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星星

流浪的星星

(法) 勒克莱齐奥,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2.0

书籍简介:

本小说以小女孩艾斯苔尔和母亲一起去寻找传说中的自己的家园——圣城耶路撒冷的途中的种种遭遇为情节,展示了她以及她的亲人、朋友,在希望、绝望、等待、死亡以及宗教等方面的感受和心态,对战争和人性这一主题作了深刻的表露。

书籍目录:

新版译序

译序

艾莲娜

艾斯苔尔

萘玛

太阳的孩子

伊丽莎白

前言

《流浪的星星》初版是在一九九八年。那个时候,大约除了极少数做法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人,几乎没有人知道勒克莱齐奥的名字。尽管他在中国已经陆陆续续的有了一些译本其中包括我在一九九四年也参与翻译的《战争》。

一九九八年到二○○八年勒克莱齐奥多少有些意外地至少是在中国读者的意料之外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十年的时间。十年足以发生很多事情:十年前坚持的,十年后可以不再坚持;十年前爱过的,十年后也可以不再爱;十年前曾经的疼痛,十年后可以就只是麻木而生涩的伤口;十年前的美好向往,十年后可能是支离破碎。

可以安慰的应该是,这世界总还有一些不变的东西:从一九六三年拿到雷诺多奖进入文字世界开始到今天,将近半个世纪过去,或许我们可以下这样的结论:勒克菜齐奥对文字世界的钟情始终未变。他仍然相信,即便文字说到底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它至少可以改变居住在这个世界里的我们。

这个命题里没有多少抒情的成分。事实上,勒克莱齐奥从来都是一位严肃的男性作家,小说所涉及的也都是重大的生存和社会的问题,几乎摒弃了一切微乎其微的私人情感:所以诺贝尔奖才给了“作品充满人性”这样的评价。这在今天习惯了“私小说”(我们不恰当地借用一个日语文学的概念),习惯了从细微的现实里拨动自己“同感”的读者,甚至是有些陌生的。也因为这个,尽管得到了二○○八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勒克莱齐奥在中国的命运多少也还有一些未卜的意味。

未卜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而我也应该摒弃一切抒情的成分,否则,尽管作为一个译者的感情,很容易和相遇、相知、相融这一类的词语发生联系,但在他得奖之后,总像是有些故意的姿态。

勒克莱齐奥的早期作品并不好读,有新小说的味道,但又革命得不够彻底:这在一个对文学将信将疑的时代,是很有风险的选择。因而我总是劝不能够喜欢上勒克莱齐奥的读者倘若他还有尝试的愿望从小说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作品开始读。当我们又重新迎来了小说的情节,小说的人物,甚至是小说的历史背景时,我们可能会产生欣喜的感觉。

《流浪的星星》就是这样的一部小说。人物是有血有肉的,情节也是随着线性的时间在走,就连背景,也是深深铭刻在所有人只要是经历过那种切肤之痛记忆之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能够读到生命的毁灭与缔造,读到绝望与失望,读到等待与行动,甚至读到宗教,读到未曾概念化的各种情感:爱,仇恨,相依为命……

但是《流浪的星星》,也包括作者在所谓“转型”之后的所有小说并没有因此就进入了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套路,让我们相信这应该是确确实实发生在那个年代的真实事件;让我们相信,艾斯苔尔真的和萘玛相遇过,在那条覆满烟尘的公路上,萘玛掏出一个黑本子,在上面写下她的名字。

《流浪的星星》依然是一个无法“概述”的文本,所包含的故事可以用一句或者两句话说完。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艾斯苔尔和萘玛这对“姐妹”在奔跑时“咚咚”的心跳,也能够感受到她们相遇时,在公路的烟尘中彼此对望的平静眼神。我们也能够感受到无论我们是否经历过战争艾斯苔尔和萘玛切肤的疼痛与悲伤,那种无论身份、性别、年龄,只是作为一个人被命运的黑手所加诸于身的疼痛和悲伤。

我们不会重演小说中的细节,但是这些细节竟然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铭刻在我们的童年、青春乃至生命里。

