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28.0
本书通过三种解读方式来展现巴特:第一部分《回忆一段友谊》,用自传体的叙事方式讲述了巴特晚年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与福柯、德勒兹等学者之间的友谊;第二部分《作品》,按照年代顺序与独特性综观巴特的所有著作;第三部分《关于恋人絮语》,借助“影像”与“清心寡欲”这两个概念所包含的意义来破解巴特这部最著名作品中的隐蔽的策略。见证、总览、研究,这三个部分构成一种真正的循序渐进:首先记叙青年学生与大师的相识,然后展开对其作品的全面介绍,最后对其一部作品进行细致研究。
前言回忆一段友谊 作品 介绍 《罗兰·巴特全集》第一卷(1942—1961) 《罗兰·巴特全集》第二卷(1962—1967) 《罗兰·巴特全集》第三卷(1968—1971) 《罗兰·巴特全集》第四卷(1972—1976) 《罗兰·巴特全集》第五卷(1977—1980) 论《恋人絮语》。关于影像的思考 (巴黎第七大学研讨班,2005年2—6月)一、《恋人絮语》与现代性 一个有疑问的明证 背景 孤独 反现代性问题 想象界 伤心 想象界和阉割 “理论”和主体性 消遣 元语言 中性和元语言二、爱情话语与方法问题 1.此前的进程 2.想象界中的一种严密的想象话语的可能性条件 悬搁 话语/故事 爱情主体的“我” 3.话语和片断 巴特的片断 爱情话语中的片断三、影像 关于影像的第一种描述 形态的秩序 损害 关于影像的第二种描述 巴特和萨特 作为复本的影像,作为虚无的影像 作为反语言的影像 影像和天堂 什么影像四、影像,物恋。被爱者 倒错主体 母亲 物恋的独特影像 意义的恋人五、他者 被爱者,他人 他者,影像和不欲 彼与此六、清心寡欲 欲望 NVS
如果我作为一名作家逝去,我多么希望我的生命,通过一位善意的、洒脱的传记家之笔,浓缩为几处细节、几种味道、几种曲折。 ——罗兰·巴特为什么谈论罗兰·巴特?或许本书要试图回答的正是这个疑问。在巴特辞世25年之后,同时也是在接下来的几年,为“思想”赋予新的含义的那一代人离世之后,这个问题的提出并非是无理取闹。除了本身的必要性以外,这个问题的提出还散发着一种魅力。本书通过三种解读方式来展现巴特:第一部分《回忆一段友谊》,用自传体的叙事方式讲述了巴特晚年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与福柯、德勒兹等学者之间的友谊;第二部分《作品》,按照年代顺序与独特性综观巴特的所有著作;第三部分《关于恋人絮语》,借助阐发“影像”概念与“清心寡欲”概念所包含的各种意义来破解巴特这部最著名作品中的隐蔽的策略。见证、总览、研究,这三个部分构成一种真正的循序渐进过程:首先记述青年学生与大师的相识,然后展开对大师作品的全面介绍,最后对其中一部作品进行细致研究。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证明“写作的职业”就是作家巴特的生命的表达。 ——埃里克·马尔蒂 本书是罗兰·巴特的一部比较权威的学术传记。全书按时间顺序对罗兰·巴特一生的学术成就作了总结,并交待了他各时期写作的背景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罗兰·巴特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208103887 如需购买下载《罗兰·巴特》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罗兰·巴特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565.59 的主题关于 巴特,R.(1915~1980)-人物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