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

资本论

(德) 马克思, 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1.8

书籍简介:

本书是马克思倾尽毕生精力而完成的科学巨著,讨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剩余价值”学说。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

影响人类历史的巨著

《资本论》导读

卷一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商品

第二章交换过程

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

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一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第二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第三章剩余价值率

第四章工作日

第五章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第三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一章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第二章协作

第三章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第四章机器和大工业

第五章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

第六章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

第四篇工资

第一章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第二章计时工资

第三章计件工资

第四章工资的国民差异

第五篇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一章简单再生产

第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第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四章所谓原始积累

卷二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

第二章生产资本的循环

第三章商品资本的循环

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

第五章流通时间

第六章流通费用

第二篇资本周转

第一章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第二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第三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和周转的周期

第四章劳动期间

第五章生产时间

第六章再论流通时间

第七章可变资本的周转

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第一章前人的阐述

第二章简单再生产

第三章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卷三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

第二章利润率

第三章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第四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第五章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第六章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第一章资本的不同构成和利润率的差别

第二章一般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第三章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

第三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第一章规律本身一

第二章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

第三章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第四篇商品及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及货币经营资本

第一章商品经营资本

第二章商业利润

第三章商人资本的周转及价格

第四章货币经营资本

第五篇利润构成与生息资本

第一章生息资本

第二章利润的分割、利息率及“自然”利息率

第三章利息和企业主收人

第四章资本关系在生息资本形式上的外表化

第五章信用和虚拟资本

第六章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第七章银行资本的组成部分

第八章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

第九章信用制度下的流通手段

第十章资本主义以前的状态

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级差地租

第三章绝对地租

第四章建筑地段的地租、矿山地租及土地价格

第五章资本主义地租的产生

第七篇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第一章三位一体的公式

第二章关于生产过程的分析

第三章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

前言

将经典学术名著全新通俗化编译的《经典通读》丛书终于要和读者见面了。

说起来很有意思,策划这样一套大型普及版学术丛书,源于一次常规的新编辑培训。其间有老编辑教育新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涉猎一定要广,多读书至关重要。大家很自然地谈起应该读什么书,于是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休谟、卢梭、黑格尔、达尔文、马克思、爱因斯坦等一批对人类影响深远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大师的名字及其相关著作被提了出来。但接下来的即兴调查却让人大吃一惊!在座的新老编辑近三十人,无论从学历还是所从事的职业看,怎么也属于知识阶层的人,但通读过《政治学》、《战争论》、《相对论》的竟然没有;读过《人性论》、《法哲学原理》、《资本论》的仅有一人;读过《社会契约论》、《物种起源》、《国富论》的两人……大家突然惊奇地发现,对这些名家名著我们几乎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详,阅者寥寥,令人汗颜。

为什么从中学到大学都耳熟能详的这么多传世经典学术名著,我们居然都没有拿起来读一读,真值得好好反思一下。于是我们就此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可想而知,上面提到的这些经典学术名著,读者阅读率低得惊人。令人欣慰的是,同样的调查也表明,相当多的人都非常想读这些“人人皆知”但“人人皆未读过”的学术经典。之所以此前没有读过,与这些经典著作艰涩难懂或篇幅太长有很大关系。作为普通读者,大家只是想简单了解这些学术名著,并不需要深入研究。所以,几千年上百年的历史跨度、不同时期的艰深译文、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字的鸿篇巨制……都成为挡在学术名著与普通读者之间的鸿沟,是阻碍经典学术名著从“人人皆知”到“人人皆读”转变的关键!要实现这种转变,让经典学术名著通俗易懂、变繁为简最重要。换言之,就是要让尽可能多的人对这些经典学术著作想读、能读、爱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经典通读”。虽然现在我国的出版事业极其繁荣,然而多数学术经典名著至今却尚未有通俗普及本,对普通读者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历史上,康德曾不得不作《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以相对通俗的表述推广普及其《纯粹理性批判》;休谟更不得不作《人类理智研究》,乃至尝试亲自撰写《(人性论)摘要》,以补救其艰深的《人性论》出版时所遭到的冷遇。

鉴于此,我们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精选出二十部经典学术名著,组织一批学有专长的青年学者,编译改写成全新的普及本,推出了这套《经典通读》丛书,希望使普通读者也能来共同领略经典名著的思想精髓,从而达到丰富知识和充实、提升自我的目的。我们这里所谓的“通读”,就是想通过普及本的通俗化,使普通读者也能轻松通读经典,而不至于让经典只是成为装点门面的摆设,或成为催眠的道具。

