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的分类研究

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的分类研究

丁炳扬, 金孝锋,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68.0

书籍简介:

映山红亚属是杜鹃花属中一个中等大小的亚属,分布于东亚地区。经广泛文献查阅、野外采集、标本鉴定,结合花粉和种子的微形态特征观察,对本亚属作了以下分类学研究:(1)以居群概念为指导,在广泛的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基础上,对形态性状的变异式样和分类学意义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对一些近似类群的形态性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了本亚属的分类学性状。(2)观察了84个花粉样品的微形态,评价了花粉形态的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花粉的大小可以作为轮叶杜鹃组和映山红组的区别特征。(3)运用扫描电镜对50个种子样品进行了观察,并评价其分类学意义。根据形态特征将种子划分为五个类型:毛果杜鹃型、溪畔杜鹃型、映山红型、丁香杜鹃型和华顶杜鹃型。(4)结合全面的标本查阅,对世界映山红亚属进行了全面修订。承认了本亚属共59种,包括发现的2个新种,新组合亚种2个,新组合变种1个,将120多个名称处理为异名。在亚属下,按照Sleumer的意见,分成映山红组和轮叶杜鹃组2个组,将映山红组分为三个系。(5)在标本查阅和分类修订基础上,分析了映山红亚属内各个分类等级的地理分布。讨论了本亚属可能的起源、现代分布中心、散布途径和分布格局的形成等。

书籍目录:

前言

英文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杜鹃花属的分类研究简史

1.2映山红亚属分类研究进展

1.3映山红亚属分类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形态性状及其分类学意义

2.1野外调查方法

2.2形态性状变异的测量分析

2.3形态性状的变异式样及其分类学意义

第三章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3.1花粉形态实验的材料来源

3.2花粉形态实验方法

3.3花粉形态的实验结果

3.4花粉形态的分类学意义

第四章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4.1种子形态实验的材料来源

4.2种子形态实验方法

4.3种子形态实验结果

4.4种子形态的分类学意义

第五章分类修订

5.1系统大纲

5.2分组、系、种检索表

5.3分类处理

第六章地理分布和起源演化

6.1各等级分类群的地理分布

6.2形态性状的演化趋势

6.3各类群的系统位置

附录映山红亚属种(亚种、变种)分布图

参考文献

标本馆索引

拉丁名索引

中名索引

内容摘要: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简述了杜鹃花属尤其是映山红亚属分类研究的历史。第二章到第四章以居群概念为指导,对形态性状(包括花粉和种子形态)的变异式样进行了分析。第五章对世界映山红亚属进行了全面修订,承认了本亚属共59种、3亚种、8变种。第六章分析了映山红亚属内各个分类等级的地理分布,讨论了本亚属可能的起源、现代分布中心、散布途径和分布格局的形成等。  本书不仅是从事植物系统学和植物地理学等研究领域的科技和教学人员的参考书,也是从事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技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是一部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映山红亚属SubgemTsutsusi分类研究的专著,是作者在广泛查阅文献、野外采集标本及鉴定,并结合花粉和种子的微形态特征观察的基础上,对本亚属作了全面的分类研究而完成的。第一章简述了杜鹃花属尤其是映山红亚属分类研究的历史。第二章到第四章以居群概念为指导,对形态性状(包括花粉和种子形态)的变异式样进行了分析,并评价其分类学意义。第五章对世界映山红亚属进行了全面修订,承认了本亚属共59种、3亚种、8变种。在亚属下,分成映山红组Sect.Tsutsusi和轮叶杜鹃组Sect.Brachycalysc两个组,并将映山红组分为映山红系Ser.Tsutsusi、岭南杜鹃系Set.KaempJeri和短花杜鹃系Ser.Serpyllifolia三个系。记述了每个种的文献、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和查检过的标本。第六章分析了映山红亚属内各个分类等级的地理分布,讨论了本亚属可能的起源、现代分布中心、散布途径和分布格局的形成。  本书可供从事植物分类学、植物资源学、植物地理学、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研究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使用,也可为生物、农林、生态、环境、自然保护等专业的师生提供参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的分类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30246615
如需购买下载《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的分类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的分类研究是科学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Q949.772.3 的主题关于 杜鹃花属-植物分类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