和许多背负着现代小说使命的小说家一样,勒克莱齐奥从写作伊始就在追问现实域、真实域与想象域的关系。他的答案也并不令我们感到意外在他看来,小说无疑是属于后两者的。或许对一个相信文字世界的人来说,现实域从来都不曾真正地存在过,只等着我们拨开真实域与想象域的迷雾,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现实。

也许,在这样的时代,当一切都缩减为符号、数字和可以编码的信息时,当一切都被语义化的时候,对文学还有这样的期待和要求有过分奢侈的嫌疑。我们可能会无法适应再回到词语在被过度阐释之前的力量。就像勒克莱齐奥也很明白,我们无法再回到如果我们经历过战争艾斯苔尔和萘玛童年时代那双透明而纯洁的双眸里。是因为这个吧,我相信不会所有人都喜欢,都愿意懂得勒克莱齐奥,喜欢他所描写的一个又一个略显得“乌托邦”的世界。只是他一手缔造的这个“现时”的“现实”,终究还是能够庇护一些灵魂的吧。让我们暂时忘记仍然在世界的某一处蔓延的战火,忘记现代文明所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惨烈的事故。让我们即便是在记忆中找寻经验的记忆不再有过于语义化的选择。十年后再版的本身应该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

再版有一些改动,有些是当初的疏漏,有些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觉得有另一种叙述的可能性。勒克莱齐奥是以语言见长的小说家,因而作为译者,自然而然的有十二万分的惶恐。但是我想,这个世界里,虽然没有最美好的相遇,却应该有为了相遇或者重逢所做的最美好的努力。

袁筱一

二○一○年一月

内容摘要:

  《流浪的星星》是勒克莱齐奥最杰出的代表作,表现出一种笔酣墨饱的成熟,以美轮美奂的文字书写隐隐的忧患、伤痕、无奈和绝望,让人无从拒绝。  小说以小女孩艾斯苔尔和母亲一起去寻找传说中的自己的家园圣城耶路撒冷的途中的种种遭遇为情节,展示了她以及她的亲人、朋友,在希望、绝望、等待、死亡以及宗教等方面的感受和心态,对战争和人性这一主题作了深刻的表露。  “隐隐的忧患、伤痕、无奈和绝望被包裹在一个精巧、冷峻、智慧而简洁的套子里,让人无从拒绝”,使人读后觉得十分沉重。  一九四三年夏,法国尼斯后方的一个小村庄成了意大利人管辖下的犹太人聚居区,艾斯苔尔宁静的少年时代被打破了,接下来便是恐惧,耻辱,翻山越岭的逃亡,还有父亲的离去。  战争结束后,艾斯苔尔和母亲一起出发去寻找传说中的家园:刚成立不久的以色列圣地。在风雨飘摇的旅途中,她发现了祈祷和宗教的力量,学会了等待。在到达那个梦想中到处是橄榄树、和平鸽、教堂和清真寺的穹顶尖顶在闪闪发光的圣地时,她遇到了前往难民营的萘玛。一个犹太女孩和一个阿拉伯女孩,交换的只是彼此的眼神和姓名,自此再未相遇……  《流浪的星星》是克莱齐奥一九九二年的作品,表现出一种“笔酣墨饱”的成熟,将隐隐的忧患、伤痕、无奈和绝望包裹在一个精巧、冷峻、智慧而简洁的套子里,让人无从拒绝。【作者简介】  勒克莱齐奥,一九四○年生于法国尼斯,一九六三年出版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并获得勒诺多文学奖。至今已出版四十多部作品,包括小说,随笔,翻译等。一九八○年,勒克莱齐奥以小说《沙漠》获得保尔.莫朗文学奖。一九九四年,他在法国《读书》杂志一次读者调查中,被评选为当代最伟大的法语作家之一。  二○○八年,勒克莱齐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流浪的星星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勒克莱齐奥作品系列
9787020078530
如需购买下载《流浪的星星》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 × 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流浪的星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565.4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法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