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女

运河女

蒋海珠, 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为长篇小说。

书籍目录:

一、芦花仙子

二、恶人的债

三、歌王钱阿公

四、聪明的妹、坚强的妹

五、公式“二减一”

六、好人是“神”

后记

后记

从前我在乡镇工作,与企业接触颇多,对企业主有所了解,有些还是好朋友。无论是工业企业,建筑企业,贸易企业还是服务企业,这些企业的厂长、经理、董事长各自的起点背景不一样,发展成长模式也有所不同,但他们勤奋、精明、艰辛创业是共同的。正是有了他们的创业才有今天苏南几十万家企业,吸纳了几百万劳动者。我真正对这些企业劳动者的了解还是到了一家港资企业帮助打理后才逐渐深刻。

我所在的是一家近两百人的工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工厂所在的开发区内差不多大半都是此类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除了对本厂员工有直接的了解外,还通过对周边工厂的调查,间接了解到新一代打工族的生存和生活状况。

这些工厂的员工多数来自外地贫困农村,我厂内一百四十多名外地工就来自四川、江西、安徽等七省十三个县市,他们通常是跟了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老乡熟人出来的,年龄都比较轻,有的刚出学校门就进工厂门。他们毫无独立生活经验,更无社会阅历可言,往往容易上当受骗,尤其是女孩子,一旦落入黑心人手中就会被牢牢控制,甚至失去人身自由,很难摆脱。我所在的企业里就有这样一个女孩,长相不错,因为家贫,父母托做煤生意的姑夫带到苏南,先是借给她两万元钱开了家服装店,后来生意亏了,就到我所在的工厂做工。其姑夫早有觊觎,于是以还债为由,逼迫女孩就范,被他长期占有。她想摆脱,在厂里和一个同乡青年恋爱,被姑夫百般阻挠,甚至恐吓打骂。她偷偷地住进了厂里宿舍,姑夫采取了诱骗威逼的手段,最终仍然没有逃出他的手掌。后来她不堪忍受就逃回了老家,其姑夫略施恩惠,父母就逼她回来,她终日怯怯地生活。在邻近一家工厂也有一位年轻女工几乎与她同样遭遇,有幸的是那位女工得到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地方名人帮助和工会组织的支持才摆脱出来,后来这位姑娘倍加努力,居然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外来工劳动模范。我们厂还有一位苏北姑娘嫁给了当地一个建筑包工头,生了一个孩子。工头嗜赌好嫖,经常打骂她,有一次她头上被砸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她一气之下到法院告他虐待。那工头有一个在市里当大官的叔父出面说情,结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黑工头越发肆无忌惮继续打骂她,她整天郁郁闷闷、神志恍惚,一天在下班路上被车撞倒抢救无效死亡,可就在此刻那黑工头正和另一个女人在厮混,过了一天一夜,那黑工头才出现。厂里的员工都为她愤愤不平。这些女工的人生遭遇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深感这些女孩出外打工多不容易啊!于是我萌生出写一部书的想法,讲述她们的坎坷人生,为她们鸣冤,揭露那些黑业主的道德沦丧和兽性罪恶。

《运河女》既写了书中主人公的故事,又写了新一代打工者的劳动和生活。新一代打工仔他们中有许多人仍然保持着父辈们打工时的纯朴、节俭、吃苦、友爱和善良的优良品质,他们不满足八小时劳动,总是主动要求延时加班,为的是多拿加班工资。他们刻苦好学,努力掌握操作技能,拼命超件,为获取更多的报酬。这些员工平时生活节俭,只想多攒钱寄回家减轻家庭负担。我们厂有那么一位姑娘,来厂那年只有十七岁,因为父亲早逝,母亲重病在床,她带着十一岁的弟弟出来打工,租了一间潮湿的车库和弟弟相依为命,每天吃过早饭就送弟弟上学,然后到工厂上班,午饭从来都是从食堂打一碗汤啃一个馒头,连一元钱的菜金都舍不得花,把节约下来的钱寄回家给母亲治病。晚上下班后回到租屋给弟弟做饭,陪弟弟做作业,再安排睡觉。她在工厂是个先进生产者,干了整整五年,直到弟弟上高中了才带弟弟回老家。这些都深深铭刻在我心中,总想为她们赞叹一番。

