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舞台的聚焦与透视

话剧舞台的聚焦与透视

黄振林,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作者近10年从事现代话剧理论研究的成果汇编。从文学和舞台两个角度重新阐释了我国话剧100年来的艺术实践和创新。通过对早期话剧文体转型和对话机制设置、曹禺戏剧的诗性特征、现代喜剧的取材布局和讽刺技巧、当代话剧的改造和转换等角度,勾勒出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艰苦蝉蜕和运行轨迹。

作者介绍:

黄振林(1958----),男,江西临川人。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负责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出版《成熟论》、《临川地方戏剧史》、《宜黄腔流变史》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田汉戏剧奖优秀论文一等奖1次。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舞台转型篇

第一节 从晚清到五四:早期戏剧现代化的主体错位和角色尴尬

第二节 文人编剧与早期话剧文体的初步自觉

第三节 早期话剧文本样式的深层变革和现代转型

——以“文明戏”到“爱美剧” 的演变为考察依据

第四节 手枪、藏匿、男女身世之谜与舞台技巧主义

第二章 对话机制篇

第一节 从歌舞到对话的艰苦蝉蜕

第二节 对话装置在早期话剧文体成型中的作用和特点

第三节 对话机制的历史创构与现实解构

第四节 东西方舞台艺术的圆融与自新

——欧阳予倩早期话剧创作的探索与实践

第三章 经典启示篇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舞台转型篇

第一节  从晚清到五四:早期戏剧现代化的主体错位和角色尴尬

第二节  文人编剧与早期话剧文体的初步自觉

第三节  早期话剧文本样式的深层变革和现代转型

——以“文明戏”到“爱美剧”  的演变为考察依据

第四节  手枪、藏匿、男女身世之谜与舞台技巧主义

第二章  对话机制篇

第一节  从歌舞到对话的艰苦蝉蜕

第二节  对话装置在早期话剧文体成型中的作用和特点

第三节  对话机制的历史创构与现实解构

第四节  东西方舞台艺术的圆融与自新

——欧阳予倩早期话剧创作的探索与实践

第三章  经典启示篇

第一节  欧阳予倩话剧的写意方法

第二节  人类命运的永恒之谜

——话剧《雷雨》的现代阐释

第三节  契诃夫影响与曹禺戏剧的散文诗体结构

第四节  曹禺戏剧的文化命运及对当代话剧的启示

第五节  话剧台词的语意涵指与诗性延展

第四章  喜剧技巧篇

第一节  英法喜剧与中国现代喜剧分流

第二节  丁西林喜剧的情境设置和幽默智慧

第三节  李健吾喜剧的世俗取材和抒情色调

第四节  欧阳予倩喜剧的发生机制和运行技巧

第五节  欧阳予倩独幕剧构剧奥秘新探

第六节  人物藏匿与现代喜剧布局

第七节  现代风俗喜剧的构剧特色和美学风范

第五章  当代转换篇

第一节  百年话剧舞台:如何改造和转换

第二节  先锋戏剧的逆向思维

第三节  当代小剧场舞台变革的焦点回顾与理性反思

第四节  当代话剧演艺风格的变迁及动因透视

第五节  当代精品话剧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第六节  媒介变革时代的戏剧困境与突围

后记

内容摘要:

   
话剧艺术系由欧洲引入中国,迄今中国现代话剧艺术已走过100年历程。本书概述了我国话剧舞台艺术发展的历史,梳理了中国现代话剧在发展中对外国话剧艺术的借鉴和创新,并对百年来我国话剧大师欧阳予倩、曹禺、丁西林、李健吾等人的话剧舞台艺术做了深入研究。作者认为,面对电视、网络等电子传媒的挤逼,话剧应从故事叙述、舞台机制、游戏精神、传播手段等方面探索创新,以找回观众。本书对研究中国话剧百年历史,促进现代话剧艺术发展具有一定价值。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话剧舞台的聚焦与透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00608
如需购买下载《话剧舞台的聚焦与透视》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话剧舞台的聚焦与透视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1.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824-53 的主题关于 话剧-戏剧史-中国-现代-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