目前是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骨干成员。

书籍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特色创新

2 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居住空间与城市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关于流动人口

2.1.2 关于居住空间

2.2 流动人口与流动人口居住空间

2.2.1 我国流动人口概述

2.2.2 我国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概述

2.3 “流动人口居住空间-城市”关系的社会学认知

2.3.1 “对立一同化”模式

2.3.2 “并存”模式与“联结”模式

2.3.3 结论与启示

2.4 本章小结

3 西方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概述

3.1 西方城市化与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概况

3.1.1 西方快速城市化与人口流动

3.1.2 西方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概述

3.2 西方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改善实践

3.2.1 组织机构的建立

3.2.2 相关法规的制定

3.2.3 贫民窟的清理

3.2.4 公共住房的建设

3.2.5 各类群体的参与

3.2.6 住房补贴的提供

3.3 本章小结

4 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宏观解析:以沪宁常为例

4.1 上海市:基于聚集指数测度的流动人口分布特征分析

4.1.1 流动人口聚集分布的现状特征

4.1.2 流动人口聚集分布的区位关联

4.1.3 个人选择意愿对流动人口聚集空间的影响

4.1.4 几点结论

4.2 南京市:基于居住-就业视角的流动人口空间分异与分离探讨

4.2.1 流动人口居住-就业空间的分异特征

4.2.2 流动人口居住-就业空间的分离特征

4.3 常州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研究

4.3.1 流动人口概况

4.3.2 流动人口就业-居住空间分布现状

4.3.3 流动人口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现状

4.3.4 流动人口对居住空间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需求(以开发区为实证)

4.3.5 流动人口居住空间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完善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微观解析:以南京市为例

5.1 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微观评估思路

5.1.1 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评估的相关研究

5.1.2 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评估的指标确立

5.1.3 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评估的数据采集

5.2 南京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微观特征

5.2.1 南京市流动人口概述

5.2.2 单元层面的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考评

5.2.3 社区层面的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考评

5.3 南京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影响因素

5.3.1 流动人口租居房的影响因素

5.3.2 流动人口宿居房的影响因素

5.4 本章小结

6 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特例解析:以流动人口聚居区为例

6.1 研究对象的界定

6.1.1 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界定

6.1.2 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分类

6.2 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形成机制

6.2.1 流动人口聚居区生成的外在条件

6.2.2 流动人口聚居区生成的内在机制

6.3 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特征

6.3.1 区位分布

6.3.2 人员构成

6.3.3 就业结构

6.3.4 土地使用

6.3.5 空间布局

6.3.6 居住环境

6.4 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典例调研

6.4.1 北京“浙江村”:缘聚型聚居区

6.4.2 北京“新疆村”:少数民族聚居区

6.4.3 南京所街村:从“河南村”到“安徽村”

6.4.4 南京红山片区:外来工混居区

6.4.5 无锡莫家村:业缘型聚居区

6.4.6 深圳河背村:外来工混居区

6.5 本章小结

7 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改善策略

7.1 房源供给

7.1.1 改革住房租赁市场的运作模式

7.1.2 改善出租房源的供给渠道

7.1.3 确立住宿空间的配给制度

7.2 组织运作

7.2.1 机构组织

7.2.2 资金筹措

7.2.3 建设主体

7.3 规划设计

7.3.1 居住空间设计标准的确立

7.3.2 低造价住宅体系的推广

7.3.3 公共空间与配套设施的配建

7.3.4 社区规划师的参与

7.3.5 内外居民的融合

7.4 本章小结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基于这一背景,《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解析:面向农民工的实证研究》以我国三大流动人口圈的典型大城市为例,以大量一手资料和GIS数字技术平台为依托,试图建构一个兼顾宏观与微观、普适性与特殊性的“流动人口居住空间”实证研究的整体框架。其核心内容包括:在宏观(城市)层面研究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聚集分异、职住分离以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状况;在微观(社区与单元)层面基于“就业一居住”的互动关联,评估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类型特征与影响要素;在特例(聚居区)层面探讨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演化规律,从区位分布、人员构成、就业结构、土地使用、空间布局、居住环境等方面剖析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结构特征;最后又从房源供给、组织运作、规划设计等方面人手构建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改善的综合策略等等。
《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解析:面向农民工的实证研究》可供城市规划学科、地理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教学、研究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大规模转移和聚集,给我国城镇建设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其中除了就业的压力外,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首当其冲。在目前社会经济转型和各项政策制度重构的关键期,农民工居住空间也一举成为城市化背景下解析社会空间的典型样本与关键路径所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解析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城市与区域空间研究前沿丛书
9787564123239
如需购买下载《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解析》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南京出版单位东南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解析是东南大学出版社于201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69.3 的主题关于 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