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环境

能源与环境

周乃君, 等主编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教材第一版被列入普通高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于2008年10月出版发行,首印3000册已基本售謦。由于书中引用的大量数据已显陈旧而需要更新,加上作者的教学实践,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故本次进行全面改版。本教材主要为满足能源动力类专业拓宽专业知识面之教学需要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能源概论、常规能源、新能源、能量转换原理与系统、能量系统分析方法、工业过程节能、环境概论、燃烧污染治理方法与设备、大气污染防治等内容。

书籍目录:

第1章 能源概论

1.1 能源的分类与评价

1.1.1 能源的定义

1.1.2 能源的分类

1.1.3 能源的评价

1.2 能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2.1 能源的更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2.2 能源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1.2.3 能源与生活水平的关系

1.3 能源资源概况

1.3.1 能源的计量

1.3.2 能源资源

1.4 能源结构

1.4.1 能源的生产结构

1.4.2 能源的消费结构

1.5 能源利用技术经济指标

1.5.1 能耗指标

1.5.2 能源利用效率

1.5.3 能量回收率

1.6 能源政策

1.6.1 扣国能源状况分析

1.6.2 能源政策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常规能源

2.1 煤炭

2.1.1 煤的形成及特点

2.1.2 煤的成分、质量及其分类

2.1.3 煤炭资源及开采

2.1.4 煤炭生产与消费

2.1.5 扣国煤炭发展战略

2.2 石油

2.2.1 石油的形成与特性

2.2.2 石油资源及其开采

2.2.3 石油生产与消费:

2.2.4 石油产品

2.3 天然气

2.3.1 天然气的形成及特性

2.3.2 天然气资源

2.3.3 天然气生产与消费

2.4 电能

2.4.1 电能的生产与消费

2.4.2 电力的生产方式

2.4.3 电力工业的发展趋势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新能源

3.1 核能

3.1.1 核裂变能生成原理与特点

3.1.2 核聚变能

3.1.3 核能的优点及用途

3.1.4 核电

3.2 太阳能

3.2.1 能流密度

3.2.2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

3.2.3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3.2.4 太阳能利用的进展

3.3 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潮汐能

3.3.1 地热能

3.3.2 风能

3.3.3 海洋能

3.4 生物质能、氢能和天然气水合物

3.4.1 生物质能

3.4.2 氢能

3.4.3 天然气水合物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能量转换与储存

4.1 能量的形式与性质

4.2 能量转换方式与效率

4.3 化学能一热一功转换

4.3.1 基本热力循环

4.3.2 化学能一热能转换设备

4.3.3 热机

4.3.4 发电机

4.3.5 热力系统

4.4 核能发电

4.4.1 核电站分类

4.4.2 压水堆核电站

4.4.3 其他堆型核电站

4.5 制冷

4.5.1 蒸汽压缩式制冷

4.5.2 吸收式制冷

4.6 太阳能的转换与利用

4.6.1 太阳能的特点及其利用方式

4.6.2 太阳能光一热转换

4.6.3 太阳能制冷与空调系统

4.6.4 太阳能电池

4.6.5 太阳能制氢

4.7 燃料电池

4.7.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4.7.2 燃料电池的效率

4.7.3 燃料电池分类及特性

4.7.4 燃料电池的特点

4.8 能量储存

4.8.1 机械能的储存

4.8.2 电能的储存

4.8.3 热能的储存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能量系统分析

5.1 能量平衡与热效率

5.2 热平衡测定与热平衡分析

5.2.1 热平衡测算

5.2.2 热平衡测算实例

5.3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能级、炯

5.4 炯的计算

5.4.1 热量炯

5.4.2 开口体系炯(焓炯)

5.4.3 压力炯

5.4.4 气体混合物的炯(扩散炯)

