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与秩序

革命与秩序

罗衍军,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8.0

书籍简介:

民国时期的中国乡村社会存在三个具有普遍性的重要问题,即如何消除灾荒、匪患以及社会贫富的分化,稳定乡村社会秩序;如何处理乡村社会与国家政权之间因赋税征收加重的紧张关系;如何为贫困的农民找到一条传统农业生产之外的出路。本书以远离大城市、经济相对落后的山东省郓城县为中心,以革命政权与乡村民众的互动为考察视角,以档案资料与口述访谈资料相结合,分析中国共产党在乡村社会的革命运动中对原来趋于动荡的乡村社会秩序的整合与重塑,考察抗日动员、土地革命、集体化等革命性运作对基层社会的影响,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作者介绍:

罗衍军   1977年生,山东菏泽人,先后在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现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浙江大学历史系就读,2006年获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后任职于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0年9月至2013年1月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聊城大学山东乡村治理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历史研究》、《浙江社会科学》、《二十一世纪》(香港)、《苏州大学学报》、《晋阳学刊》、《江苏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书籍目录:

乡土有真知(序)

摘要

导论

一 选题依据

二 学术综述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料

第一章 1939年前的郓城乡村社会

第一节 灾荒与匪乱

第二节 传统书写中的官、绅、民

第三节 民国前期华北乡村社会的土地占有状况与民心嬗变

第四节 日军侵郓前共产党的组织活动

第二章 “咱们的人”(1939—1945)

第一节 日伪在郓城

第二节 抗日之旗

第三节 “咱们的人”

乡土有真知(序)

摘要

导论

一 选题依据

二 学术综述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料

第一章 1939年前的郓城乡村社会

第一节 灾荒与匪乱

第二节 传统书写中的官、绅、民

第三节 民国前期华北乡村社会的土地占有状况与民心嬗变

第四节 日军侵郓前共产党的组织活动

第二章 “咱们的人”(1939—1945)

第一节 日伪在郓城

第二节 抗日之旗

第三节 “咱们的人”

第三章 象征符号与仪式运行(1945—1949)

第一节 敌我之分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土改的推动——以林堤村与艾村为中心的考察

第三节 旧与新

第四章 乡村农民的重塑(1949—1956)

第一节 从革命到生产

第二节 改造懒汉

第三节 农民人身、经济、思想的重塑

结语

附录

一 郓城县乡村社会变迁纪略(1840—1956)

二 图表索引

三 主要受访者列表

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革命与秩序:以山东省鄂城县乡村社会为中心(1939-1956)》以远离大城市、经济相对落后的山东省郓城县为中心,以革命政权与乡村民众的互动为考察视角,以档案资料与访谈资料相结合,分析中国共产党在乡村革命运动中对原来趋于动荡的乡村社会秩序的整合与重塑,考察抗日动员、土地革命、集体化等革命性运作对基层社会的影响,指出要实现乡村社会的良性发展,就不仅要保持乡村社会的稳定,而且须使乡村社会的运行富有弹性与活力,这就必须对革命运作下所产生秩序的僵化一面进行深刻的变革。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革命与秩序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30001
如需购买下载《革命与秩序》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革命与秩序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3.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93.9 的主题关于 乡村-社会运动-研究-郓城县-1939~1956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