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5
定价:25.0
本书系统研究了英国自14世纪以来文学作品中有关中国形象的介绍和描写。
序导言第一章 比较文学形象学意义上的异国形象 一 定义、范畴与方法论 二 投射性、互动性和跨学科性 三 中央数百年文化交流概览 四 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概述第二章 想象的乌托邦和异域之美 一 想象在异国形象塑造中的独特作用 二 《曼德维尔游记》中的传奇中国 三 英国现实生活里的“中国风” 四 《忽必烈汗》残篇里的梦幻中国 五 “古瓷”与“烤猪”上的怀旧中国 六 人类永恒的梦乡——香格里拉 七 西方世界的折射——卡内蒂的《迷惘》
序导言第一章 比较文学形象学意义上的异国形象 一 定义、范畴与方法论 二 投射性、互动性和跨学科性 三 中央数百年文化交流概览 四 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概述第二章 想象的乌托邦和异域之美 一 想象在异国形象塑造中的独特作用 二 《曼德维尔游记》中的传奇中国 三 英国现实生活里的“中国风” 四 《忽必烈汗》残篇里的梦幻中国 五 “古瓷”与“烤猪”上的怀旧中国 六 人类永恒的梦乡——香格里拉 七 西方世界的折射——卡内蒂的《迷惘》第三章 质疑与构建:进步与审美视野中的他者 一 英国文人的中国揄扬 二 伯顿:治疗“忧郁”的灵丹妙药 三 《赵氏孤儿》改编里的政治映射 四 《世界公民》中的英国批评 五 兰陀:中国皇帝是东方的明珠 六 卡莱尔:文人英雄的成功政治 七 迪金森:现代审美视野中的乌托邦中国 八 罗素:拯救西方文明的东方之光第四章 维护与整合:停滞与恐怖意识中的他者 一 “中国热”的退潮和中国形象的改变 二 笛福:中国的严厉批评者 三 德·昆西:恐怖与停滞的中国 四 毛姆东方主义的傲慢与偏见 五 罗默的“黄祸论”幽灵付满楚第五章 文化的差异、误读与交流 一 文化差异、文化屏障与文化交流 二 文化交流与形象误读 三 文化交流的若干通则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本书从文学想象与文化利用的角度,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后殖民、接受美学等有关理论,对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和研究,具体描绘了英国文学中中国形象的乌托邦和异域之美,详细分析了英国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对中国形象的正面利用和负面利用。通过研究中国形象如何被英国作家所想象、夸饰和曲解,探索了英国中国观的形成过程和规律,并对其社会心理背景及深层文化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文学想象与文化利用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0450795 《文学想象与文化利用》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3000 |
文学想象与文化利用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5.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561.06 的主题关于 文学-作品-描写-文学研究-英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