5.4.5 化学炯

5.5 炯损失

5.5.1 绝热节流过程炯损失

5.5.2 绝热燃烧过程炯损失

5.5.3 传热过程炯损失

5.5.4 散热:姗损失

5.5.5 燃烧产物炯损失

5.6 炯效率

5.6.1 炯效率的定义

5.6.2 各种热工设备的炯效率

5.7 炯平衡分析

5.7.1 炯平衡分析实例

5.7.2 炯分析的意义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工业过程节能

6.1 燃烧过程节能

6.1.1 燃料与燃烧方法、燃烧装置的优化选择

6.1.2 富氧、低空气比和最佳炉膛压力燃烧

6.1.3 助燃空气的预热

6.1.4 乳化燃烧与磁化燃烧

6.1.5 水煤浆燃烧技术

6.1.6 高风温低氧弥散燃烧技术

6.2 工业余热利用的基本原理

6.2.1 工业余热资源概况

6.2.2 余热利用的基本原理

6.2.3 余热利用的一般方法

6.3 工业余热回收系统

6.3.1 工业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6.3.2 冷却介质余热回收系统

6.3.3 中低温余热动力回收系统

6.3.4 热泵系统

6.3.5 余热制冷系统

6.4 热回收用换热设备简介

6.4.1 余热回收换热设备分类

6.4.2 换热器设计的制约因素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环境概论

7.1 生态与环境

7.1.1 生态圈与生态系统

7.1.2 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

7.2 环境污染

7.2.1 环境污染及其分类

7.2.2 几个重大的环境污染问题

7.2.3 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7.2.4 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

7.3 环境标准

7.3.1 防止公害的环境标准

7.3.2 我国几个重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

7.3.3 防止公害的法律措施

7.3.4 环境监测与评价

7.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7.4.1 环境保护

7.4.2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思路

7.4.3 可持续发展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燃烧污染防治

8.1 硫氧化物的生成及治理

8.1.1 硫氧化物的生成机制

8.1.2 燃烧过程脱硫

8.1.3 排烟脱硫

8.2 氮氧化物的生成及治理

8.2.1 氮氧化物的危害与生成机理

8.2.2 氮氧化物的燃烧抑制

8.2.3 排烟脱氮

8.3 烟尘的生成与控制

8.3.1 浮游粒子及其危害

8.3.2 烟尘的生成机理

8.3.3 烟尘的燃烧抑制

8.4 除尘方法与设备

8.4.1 除尘的基本原理

8.4.2 除尘设备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大气污染控制

9.1 大气污染物的产生

9.1.1 大气污染物

9.1.2 影响大气污染物生成的因素

9.1.3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9.2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9.2.1 降低燃料、原料消耗

9.2.2 采用清洁燃料或原料

9.2.3 发展无害技术或工艺

9.2.4 高烟囱排放

9.3 臭氧层的耗损及其控制

9.3.1 臭氧层的耗损

9.3.2 臭氧层耗减的危害

9.3.3 臭氧生成与分解机理

9.3.4 臭氧层的修复

9.4 温室效应及温室气体

9.4.1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9.4.2 温室气体

9.5 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控制

9.5.1 二氧化碳的排放与控制

9.5.2 氟氯烃的排放与控制

9.5.3 氧化亚氮的排放控制

9.6 气溶胶及其排放控制

9.6.1 气溶胶的分类及特性

9.6.2 气溶胶的来源与排放

9.6.3 气溶胶的危害

9.6.4 气溶胶对气候的影响

9.6.5 气溶胶的控制

思考与练习

附录

附表1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附表2 各种元素的化学炯

附表3 主要无机物质的化学炯

附表4 主要有机物质的化学炯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高等院校能源与动力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能源与环境(第2版)》以能源和环境的关系为主线,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介绍能源的分类、能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能资源等传统能源的资源量、生产和消费状况,并介绍了核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氢能和天然气水合物等新能源的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技术,进而重点讨论能量转换和储存的基本原理、能量系统分析方法和工业过程节能的途径与方法;后一部分则重点围绕能源转换和利用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展开讨论,详细介绍了燃烧污染防治技术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高等院校能源与动力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能源与环境(第2版)》作者以鲜明的时代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广泛的知识和技术原理融会贯通,内容上自成体系、难易结合、重点突出,不仅在知识层面而且在政策层面突出了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书中汇集了大量统计数据和国家标准,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是一本知识性、实用性都较好的教材,相信能成为大学生们的“精神能源”,并对广大能源和环境科技工作者极具参考价值。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能源与环境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48707714
如需购买下载《能源与环境》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长沙出版单位中南大学出版社
版次2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5 × 18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能源与环境是中南大学出版社于2013.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X24 的主题关于 能源-关系-环境-高等学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