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8.0
书籍简介整理中
前言
第1章马克.育斯柯:成功的要素
第2章迈克尔.斯坦哈特:对收益的狂热追求
第3章约翰.阿米蒂奇:谦虚、谨慎、理性
第4章马克.拉斯利:不容亏损
第5章克雷格.埃弗龙:掌控风险
第6章李.安斯:纯粹但不简单的选股师
第7章伯尔尼.博克斯:一流的小盘股淘金者
第8章波恩.皮更斯:沉稳的石油商
第9章波恩男孩:赢得一席之地
第10章乔希.弗里德曼和米奇.朱利斯:债券交易元老
第11章杰弗里.斯卡特和波顿.温斯顿:不遗余力
第12章德怀特.安德森:凤凰涅磐
第13章罗伯特.米戈内:第一手资料带来的硕果
第14章布鲁斯.雷特:掌控变化的市场
第15章朱利安.罗伯逊:卓越的投资导师
第16章吉姆.查诺斯:无路可退的卖空
第17章理查德.佩里:经理的经理
第18章丹尼尔.洛布:激进的董事会成员
致谢
关于影博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开始为彭博新闻社(BloombergNews)报道对冲基金,随后近十年时间里,经营对冲基金的人占据了金融服务业中一个鲜为人知的诡秘角落。被称为“击垮英格兰银行的人”的乔治.索罗斯,因迫使英镑退出欧洲货币体系而名噪一时,而另一位重要人物,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CapitalManagement)的创始人约翰.梅里韦瑟,则几乎引发致使公司损失40亿美元的金融危机,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偶尔会成为主流媒体争相关注的焦点。但大多数时候,没有人注意这些特立独行的经理,他们总是以常人不敢想象的方式管理着资金。
共同基金和其他传统投资组合的经理,只在预计增值时才投资;而对冲基金经理不仅在预计增值时投资,而且还设法通过投注那些预计可能下跌的有价证券来获取利润。对冲基金经理的目标是在任何市场情况下都获利。有时,他们利用借贷资金下注,并收取巨额费用起初收取1%(现在,2%更普遍)的管理费和20%,的各种收益费。
对冲基金经理被认为是富有冒险精神的英雄,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不适应大公司的种种约束。希望根据自己制订的规则来经营公司。因此,当时这一行业的传统格言是:规模是效益的毒药。基金定期向投资者提供资本回报。到20世纪90年代末,只有老虎基金(TigerManagement)的朱利安.罗伯逊和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SorosFundManagement)的乔治.索罗斯两位经理的投资额超过了200亿美元,但这二位也未在这么高的投资水平上坚持多久。
此后,形势发生了剧变。原本就为数不多的专业投资人士开始脱离这一行业一位早期业内人士告诉我,如果他不经营对冲基金,可能最终会以赌马为生转而投向大规模的保守产业。2007年,全世界大约有2,400家对冲基金公司只有一位经理,他们管理着1.7万亿的资产。最大的两家基金集团也并入了两家主要的金融机构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Company)和高盛公司(GoldmanSachs),而在2007年初,7家最大的资本管理公司控制着整个行业约2,000亿美元的资产。
随着新从业者涌入这一领域,效益开始下滑。2000年年初至2007年6月,对冲基金的年均回报率不足9%,与过去十年的18%相比急剧下滑。如今,在市场中设法获取利润变得更为艰难,尤其是随着公司的日益壮大,每笔单一交易对总体效益的影响日渐变小。
本书出版之时,债务危机和因此而出现的安全投资转移成为热点话题,后者导致某些对冲基金公司出现重大的有些情况下甚至是致命的损失。在多年紧缩信贷息差和股市升温后,一些基金公司经历了沃尔夫国际资产管理公司(WolfAssetManagementInternational)投资总监爱德华.瓦塞尔所谓的“自满危机”。迄今为止,亏损最严重的是那些大量使用借贷资金的基金,以及那些使用计算机模型来做买进卖出决策的计量型基金。本书介绍的各位经理不是“理学专家”,而且也只有一到两位经理大量使用借贷资金。总体而言,大多数基金都平稳渡过了这些动荡时期,或许稍有损失,但依然挺了过来。
一个渐趋成熟的行业的这种背景似乎告诉人们,目前是提出一些最基本问题的时候了:怎样成为一名卓越的对冲基金经理?在只有少数幸存者才能取得成就的市场中,怎样才能茁壮成长?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长时间从注定成为资金管理明星的数百位新从业者中深入挖掘这种挖掘,还可为那些想在这个经过精挑细选的投资者群体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年轻人提供某些重要启示。
为寻求这些答案,我挑选了业内一些领军人物和传奇人物已成功经受住反复无常的金融市场数十年洗礼,并创造了远超同行回报的对冲基金大师。我选择他们,是因为他们在对冲基金发展史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他们擅长于不同的投资策略,他们要么在著名导师的指导下练就了自身的投资技能,要么自己成为了导师,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实际操作。
老虎基金的朱利安.罗伯逊以培养投资人才而闻名于世,他还是对冲基金行业的创始人之一,而迈克尔.斯坦哈特与他一样,也是该行业的创始人之一。“幼虎”李.安斯和德怀特.安德森早年曾在朱利安.罗伯逊旗下的老虎基金工作,后来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基尼克斯联合基金(KynikosAssociates)的吉姆.查诺斯只在他预期将下跌的股票上赚取利润,是生存时间最长、拥有资产最多的卖空专家,查诺斯与商品交易之父波恩.皮更斯一样,都是本书最具特色的案例。在罗伯特.鲁宾担任首席执行官时期,理查德.佩里帮助高盛公司建立了著名的兼并套利交易柜台,那一时期的高盛公司造就了某些当今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峡谷公司(CanyonPanners)的米奇.朱利斯和乔希.弗里德曼创建了总值达165亿美元的多策略基金公司,其投资范围包括高收益债券、股票和银行债务。丹尼尔.洛布的第三点公司(ThirdPoint)已发展为能够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公众交易基金的大公司,但目前,该公司仍敢宣称可以创造最佳回报。而最注重集团制度建设的艾威资本集团(AvenueCapitalGroul))的经理马克.拉斯利创造了十分稳定的收益,并创建了业界增长最快的公司,从养老基金和其他相对保守的客户那里吸引了数十亿美元的资产。
