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40.0
本书运用立体解剖方式,将体表、内脏及各组织、器官的经络线路分布,完整、形象地显示在图中。
一、古代经络图/1
手太阴肺经/3
手阳明大肠经/6
足阳明胃经/9
足太阴脾经/13
手少阴心经/16
手太阳小肠经/18
足太阳膀胱经/21
足少阴肾经/25
手厥阴心包经/28
手少阳三焦经/30
足少阳胆经/33
足厥阴肝经/37
督脉/40
任脉/42
《类经图翼》全身经脉正面图/43
《类经图翼》全身经脉背面图/44
二、十二经脉、十二别络、十五络脉综合分布图解/45
手太阴肺经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48
手阳明大肠经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51
足阳明胃经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54
足太阴脾经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57
手少阴心经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60
手太阳小肠经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63
足太阳膀胱经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66
足少阴肾经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69
手厥阴心包经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72
手少阳三焦经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75
足少阳胆经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78
足厥阴肝经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81
附:《内经》脏腑经络病候(译文)/83
三、奇经八脉分布图解/95
督脉的络脉分布解剖示意图解/99
任脉及其络脉分布解剖示意图解/102
冲脉分布解剖示意图解/105
带脉分布解剖示意图解/108
阳骄脉及阳维脉分布解剖示意图解/110
阴骄脉及阴维脉分布解剖示意图解/113
附:奇经八脉症候/115
四、经络、穴位体表连线图解/117
头部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120
躯干正面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126
躯干背面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130
躯干侧面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133
肩区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135
上肢内侧面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138
上肢外侧面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141
下肢前面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143
下肢内侧面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145
下肢外侧面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148下肢背面体表经络穴位连线图解/150
五、十二经筋分布图解/151
手太阴肺经经筋分布示意图解/154
手阳明大肠经经筋分布示意图解/156
足阳明胃经经筋分布示意图解/159
足太阴脾经经筋分布示意图解/162
手少阴心经经筋分布示意图解/164
手太阳小肠经经筋分布示意图解/167
足太阳膀胱经经筋分布示意图解/169
足少阴肾经经筋分布示意图解/172
手厥阴心包经经筋分布示意图解/174
手少阳三焦经经筋分布示意图解/176
足少阳胆经经筋分布示意图解/178
足厥阴肝经经筋分布示意图解/181
六、三百六十五络分布图解/182
七、十四经皮部分布图解/187
十四经皮部分布示意图解/192
附:十四经皮部在临床上的应用/195
八、脏腑及生殖器经络分布图解/197
心脏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200
肺脏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203
脾和胃的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206
肾和膀胱的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209
肝和胆的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212
大肠和小肠的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215
心包和三焦的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218
内外生殖器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221
附:内脏经络分布与辨证/223
九、头部组织器官经络分布图解/225
眼睛部位的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228
咽、喉、舌部的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231
耳部的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234
鼻部和口区的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237
脑的经络分布解剖示意图解/240
附:头部组织器官经络症候/242
十、内脏之间的经络联系和经络线路之间的联系图解/244
十二经脉、十二别络、十五络脉与五脏六腑总联系线路图解/247
十二经脉、十二别络、十五络脉、奇经八脉总联系线路图解/250
十一、头颈部经络总分布线路图解/252
头颈部经络线路总分布图解/255
十二、经络功能图解/257
人体正气示意图解/260
经络气的循环示意图解/270
经络循环中的根节阀门控制作用示意图解/275
生命周期经络气血变化示意图解/277
内脏功能经络协调作用中的人体水分代谢示意图解/280
经络对内脏功能的调节作用示意图解/282
五官功能经络示意图解/284
邪气始病示意图解/286
十三、五脏病症经络图解/289心病症经络示意图解/289
肝病症经络示意图解/292
肺病症经络示意图解/295
脾病症经络示意图解/298
肾病症经络示意图解/302
十四、杂脉十一络/304
胞络/305
胞脉/306
散脉/307
会阴脉/309
衡络/310
解脉/311
会厌脉/312
昌阳脉/313
飞阳脉/314
肉里脉/316
同阴脉/317
本图解是以《内经》、《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为经络理论基础,运用现代立体解剖的方式,将体表经络线路和内脏及各组织器官经络线路的分布,完整、形象地显示在图中,从而可清楚地了解人体十二经脉、十二别络、十五络脉、奇经八脉、十二经筋、三百六十五络、十四经皮部、杂脉十一络分布以及各脏腑、组织、器官经络联系。
本图解是根据以《内经》为主的古代医籍的有关记述绘制出来的,它不可能代表经络线路分布的确切情况,而只是一种示意图。作者对图的设计、绘制及经络线的布局,除使其形象化外,其经络线的分布并未超出古代记述的轨辙;但对循行途径不够明确的,或者历来有不同见解的,则根据经络循行规律和人体解剖规律稍加补充。经络线路的循行,均以《内经》记述为依据。在发展中出现的补充线路,如奇经八脉中的维脉线路、足三阴经胸腹部的线路,则以《针灸甲乙经》穴位所述来定位。为了与古代经络图进行对照和参考,笔者采纳了朱琏《新针灸学》中的仿明版古代腧穴经络图。此图虽不能完全代表古代经络图,但在宋代以后的经络图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经络图解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33528911 《经络图解》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福州 | 出版单位 |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版次 | 3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