让我更受感动的一幕是有一年夏季,厂区里暴雨成灾,只有一个时辰厂区就积满没膝的水,仓库物品、车间成品受到严重威胁,住厂员工一个个勇敢投入抢灾,厂外员工也纷纷赶来救灾,大量物品要高架,有的要运往安全位置,肩扛人抬,场面感人,昏倒了爬起来再干,手脚划伤了不肯退出,年壮的、年轻的、男子汉、女孩子没有一个退缩,连续奋战十三个小时,价值两千万原辅材料和产品免受损失,员工们累得倒下一半,没有一点怨言,也没有提出要额外报酬。从这一举动可以看出新一代打工者在关键时刻对社会财富的爱惜和他们忘我牺牲精神,一点也不比他们父辈们差,可叙可述。然而,同样在这些青年员工中也有相当一部分都存在着怕苦、无知、懒惰、茫然的另一面,好逸恶劳、异想天开,平时上班不好好劳动,不钻研技能,出工不出力,无故旷工,三五个老乡聚在一起赌博、酗酒、泡网吧,男女不伦。有的人头天领了工资一夜过后便身无分文。有这样一个女孩,领到一千四百六十元钱工资,第二天人失踪了,父母来厂要人,直到第三天她母亲从网吧里找了出来,女孩已经昏昏沉沉路也走不动了。还有的员工身上钱花光了就向你向他到处借钱,有借无还,闹纠纷、打群架,甚至行窃。不少青年打工仔在哪儿也呆不长,从这个厂跳到那个厂,从这个城市跳到那个城市。只要有一个人说哪里哪里好,就盲目地跟着跳槽,一跳一群。好像他们不是来打工挣钱的,而是专来逛码头的。这些员工请假、旷工、看病,假话连篇,骗领导、骗父母。曾有这样一个青年男工,二十岁,已经辗转跑了四个省,五年打工龄了,父母在另一家工厂打工,他撒谎自己在我们厂做工,其实根本就没好好上过班,整天在外游荡鬼混,他父母知道了要他回家去,他还骂父母,父母气得忍不住要打他,他手握一把利刀在自己手臂上拉开一道口子,鲜血直流,父母惊吓得晕了过去。可就是这些青年,对自已的权益却看得很重,比他们父辈的维权意识强得多,假日要休息,加班要双倍工资。只要政府有提薪的政策,他们马上向厂方提出加薪,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一样不能缺。一旦他们的权益受到侵犯,他们就集体上访,向有关部门投诉。一有不如意就消极怠工,甚至集体出走,对签订的劳动合同持无所谓态度,十几人、几十人不辞而别,导致有的工厂岗位瘫痪,无人做工。在这群盲目迁徙者中还夹杂着被通缉的盗窃犯、杀人犯,给求工心切的企业所用。我们厂就有过杀人未遂的网上通缉犯,后来在身份核实中被发现。对于新一代员工身上的两重性,有时我会抱怨,责怪这些年轻人太不懂事,怨他们一代不如一代,为工厂着急,为他们父母担忧,也为他们自身担忧。可是又一想他们还是个农民,是骨子里头蕴藏着朴实感情的农民,只是理想茫然,看似强势,实则脆弱。他们是一些文化并不高,没有种过田,是一些离乡没离“土”的农民,他们被当今社会一些五光十色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向往富有,讲究享受,而不认为这一切是发奋、苦干、实干得来的。于是怀着美好向往走出家门去寻找自己理想的梦。但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这个社会,不懂人生,把握不住自己,免不了轻信他人、哥们义气、上当受骗。其实他们的向往丝毫不错,问题是他们终究还是弱者,是弱势的一部分。对自己的权益,不懂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争取,一旦觉悟到自己受骗或者权益受侵犯就会百倍去抗争,有时甚至还会失去理智走向极端。我曾久久思考过,试问他们到底怎么了?最终自我解密:原来他们是这个时代的青年,时代的打工仔,他们身上的两重性正是这个浮躁时代的特征,在当今经济和社会转型中,产业加速调整,资源分配紧缺,市场竞争跌宕,企业兴衰重组,穷富差距不断拉大,如此等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企业积累与分配在磨合中前行,员工权益与社会保障相应补缺。因此,新一代打工仔身上出现这样那样一些正常或不正常的现象就不足为奇。要解决这些问题对政府和社会来说只有通过不断变革,完善法规,给予教育、引导,帮助。而对员工来说,都要经历一种蜕变,相信许多人在经历挫折后会蜕变得理性起来,会变好,回归他们应有的本质,也有少数则堕落变质。至于他们的维权并不那么简单,虽然自己有权利,国家有政策法规,但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却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包括政府、社会、业主和员工本身的共同努力,甚至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种努力和代价也就是维权成本。对员工来说既要获得自身的权利,又要向社会作出回馈,这是对新一代打工者蜕变的要求,随着社会变革、法律完善,员工自身蜕变,一种新型的劳动关系,一代具有新时代风貌的打工仔一定会形成、成长。在理论上我并不会把现代打工仔身上的两重性说清楚,我的写作目的也就是把政府、社会、业主、员工为维权而努力的现状描绘出来,让读者理解经济社会变革,转型期里种种社会现象存在的客观性,无需妄加指责。再回到开头说的企业老板,他们精明、勤奋,敢于承担风险,大多数有社会责任感,对员工也比较人性。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追逐企业利润(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照遵国家的法规、政策,保障员工的权利。但是当遇到困难,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犹豫了,徘徊了,对员工的权益持观望、等待拖沓的态度。这时候员工如果为权益而斗争,政府给予支持推动,社会伸出援助之手,老板就克服困难去执行、落实。这些老板代表着相当一部分厂长、经理们的心态,这在小说中有多处描述,当然也有少数企业主不顾员工权益,克扣工资、动辄解雇,甚至欺骗威胁,个别还会利用权势的介入压制员工的自由和权利。员工最后只能集体上访,闹出纠纷,这也是常有的事,小说中也有描述。我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开发区许多厂长,经理们的支持。提供了不少企业员工的生活现状和他们自己心理的诉求。特别得到江南吴文化研究大家朱海容先生的帮助,提供了宝贵的吴歌资料,在此一并致谢。我所在的企业地处江南吴文化发源地,几千年来从城市到乡村一直保留着浓郁的吴文化韵味,从民间传说到地方说唱,从民风习俗到遗址旧迹无不浸漫出吴地文化的气息。这用以塑造、描述、刻画勤奋、正直、精明、细腻、乐于助善的吴地人的形象性格天然吻合。为了创作,我二○○二年夏秋特意从江北骆马湖到江南太湖沿运河走了一趟,坐车、乘船、参观走访,切身感受运河风情,到各地查阅运河资料,去洪泽湖湖区小村体验生活。那些湖荡曾是革命老区,历史上饱受战乱,“淮灾”频仍,加上资源贫乏,交通闭塞,发展滞后,苇区农村仍然比较贫困,年经人多外出打工,通常沿运河南下,在长三角地区城镇搞建筑,买卖,做工。苏南民营企业里不少打工者来自淮河流域,发生在这些农民工身上的故事自然就会丰富多彩,也在我心中渐渐积淀起来,总想为他们写点什么。以运河为轴江南江北人在这一段千里运河两岸生息,喝着运河水,吃着运河水浇灌的稻米长大。我想这也是一种情结,驱使我写一部运河人,运河城农民工的劳动、生活的书,讲述他们打工维权的故事,所以《运河女》能写成首先要感谢这些运河人给了我丰富的营养。正式动笔是二○○七年冬,到来年六月初搞写成,又征求了几位文学老师的意见,修改了两稿,于二○○九年五月最终成稿。蒋海珠二○○九年五月江苏苏州