我与这些经理讨论过他们所接受过的培训、经历过的工作、在商海中吸取的教训,以及他们认为的成功的必需品质。尽管他们是业界鼎鼎有名的人物,但有些经理此前从未接受过深入采访。他们具备的一些共同品质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都令人难以置信的勤奋,而且,都更多地考虑可能使其不可自拔的豪赌,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能够赚取巨额利润的交易。“为明天而活”是其中一位经理的座右铭。然而,每位经理如何确保在商海中生存,却是令人惊奇的不同。一位经理在描述增加某一特定头寸的原因时,探究那些令人头脑麻木的市场琐事。另一位经理告诉我,投资决策的制定是基于多年实践后磨练出来的内在本能。他无法解释令他作出该决策的思考过程,但他知道自己是正确的。经理们的个人风格迥然不同。这些对冲基金专家,有的十分注重培训和对其员工的监管;另一些甚至那些在青年时代接受过投资大师指导的经理则说他们简直对培训没有耐心。
为把公众注意转向这些鲜为人知的基金行家,我还请求他们谈谈那些拥有他们所期望掌握的技能的、大有前途或尚未崭露头角的对冲基金专业人士。我访问了这些更加不被知晓的交易员,以探究他们怎样赢得经理们的尊重。起初,我以为这些对冲基金新星都是二十多岁或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其基金也刚刚创办几年。然而,候选者在年龄和经验方面各不相同。有些尽管在业务上已打拼十多年,但依旧默默无闻,因为他们的资产增长有限。另一些人最近刚刚创办自己的公司。他们的年龄范围从35岁左右到接近60岁。这种差异令人产生兴趣,但在极大程度上,经验丰富者对他们选择自己创办公司的原因的解释坦诚而直白:为了赚钱。
在探求所有这些人拥有哪些才干的过程中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手还是初出茅庐的少壮派,我都曾希望他们能揭示出之所以能创造出色业绩的成功秘诀,以找出这些投资和创办公司的天才与普通职员之间的区别。但那种秘诀并不存在。因为,与他们各自不同的背景及个性一样,他们经营投资管理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他们中有些人在十几岁时就开始从事股票交易并构建投资组合。少数几位拥有MBA学位。另外一些经理的成功之路则更加曲折:有一位曾在以色列研究过犹太法典,另一位曾在法律界工作。他们对亏损之痛的承受限度也不尽相同。一位经理把大量期权用作应对市场暴跌的保险,另一位则从不避险。
资金管理的基本技能构建投资组合、风险管理、公司分析以及研究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然而,各位经理的独家秘诀,他们对不同投资工具的重视程度,都是塑造了他们迥异性格的元素的体现无论是令人讨厌的,还是引人喝彩的,是即将离职的还是已经退休的,是隐居家乡乐享田园生活的,还是潜心钻研学术知识的。这些特立独行的经理的故事体现了他们不同的风格。
无论是在培训、教育或风险承受能力等哪个方面,他们都拥有许多共同品质:他们是敏感的、求知欲强的独立思考者。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和目标都满怀激情,而且能够着眼未来。他们坦言将追求收益作为第一要务,因此他们首先要创造纪录,然后才创办公司。或许他们已扫除的最具挑战性的障碍,就是在自信、确信以及对可能犯的错误的清醒认识之间取得平衡。埃杰顿资本公司(EgertonCapital)的约翰.阿米蒂奇最直截了当地指出:“你必须痴迷于其中,必须有勇气,必须知道何时该坚守,何时该退出。”为做出那些至关重要的鉴别,他们综合各种实情,并质疑自己的投资前提。这一过程令自己失眠,使客户抱怨,但这些经理一旦确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他们就决不会动摇。
而当决策变得真正重要时,他们通常展示出的就是其坚定的一面。
他们不只是聪明的投资者,他们是打破旧习的人,是引导流行的人,是开创了数万亿美元对冲基金产业的大师。 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冷静的分析能力;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找到别人错过的机会;又敢于冒险,进行豪赌的勇气。 他们经历过经济的动荡和市场的暴跌,但最终都经受住了反复无常的金融市场的洗礼,并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在本书中,他们将揭示自己独到深刻的市场策略以及牛熊市都能获利的对策,并指出了优秀基金经理应具备的特质。 对冲基金行业的顶级经理人赢得的是很高的回报,呈现的却是低调的态度,这二者的结合使他们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大家迫切地想要知道是什么成就了他们。如今,凯瑟琳。伯顿,这位在彭博社对杰出的交易人进行了长达十余年报道的记者。让我们对这些大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对冲基金行业中最成功的经理们用坦诚的态度,详尽地讲述了那些塑造了他们近日操作风格的事件,在不景气的市场中贏得收益的策略以及精明投资者的资质。【作者简介】 凯瑟琳.伯顿,毕业于德鲁大学和纽约大学,为彭博新闻社报道对冲基金已有十余年、曾荣获2001年度美国商业编辑和作者协会重大消息奖、2005年度美国专业新闻从业人员协会新泽西分会财经报道杰出新闻奖。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对冲基金猎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0682042 如需购买下载《对冲基金猎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对冲基金猎人是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830.59 的主题关于 对冲基金-投资-基本知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