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2.0
1979年人民社有朱乔森《李大钊传》(18万字,印发10册),1998年山东有朱志敏《李大钊传》(36万字,印8千册),皆代表当时的学术水准.1989年后我国学者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本书即集大成之作,其主要内容是全面,系统,深入地考察阐述李大钊接受十月革命影响前即进入北京大学前的探索与奋斗的过程,其中重点阐述了他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反袁护国,反段护法等重大事件中的表现与重要作用;深入剖析他与当时的主要政治集团。
引言——量才常以玉为衡
第一章 出生的家庭与社会环境
一 出生的家庭
二 社会环境
一 科举考试的准备
二 科举制的末班考生
三 进入永平府中学堂
一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创办与招生
二 入学后的理想追求与清廷教育方针的矛盾
三 精神危机与思想家型人物的特征
一 立宪思潮与清廷预备立宪的影响
二 立宪派的政治追求与清廷假立宪的矛盾
三 速开国会请愿与现代政治运动的洗礼
四 第四次国会请愿的特殊意义
一 《岁晚寄友》——“反满”思想的实证
引言——量才常以玉为衡
第一章 出生的家庭与社会环境
一 出生的家庭
二 社会环境
第二章 从科举道路到进入新学堂
一 科举考试的准备
二 科举制的末班考生
三 进入永平府中学堂
第三章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招生与入学后的思想矛盾
一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创办与招生
二 入学后的理想追求与清廷教育方针的矛盾
三 精神危机与思想家型人物的特征
第四章 立宪大课堂与现代政治运动的洗礼
一 立宪思潮与清廷预备立宪的影响
二 立宪派的政治追求与清廷假立宪的矛盾
三 速开国会请愿与现代政治运动的洗礼
四 第四次国会请愿的特殊意义
第五章 “反满”革命思想
一 《岁晚寄友》——“反满”思想的实证
二 “反满”革命思想的产生
三 “鸡知天明”的觉醒
第六章 辛亥革命与树立坚定的民主观
一 革命潮流的激荡
二 滦州起义与悼念白雅雨
三 树立坚定的民主共和观
第七章 胜利后的“隐忧”与拥护孙、袁
一 庆幸胜利
二 “统一政府成立”后的“隐忧”
三 拥护孙、袁,批驳中岛端
第八章 第一届国会与《言治》创刊
一 “缓进派”拥袁与第一届国会
二 北洋法政学会与《言治》创刊
三 《言治》月刊拥袁的主要表现
第九章 政党潮中的超政党观察与探讨
一 面对政理难题:政党潮
二 “国赖以昌”政党的先决条件
三 对中国政党的初步审视与考察
四 理想的政党观与现实政党状况之间的矛盾
第十章 民初政争与拥袁
一 对于建都地点问题之争
二 对于“张方案”及《临时约法》问题之争
三 对于“宋案”与“二次革命”问题之争
四 对于“军民分治”与裁都督问题之争
五 “南天动乱”——《忆天问军中》
第十一章 拥袁的背景、原因
一 袁世凯的乘时
二 革命党的两难
三 特殊的历史条件与社会心理
四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袁氏渊源
第十二章 毕业与抉择
一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
二 鄙弃仕途与政坛生活
三 冲出北洋“樊篱”
第十三章 东京留学
一 并非理想的目标
二 选择早稻田
三 入学前的准备与业绩
四 早稻田的入学与退学
第十四章 走近《甲寅》.结友章士钊
一 《民立报》时期的精神相通
二 《独立周报》时期的神交向往
三 《独立周报》停刊后的困惑
四 “二次革命”失败与创办《甲寅》
五 投稿《甲寅》与结友章士钊
六 章士钊的影响
第十五章 反袁思想与捍卫民主法治
一 法治与人治的交锋:宪法与公布权
二 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焦点——国会
第十六章 反袁思想与道德批判
一 道德人心与民族命运
二 袁世凯的反动腐败与道德人心危机
三 道德批判与“昌学”救国的选择
第十七章 反袁思想与首倡群众对抗力
一 对抗力问题的提出
二 民主制下的对抗与反对极端主义
三 首倡群众对抗力
四 民主法治思想的里程碑
第十八章 箴陈奋起,揭举新爱国主义
一 陈独秀关于“爱国”何义的困惑
二 陈文的轩然大波与李大钊的意义提升
三 析陈独秀所谓“自觉心”的虚无性
四 箴陈奋起,揭举新爱国主义
五 《新青年》创刊:陈独秀的积极回应
第十九章 反对侵华“二十一条”与促袁抗日
一 侵华“二十一条”与留日学生的反抗运动
二 留日学生爱国运动的两个重要文件
三 促袁抗日与促袁进行反省和改革
第二十章 反袁与驳“国情”论
一 为袁世凯复辟服务的“国情”论
二 对古德诺“国情”论的批判
三 特殊的意义与民主法治的教训
第二十一章 逆贼稽征讨,鹏鸟始张翼
一 反袁结社:神州学会
二 策划讨袁赴春申
三 反袁斗争风暴与《民彝》
第二十二章 民彝思想(上)——人的学说与对袁世凯的批判
一 民彝思想的产生
二 民彝思想——中国化的西方人文主义
三 民彝思想与对袁世凯“人”的尺度的批判
第二十三章 民彝思想(下)——人的学说与创建现代国家的政治理论基础
一 必须“凶民彝而少加牖育之功”
二 必须“杀迷信人治之根性”
……
第二十四章 创造青春中华的理想(上)——《晨钟报》时期
第二十五章 创造青春中华的理想(下)——《宪法公言》时期
第二十六章 打破矛盾生活的探索——《甲寅》日刊时期
第二十七章 支持孙中山的护法斗争(上)——批判梁启超的伪调和主义
第二十八章 支持孙中山的护法斗争(下)——批判段祺瑞、梁启超的伪国家主义
第二十九章 《此日》——与时俱进赋征程
后记
本书主要阐述李大钊在1918年进入北京大学以前的人生历程。其中,重点阐述他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反袁护国、反段护法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与重要作用;深入剖析他与当时的主要政治集团、主要社会思潮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突出论述他的新爱国主义主线与探寻“救国政理”的主要思想成果,如民彝思想,青春思想,民主法治思想,调和思想等。从而,使本著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与思想文化分量,不仅是一部李大钊个人的传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部独特的中国近代思想史与政治史。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李大钊传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0482642 如需购买下载《李大钊传》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1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李大钊传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9.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7=6 的主题关于 李大钊(1889~1927)-传记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