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2008
定价:35.0
本稿为专题研究论文合集,以“汉语文体与文化认同”为研究主题,通过汉语文体本身的研究发现其中所蕴藉的文化倾向,范围涉及传统汉语文体、当前的网络文学、后现代的无厘头文化以及海外的华文文学等各方面。
第一编历史体性
汉语文体的历史演变
一、先秦时期的文体及对“体”的敏感
二、两汉时期的文体观及体的分类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体及文体观
四、唐宋时期的文体及文体观
五、明清小说的兴起
六、余论
汉语叙事的过滤机制
一、叙事文本的“非典型性”
二、简洁、省略与过滤
三、记言、议论与叙事文本的意义建构
非文学文体的文学性
一、“非文学”和“文学性”概念
二、非文学文学性的理论依据
三、格式:非文学文学性的内在属性
郡斋诗及其美学意蕴
一、郡斋诗的起源谢眺
二、郡斋诗的思想基础“身心相离”
三、郡斋诗的创立韦应物
四、郡斋诗的发展白居易
民间文体与民间言说
上篇日记的私欲言说及变体
下篇论民间书信及其对话艺术
第二编当代新变
网络文学
一、什么是网络文学
二、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
三、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理论的挑战
超文本文学
一、旧有文学范式的突破
二、超文本文学叙事
三、余论
超文性戏仿
一、复合文本及其超文性
二、“图一底”戏仿机制
三、语言狂欢及其卡通格式
无厘头文化
一、作为后现代文化现象的无厘头文化
二、无厘头文化中“喜剧的笑”
三、无厘头:中国式的解构与后现代
图文体叙事
一、图像的特性与魅力
二、中国文学图文组合
三、摄影文学及其图像叙事
四、余论
词典体小说
一、词典与小说:共时与历时
二、“可读之文”与“可写之文”
三、消解“虚构本体”,建构“零距离真实”
四、撩拨神秘往事,制造现代魔幻
五、语词战争:本体或工具
第三编域外流播
美国华文文学的“他者”和“身份”
一、“他者”的存在
二、“身份”的追寻
马华文学与中华文化
一、马华族裔与文化认同
二、政治中国的退位和撤离
三、文化中国的召唤
四、文化的困境与焦虑
五、文化的反思与批判
六、历史文本的重写/重读
七、唱不尽的一首老歌
京剧在新加坡
一、京剧在新加坡流变过程中的民族文化认同
二、京剧与文化认同
三、京剧的文化认同及其机遇
红色经典在印尼
一、红色经典的传播和接受
二、两代印尼华人的文化认同
三、两代印尼华人的心态
四、演化中的“我们中国人”
附录:红色经典受众调查
编后记
本书通过对汉语文体本身的研究发现其中所蕴藉的文化倾向。全书共分三编,内容包括:历史体性、当代新变和域外流播。本书作者赵宪章,是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南京大学教授。【作者简介】 赵宪章,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南京大学教授。历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文艺理论组组长等。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和文学理论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著有《文艺学方法通论》、《文体与形式》、《形式的诱惑》等。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奖,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汉语文体与文化认同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文艺学语境中的文化认同问题研究丛书 | ||
9787101062380 《汉语文体与文化认同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华书局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