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小史

我之小史

(清) 詹鸣铎, 著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0.0

书籍简介:

本书是章回小说,共二十五回,内容从作者出生的清光绪九年(1883年)一直写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生动细腻地展示了婺源东北一个徽商家庭世世代代、朝夕旦暮的社会生活,如科举制度下徽州的士习民风,外阜徽商的经营艺术、商界风云及人生悲欢等等。

书籍目录:

本无畛域从《我之小史》说到资料

的解读

《我之小史》的发现及其学术意义(代前言)

卷之一

第一回幼稚事拉杂书来,学堂中情形纪略

第二回娶养媳过门成小耦,医秃头附伴赴沱川

第三回到石门旋及嘉善,返故里先过杭州

第四回回家来频年肄业,受室后屡次求名

卷之二

第五回从业师再投邑试,事祖母重到杭州

第六回王母大闹隆记行,詹家同控逆仆案

第七回同扣考羞归故里,愧落第哭往杭州

第八回做新爹甲辰得子,游泮水乙已成名

卷之三

第九回迎新学五门道贺,探爹娘七夕到杭

第十回买棹泛湖中选胜,辞亲往连市经商

第十一回禀父书清言娓娓,接弟信文思滔滔

第十二回闻弟耗命驾来杭,奉亲命买舟归里

卷之四

第十三回办自治公禀立区,为人命分头到县

第十四回赴景镇再及浔阳,由长江直抵安庆

第十五回考拔贡文战败北,投法政海上逍遥

第十六回游沪渎赏烂漫春光,办自治结文明团体

卷之五

第十七回从众劝因公往邑,小分炊仍旧训蒙

第十八回接杭电匍匐奔丧,办民团守望相助

第十九回悬横额别饶静趣,剪辫子鼓吹文明

续编卷之一

第一回陪官长谈话投机,哭慈亲抚膺抱痛

第二回往邑城带儿就学,赴杭省携眷闲游

第三回开振记形骸放浪,玩杭城兴会淋漓

第四回发哀启为祖母治丧,挂归帆代善儿婚娶

续编卷之二

第五回为谋事留杭暂搁,过新年到处闲游

第六回访杭州略书所见,会族众恢复祠租

附录:詹鸣铎先生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前言

徽商自明代中叶起,即已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此后,它始终受到明清经济史和社会文化史研究者的重视。许多学者或利用明人文集,或征引方志、族谱,或收集契约文书,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徽商的经营形态、生活方式和文化追求等诸多侧面,迄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利用的史料来看,无论是第一手的文书资料,还是经过文人加工的文集、方志和族谱等,在史料应用上皆各有短长。

2002年,承婺源友人詹庆德先生的帮助,笔者意外发现徽商詹鸣铎撰写的章回体自传《我之小史》(未刊抄稿本二种)。该书的内容从清光绪九年(1883年)迄至民国十四年(1925年),逐年记录了一个家庭的社会生活。类似于此长达四十余年、多达二十万字的连续记录,在以往的徽州文献中尚属首次发现,从这个角度来看,该书的发现,是近年来徽州民间文献收集中最为重要的一次收获。

由于该书是首次发现的文献,本文首先对《我之小史》的创作过程及其不同版本的出现,作一简要的叙述,对作者的生平及生卒年代也作必要的介绍和考证。其次,鉴于《我之小史》是以章回体小说的形式出现,故而有必要对其中叙及的情节作必要的证实或证伪。因此,本文的第三部分即利用作者本人的文集、日记和婺源方志等,对书中的细节加以考证。再次,对《我之小史》多方面的学术价值、作一简要的阐发。最后,是简短的结语,指出该书对于“徽学”以及明清以来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学术意义。……

后记

或许是与徽州天生有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一次偶然巧遇,让人惊觉皖南民间竟还遗存有如此之多的珍稀文献,这促使我开始花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加紧收集。近十数年来,手头积聚的文书资料数以万计,而经眼的民间文献更是不计其数。在长期的收集过程中,我曾有过多次幸运的奇遇。2001年,我在上海的地摊上买到一册1949年前后的少年日记,后来竟在一次无心插柳的旅途中,邂逅日记的主人――那位昔日的英姿少年,如今已届髦耋的陇亩老农,“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时光的交错,令人感慨万千。后来,我以这部徽州少年的日记为素材撰写、出版的《水岚村纪事:1949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10月版),似乎颇受学界内外的关注。在此过程中,香港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等均以此为线索,先后拍摄过电视片、纪录片,主人公的命运遭际,据说曾感动过不少人……

2002年,我又意外读到这部未刊抄稿本《我之小史》(两种),这是目前所知唯一的一部由徽商创作的章回体自传小说,该书的发现,是近年来徽州民间文献收集中最为重要的收获之一……徽商小说《我之小史》的发现,说来纯属偶然。数年前拙著《徽州社会文化史探微新发现的1620世纪民间档案文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后,我送了一册给在婺源认识的詹庆德先生。没有料到,当他看到书前的彩色插页后竟惊呼:“啊!原来这就是著名的‘徽州文书’,我们乡下也有……。”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但过后不久,老人就给我带来两厚册泛黄的抄稿本,令人惊喜我意外发现,这是一部未刊的小说,也是迄今所知徽州历史上唯一的一部由徽商撰写的小说!因此,该书的发现,首先要感谢上海市卢湾区教育学院的退休教师詹庆德先生。詹先生出自婺源徽墨名乡虹关,为人热心乡邦事业,曾主持募捐修建过浙岭公路,编订《婺源虹关地名录》,对于弘扬徽州文化一向不遗余力。是他首先带来了《我之小史》的抄稿本,让我得知天壤间竟还有如此重要的民间文献尚待发掘!