出于这个目的,在内容上,我们一方面将一些大部头经典做了瘦身,力求这个版本能化繁为简,提炼出原著精华;另一方面也对一些文字量虽不多,但因时代久远或表述拗口的知名精短著作进行了大胆扩充,使之更加通俗易懂又质朴流畅。同时在封面、版式设计上,我们也尝试改变传统学术著作的固有风格,力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从而使普通读者能把握要旨,轻松、快速阅读。对于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啃”原著的读者来说,希望这套《经典通读》丛书有“替代”原著的作用,能满足大致了解原著的基本需要;同时,对于想认真阅读原著的读者而言,它也具备了引导入门和辅助补充的作用。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编辑思想难度很大。目前对国内外文学作品的简写或改编的尝试较多,也较为成功,而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学术名著的简写或改编的尝试则比较少,像我们这样成规模重新编译改写的更是很少见到。

有些朋友质疑我们将经典通俗化的意义,认为原著难懂可以去看解读文章啊。我们以为,尽管有些经典名著可能不乏有解说性的文本,但这毕竟只是解说,而且还是解说者的“一家之言”,既无法让读者看到作品的原有概貌,也无法让读者领略到作品原有的内涵和韵味。所以,能够通俗展现经典学术著作的原汁原味必要且重要。

大师们的学术著作所表达的很多观点在今天看来似乎顺理成章,但在当时绝对都是超前的思想火花。所以对这些先进思想的表述,不可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就达到通俗易懂、传播普及的程度。正是经过时间长河的积淀和考验,通过现代人自身的理解,才能将其更好地诠释出来。《经典通读》丛书本着这样的理念,对这些经典学术著作进行推广普及,希望能让更多的读者分享到人类思想的硕果,真正做到“以文化人”的出版境界。

我们和众多专家学者一起,经过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终于迎来了丛书面世的一天。我们不敢奢望像康德和休谟自己改写其著作那样使这个通俗普及本也成为经典,但我们确实希望这套《经典通读》丛书能够使读者对经典不再望而生畏,真正实现对学术经典的轻松“悦”读。

客观地说,受限于能力和水平,这样的一个版本不当之处肯定不少。

但鉴于我们美好的编辑初衷,勤奋刻苦的编写态度,请读者原谅我们的疏漏,不妥之处还请不吝批评赐教。

最后,我们还是想说,编译毕竟不能替代原著。希望阅读完这套丛书后,有更多的读者有兴趣和勇气,并且满怀敬意地去研读经典原著,更为直接地感受和领略大师的精神风采。

内容摘要:

  《经典通读》是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资本论》主张在国家及个人财富的积累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都促使我们去重新审视马克思及其《资本论》,去再度理解和掌握那些分析社会及经济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态度。  当您翻开《资本论》的时候,您或许还未曾了解它的厚重与深刻,未曾领略它的瑰丽与丰润,但无论如何,这本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巨著都值得您对它怀有基本的敬意与惊叹!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  马克思还积极投身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应邀出席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即第一国际),并当选为协会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任德国通讯书记。之后,马克思为第一国际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为第一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深刻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首次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发展阶段的认识。此后,马克思仍热心指导法国工人党、北美社会主义工人党等政治组织,帮助他们改正思想错误,进而成为各国工人运动的灵魂。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继续进行修改、校订,并反复修改第二卷和第三卷手稿,但1883年3月14日,积劳成疾的马克思与世长辞。他的心脏停止跳动时,面前书桌上还放着正在修改的《资本论》书稿。马克思死后被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和夫人燕妮葬在一起。  《资本论》是马克思倾注毕生精力完成的科学巨著,是他一生恪守崇高信念,从事科学研究的结晶。马克思逝世后,《资本论》第二、第三卷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后来,由考茨基整理出版了马克思计划中的关于剩余价值理论史的《资本论》第四卷,但考茨基把它独立于《资本论》,命名为《剩余价值学说史》。通常所说的《资本论》是指前三卷。  马克思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即论资本,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所以,贯穿《资本论》全书的中心是剩余价值。具体而言:在第一卷里,马克思暂时撇开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来研究资本自身的生产过程,中心是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在第二卷里,马克思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来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在第三卷里,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研究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此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统一,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作者简介】  马克思,19世纪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两大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其主要著作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法兰西内战》、《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其中《资本论》的影响最为深远,被誉为“无产阶级的《圣经》”。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资本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经典通读
9787200069716
如需购买下载《资本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1.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资本论是北京出版社于2007.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A123 的主题关于 马克思著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