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48.0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驰名天下的苏州刺绣作了全面的介绍。
引言
第一章吴中刺绣甲天下
一、描龙绣凤岂无因
二、精细雅洁称苏绣
三、吴阊一度为绣市
四、刺绣流行看土风
第二章针神不让天孙巧
一、苏绣夺魁劝业会
二、沈寿仿真人物秀
三、杨守玉创乱针绣
第三章枝繁叶茂更新生
一、百花齐放展新姿
二、一鸣惊人苏绣猫
三、复制超凡今古奇
第四章飞针走线凭观赏
一、尺幅凝聚画绣功
二、万千灵气人吴绫
三、集万缕兮积千针
第五章推陈出新焕生机
一、绚丽多姿戏剧装
二、奇葩三异叹观止
三、艺术科学展未来
第六章丰姿绰约遍江苏
一、江山代有才人出
二、苏绣辟出新天地
后记
前言
《江苏文化丛书.风物系列》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江苏建设文化强省、实施文化传承展示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该系列计有《江苏名镇》、《江苏名园》、《江苏名宅》、《江苏名刹》、《江苏名街》、《江苏名店》、《南京云锦》、《南京金箔》、《苏州刺绣》、《苏州桃花坞年画》、《扬州漆器》、《宜兴紫砂》十二种,基本囊括了江苏物质和精神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各个方面。
何谓风物,六朝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在《游斜川》诗序中说:“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以致现在的不少辞书仍然在将“风物”作“风光”与“景物”解,这当然是不够全面的。唐宋以降,风物又加入了风俗与物产的内涵,如《通典》、《太平御览》等大型类书无不将风俗物产列入到“风物”的类别中。明清以后,“风物”的概念愈加宽泛,举凡风光、民俗、方言、物产、古迹、轶闻等,无不纳入到“风物”的范畴中。至如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诗中有“牢骚太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句,则泛指社会上各类事物以及诸色人等的心态,这当然是更加自由而近乎浪漫的表述了。作为自然景观与文化积淀的风物,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对风物的研究,离不开对特定地域、特定群体的生存环境、生活形态与生产方式的考察,此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自古风物清嘉,秀丽宜人。境内傍江临海,平原辽阔,江河湖泊密布,东海、长江、太湖、洪泽湖在此汇集,苏北沿海海景壮观,苏南水乡风景婉约。江苏风景兼江湖河海之美,长江横穿东西,江面辽阔,一泻千里。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连云港海阔天空,太湖烟波浩瀚,洪泽湖碧波万顷。以著名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王安石为代表的历代诗人,在江苏留下了许多讴歌山川秀美的不朽诗篇。
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我国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厚的省份之一。千百年来,江苏人民依靠智慧和力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像徐州楚王墓群、南朝陵墓石刻、苏州古典园林、明孝陵与明城墙这样闻名遐迩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州刺绣和桃花坞年画、南京的云锦和金箔、无锡惠山泥人、扬州的漆器和雕版印刷、南通风筝和蓝印花布、宜兴紫砂、常州梳篦、苏州和扬州的盆景,以及素有“百戏之本”美誉的昆曲等,都是江苏风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文化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动局面,江苏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2006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目标,努力实现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和文化人才队伍强,使江苏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文化战线辛勤耕耘、奋力拼搏,取得了丰硕成果。全省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人才不断涌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龙头文化企业迅速崛起,全省文化实力明显增长。《江苏文化丛书.风物系列》的出版,是我省文化建设的又一个喜人收获,期望它会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增进我们热爱家乡的自觉意识,为江苏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后记
略为总结一下苏绣,或许对苏绣的生存和发展将是有益的。
(一)苏绣的源远流长。“吴为大邑,历代台府成驻节于此。”自吴越春秋以来,苏州常盛不衰,这给苏州带来繁荣昌盛,促进苏州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苏绣相应地发展起来。
(二)明清在苏设织造局,每年向皇室供输织绣物品,刺激苏绣精品的绣制和规模生产,苏州绣庄亦因此而兴盛起来,官商合力,共同促进苏绣的成长。解放后组织的专业刺绣企业分工合作,共同推进了苏绣的规模经营。镇湖刺绣的成长表明有序的组织所发挥的作用。
(三)苏绣的原辅材料丝绸、针、线,正是苏州之特产。材美工巧集于苏绣。苏州湖山毓秀,环境清静,人们性静而心细,安居而巧思,对于绘画绣花很相宜;且苏州地少人多,农村多余劳力便选择刺绣为生,苏绣成为苏城内外一项群众性的家庭副业,世代承袭,相沿为俗,但年轻一代能否继承苏绣将面临大考验。
(四)苏州是文化古城,人文荟萃,苏绣受其影响,带有诗情画意的韵味,绣品精细雅洁,以风雅为上。因此,苏绣日渐形成图形秀丽、色彩文雅、针刺细密、绣面整洁的传统特色而独树一帜。如何在改革中保持特色,使苏绣焕发生命力,是时代课题。
(五)苏绣成长过程中不因循守旧,能勇于开拓,不断推陈出新,以时创新意的日用性和艺术性博得大众的喜爱。历年来日用品和艺术品并举不偏废、内外销并举不偏废,因而能占据国内外一定市场,使苏绣得以长足的发展。
(六)苏绣在技艺方面能加强同各传统刺绣产区的联系和交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又能始终保持自己的刺绣传统本色而不断有所进步,使苏绣技艺不断丰富、完善。近年来又曾多次调研,进行历史研究和理论探索,并连续多年举办刺绣技艺专修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进行自我调整,人才辈出,因此在全国“四大名绣”中成为佼佼者。科学地、持续发展是苏绣的永恒课题。
非常感谢省委宣传部组织出版这套丛书,大力宣传江苏的优秀文化,张扬江苏的人文精神。本书得到同好游伟刚、张雷的大力支持,承蒙他们提供资料照片和真切的修改意见,才使本书得到更为完善。谨此表示衷心感谢。此外书中还选用了苏州刺绣研究所沈国庆和《苏州刺绣厂志》中冷坚拍摄的部分照片,在此一并致谢。
林锡旦于姑苏撷香书楼
2007年10月20日
在明代《姑苏志》中,有“精细雅洁,称苏州绣”的评语。其精细雅洁,来源于吴地文化的熏陶。就其人的性情而言,苏州妇女的委婉、缠绵、精细、灵巧,在其日夜操作的女红刺绣过程申。自然而然地融入吴文化的特质。这就是苏州的女红文化,是物质精神兼具的民间手工艺,也是苏州人心灵手巧及性情形成之源。 《江苏文化丛书.风物系列》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江苏建设文化强省、实施文化传承展示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该系列计有《江苏名镇》、《江苏名园》、《江苏名宅》、《江苏名刹》、《江苏名街》、《江苏名店》、《南京云锦》、《南京金箔》、《苏州刺绣》、《苏州桃花坞年画》、《扬州漆器》、《宜兴紫砂》十二种,基本囊括了江苏物质和精神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各个方面。本书是其中的《苏州刺绣》。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苏州刺绣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江苏风物丛书 | ||
9787214049902 如需购买下载《苏州刺绣》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南京 | 出版单位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