该书的整理和出版,还得感谢《我之小史》的持有者詹新友(有)先生的慨允。詹先生是詹鸣铎先生之嫡孙,詹鸣铎在其个人文集《振先杂稿》卷6中,曾有《新有孙男初生志喜》一诗,不胜喜慰地吟咏:“老夫四十五,居住庐坑村。自昔曾生子,于今又抱孙。嘉名呼作有,喜气幸盈门。何日逢星士,年庚予细论。”在《振先杂稿》和詹鸣铎本人的日记中,凡是提及他的这位“新有孙”时,就常常写道“真甜当”。“真甜当”三字的意思也就是真开心,可见,詹鸣铎对于这位嫡孙爱若掌珍。数十年过去了,《我之小史》抄稿本历经岁月的沧桑却基本保存完好,这不能不说是徽州文化的一件幸事!如今,《我之小史》得以整理并顺利出版,我想,詹鸣铎在天有灵,也一定会有“真甜当”的感觉。作为研究者和读者,我们理应对悉心保护祖先文化遗产的詹新友先生表达深深的敬意。

世纪之交,以安徽黟县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所谓皖南古村落,也就是徽州文化背景下的明清古建筑。在我看来,古村落不只是老建筑,它的内涵还应包括许多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历史记忆。日渐散佚的历史文献是复苏久远历史记忆的主要载体之一,这是徽州文化的历史遗产,也是中国乃至全人类的重要精神财富。在明清时代,婺源是徽州府的一个属县,詹鸣铎生于斯、长于斯的庐坑村,是婺源詹姓始祖的始迁地,当地有“黄隐公”的墓地,从隋代迄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明清以还,此处更是簪缨辈出,人文荟萃。譬如,中国近代铁路专家詹天佑的祖籍即出自庐坑新屋。

从内容上看,《我之小史》是一部带有鲜明地域文化色彩的徽州乡土小说。作者笔歌墨舞,纤悉必记,叙事文笔颇为流畅。书中时见庄言危论、谑浪诙谐,它叙写了一地人群的日常生活状态,刻画出徽州独特的乡土情愁。由于该书是以章回体小说的形式出现,面向的读者主要是普通民众,较之通常所见枯燥无味的史料记载,全书雅俗同观,显然更有助于人们理解晚清民国社会的纷纭世态。如今,《我之小史》的出版,使得庐坑成为徽州小说家的故乡,詹鸣铎及其《我之小史》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平添了一笔浓墨重彩,这是婺源乃至徽州历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事件,对于进一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书的顺利出版,还得感谢安徽教育出版社副总编审唐元明先生,感谢他对《我之小史》给予了特别的重视,因为我始终以为,《我之小史》的发现及其学术意义,远非一般的古籍点校可以相提并论。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历史时期,徽州是个宗族社会,有限的资源空间常常引发激烈的生存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族姓之间的恩怨纠葛不断。及至今日,虽然早已时移势异,但族姓聚居的格局并未完全被打破,数百年传统的深刻影响也远没有骤然消解。由于《我之小史》涉及的部分内容,如晚清民国时期徽州佃仆制度中大小姓的有关描述,或许会勾起目前仍然生活在当地的后人之不愉快记忆。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应詹氏后人的强烈要求,我们对《我之小史》中的少量文字作了技术处理。经过反复沟通,最后决定,在不影响文本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对容易引发纠纷的少量姓氏和地名,以“某”或“囗囗囗”代替,并出注稍加说明。作为文史学者,我们深知忠实历史原著是第一要义,但与此同时,亦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情感和意见,关于这一点,我们已作了最大的努力,也相信能得到读者的谅解。

丁亥深秋

内容摘要:

  这是一部带有鲜明地域文化色彩的徽州乡土小说。作者笔歌墨舞,纤悉必记,叙事文笔颇为流畅。书中时见庄言危论、谑浪诙谐,它叙写了一地人群的日常生活状态,刻画出徽州独特的乡土情愁。由于该书是以章回体小说的形式出现,面向的读者主要是普通民众,较之通常所见枯燥无味的史料记载,全书雅俗同观,显然更有助于人们理解晚清民国社会的纷纭世态。  新发现的幸田体自传《我之小史》,是目前所知惟一的一部由徽商创作、反映徽州商人阶层社会生活的小说。“末代秀才”詹鸣铎以生花妙笔自述家世,感物叹时。透过书中记叙的伦常日用、闲情逸事,我们得以窥见乡土中国的人事沧桑,近距离透视徽州乡绅的心曲隐微,细致了解商业经营中的浮云变幻,触摸晚清民国时代历史节律的脉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我之小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3650650
《我之小史》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合肥出版单位安徽教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我之小史是安徽教育出版社于2008.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2.4 的主题关于 章回小说-中国-清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