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6.0
本书强调转型与发展经济体中产业集群的产生,源于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人们在参与外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对于本地比较优势的市场发现过程,这是人们慢慢学会利用市场价格信号进行决策的过程,他们发现本地的劳动力、农副产品、自然资源等经济资源的相对价格差,能够帮助他们获取高额赢利,于是取得了成功。这种成功会对周围形成带动效应,于是就有了由群众性的学习模仿所形成的推广普及。这就是本书所解释的转型发展中经济体中产业集群的产生机制。
第1章引论
1.1产业集群
1.2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园区选题的意义
1.3主要内容、研究路线和结构安排
第2章竞争优势是动态比较优势与管理优势的结合
2.1比较优势是区域资源的价格成本优势
2.2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与产业集群理论
第3章从企业动态能力到产业集群动态能力本书的分析框架
3.1企业能力论
3.2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3.3产业集群的动态能力
第4章区域性产业文化的根植性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文化基础
4.1产业技术的社会性代际传承产业文化根植性内涵之一
4.2信息和知识的地方社会性交流产业文化根植性内涵之二
4.3基于信任的区域性组织间关系产业文化根植性内涵之三
第5章产业集群产生与起源的动力机制“发现的”产业集群
5.1比较优势发挥的前提开放和市场化
5.2发现、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家族式企业
5.3新企业设立的制度环境
5.4风险性融资环境
第6章产业集群发展与演进中动态能力的培育
6.1区域弹性生产与协作体系的形成
6.2区域性学习与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培育
第7章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集群
7.1价值曲线的时代变化:从倒U曲线到U型曲线
7.2全球化时代沿着产业价值链的新型国际分工格局和趋势
7.3全球化时代的地方化FDI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强调转型与发展经济体中产业集群的产生,源于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人们在参与外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对于本地比较优势的市场发现过程,这是人们慢慢学会利用市场价格信号进行决策的过程,他们发现本地的劳动力、农副产品、自然资源等经济资源的相对价格差,能够帮助他们获取高额赢利,于是取得了成功。这种成功会对周围形成带动效应,于是就有了由群众性的学习模仿所形成的推广普及。这就是本书所解释的转型发展中经济体中产业集群的产生机制。 本书认为转型发展经济体中产业集群的演化机制,实际上就是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机制。这是因为,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机制和市场经济的信息利用机制实际上是同一种机制。 传统经济地理学者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运输成本和劳动力集中形成的成本节约对于经济活动的地理集中的重要性上;但产业集群的研究,则把精力集中在劳动力市场的共享、专业化附属产业、技术外溢、组织间治理机制等知识共享机制对产业集聚的解释力上。简言之,产业集聚主要研究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空间作用,而产业集群则主要研究知识共享机制的空间作用,这是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的主要区别。 产业集群的研究路线,基本是遵循对产业集群特殊机制的理解而不断发展的。从新产业区学派把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混为一谈,到学习型区域学派专注地研究区域性意会知识的作用,可以清晰地看出这条理论发展的脉络。 本书重点从转型发展经济中产业集群的产生规律与演化规律中,追寻产业集群的不断自我提升的动态能力。 作为转型经济体,中国最大的特征是市场化转轨。市场化的过程往往与产业集群的产生与演化过程交织在一起。笔者认为,产业集群的产生,往往与工业化过程的启动合为一体;而工业化过程的启动,对于后发展经济体来说,则主要靠外部市场的带动。其关键环节,是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地区首先要对外部经济体进行开放,这不仅意味着引进外部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更主要的是意味着本地比较优势的发现。市场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市场发现功能”,这正是约瑟夫.熊彼特所提“开辟新市场”的一种“创新”,也正是比较优势理论在转型与发展经济体中的另外一种奇妙涵义和指导作用。在开放的经济中,相对落后地区的人们积极或被动地参与外部经济活动,可能会在无数次的试探过程中突然发现一些赢利机会,而这些赢利机会必须和本地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资源结合在一起。这样,市场发现就会催生返乡创业,于是,工业化就在开放过程中的市场化中启动了。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没有开放就没有市场化,没有市场化就没有工业化。 返乡创业大多集中在具有比较优势的本地资源的加工利用上,多是一些技术含量较低、容易进入的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进入和模仿就相对容易。在返乡创业成功者的带动下,一些社区邻里就会群起仿效。于是这种“创业”一“模仿”的社区效应就会催生本地加工业基地的形成。根据杨小凯的分工专业化原理,当分工的交易成本低于其好处时,新的分工形式就会产生。因此,随着经济活动的日趋活跃,在分工规律的作用下,加工业基地的弹性专业化生产体系建立在不可编码信息基础上的地方化信用体系与合作体系就会慢慢形成。这就是初级产业集群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随着参与全国和全球分工体系程度的加深、竞争的加剧,生产过程将会很快地向研发过程延伸,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将会不断加深,随着科研院所和科研力量与工程师们的结合,地方化的科研信息和知识利用渠道就会慢慢形成。于是,高级产业集群就诞生了。【作者简介】 刘东勋(1968~),男,河南鄢陵人,2002年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7年获得南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后证书。现任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转型期的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在《经济地理》、《经济学动态》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并多次被转载或引用。入选“中国经济学年会”等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宣读论文多篇,并产生较大影响。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的主持人和主要完成者。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多项。所提出的“市场发现”一“群众模仿”一“分工专业化”一“研发体系”的产业集群产生与演化路径,是对产业集群中不可编码信息利用的空间机制的最新阐释。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转型发展经济中产业集群的起源与演化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河南大学经济学学术文库 | ||
9787509708194 如需购买下载《转型发展经济中产业集群的起源与演化》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转型发展经济中产业集群的起源与演化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9.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121.3 的主题关于 产业经济学-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