内容摘要:

  《运河女》既写了书中主人公的故事,又写了新一代打工者的劳动和生活。新一代打工仔他们中有许多人仍然保持着父辈们打工时的纯朴、节俭、吃苦、友爱和善良的优良品质,他们不满足八小时劳动,总是主动要求延时加班,为的是多拿加班工资。他们刻苦好学,努力掌握操作技能,拼命超件,为获取更多的报酬。这些员工平时生活节俭,只想多攒钱寄回家减轻家庭负担。  芦花们的故事,宛如一曲悠长的运河谣,歌谣唱的是勤劳,英勇和公平,她们的泣声笑语,悲欢喜乐,都将永在似水流淌的运河歌谣中流传,生生不息……  这些女工的人生遭遇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她们外出打工多不容易啊!于是,我萌生出写一部书的想法,讲述她们的坎坷人生,为她们鸣冤,揭露那些黑业主的道德沦丧和兽性罪恶。  对于新一代员工身上的两重性,有时我会抱怨,责怪这些年轻人,为他们父母担忧,也为他们自身担忧。可是又一想,他们毕竟还是个农民,看似强势,实则脆弱。  他们的维权并不那么简单。虽然自己有权利,国家有政策法规,但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谈何容易!  芦花们的故事,宛如一曲悠长的运河谣,歌谣唱的是勤劳,英勇和公平,她们的泣声笑语,悲欢喜乐,都将永在似水流淌的运河歌谣中流传,生生不息……【作者简介】  蒋海珠,江苏省宜兴市人曾在部队服役,转业后在乡镇基层政府和市机关任职,现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平时爱好文学,现为宜兴市作协会员,著有长篇小说《榜.眼》。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运河女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6351928
如需购买下载《运河女》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作家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运河女是作家出版社于201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