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0.0
本书是国家教育部社科研究2006年度社科项目的研究成果,对未来R&D投入与配置展开了具体的研究。
0绪论
0.1研究背景
0.2概念界定
0.3研究现状
0.3.1R&D来源结构
0.3.2R&D/GDP
0.3.3R&D配置结构
0.4研究思路
0.5主要内容
0.6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
1R&D与经济增长:理论述评
1.1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内生化历程
1.2内生经济增长的理论回顾
1.2.1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
1.2.2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
1.2.3琼斯-真野惠里模型
1.2.4博兰德-杨模型
1.2.5简要评论
1.3R&D增长模型
1.3.1罗默的知识驱动模型
1.3.2格罗斯曼-赫尔普曼模型
1.3.3杨模型
1.3.4新熊彼特增长模型
1.3.5简要评论
1.4主要结论
2中国R&D投入、配置与经济增长
2.1R&D投入及经济增长的统计性描述
2.2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2.2.1数据说明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2.2.2协整检验
2.2.3误差修正模型
2.2.4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2.3R&D配置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
2.3.1研发主体问的R&D配置
2.3.2研发阶段间的R&D配置
2.3.3灰色关联分析
2.4主要结论
3R&D投入、配置与政策演化的国际经验
3.1R&D投入总量
3.2R&D投入强度
3.3R&D来源结构
3.4R&D配置结构
3.4.1R&D投入在执行主体间的配置
3.4.2R&D投入在不同研发阶段间的配置
3.4.3不同主体在不同研发活动中的配置
3.5R&D投入与配置政策的演化
3.5.1美国
3.5.2日本
3.5.3德国
3.5.4韩国
3.6国际R&D投入与配置的新趋势
3.7主要结论
4R&D投入配置的主要缺失与未来需求
4.1R&D投入明显不足
4.1.1R&D/GDP明显偏低
4.1.2来源结构呈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4.1.3大中型企业R&D投入不足
4.2政府R&D投入对企业诱导效应不大
4.2.1相关理论
4.2.2模型设定
4.2.31991~2005年间的实证结果
4.3R&D投入效率偏低且不稳定
4.3.1DEA模型
4.3.2指标选取与数据采集
4.3.31991~2006年间的实证结果
4.4R&D配置明显失衡
4.4.1三大主体间配置仍不合理
4.4.2三大阶段间配置仍不平衡
4.4.3研发主体在不同研发阶段间协同不够
4.5R&D投入与配置的未来需求
4.5.1支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4.5.2破解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
4.5.3促进农业转型
4.5.4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4.5.5满足社会协调发展
4.5.6保障国防与经济安全
4.6主要结论
5基于战略目标的未来R&D投入与配置分析
5.1发展战略目标与预测基础
5.1.1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
5.1.2预测背景
5.1.3相关结论
5.2GDP总量与R&D投入总量的预测
5.2.1GDP总量预测
5.2.2R&D投入总量预测
5.3未来R&D投入与配置的理想状态
5.3.1R&D投入强度的理想状态
5.3.2R&D投入来源结构的理想状态
5.3.3R&D配置结构的理想状态
5.4主要结论
6未来R&D投入与配置的制度安排
6.1完善政府加大R&D直接投入的制度安排
6.1.1制度安排的预期目标
6.1.2预期目标的可行性
6.1.3加大政府R&D直接投入的制度安排
6.2形成促进和诱导企业R&D投入的制度安排
6.2.1预期目标与可行性分析
6.2.2诱导企业R&D投入的制度安排
6.3协同促进政府直接投入与诱导企业投入的制度安排
6.3.1直接与间接政策的比较
6.3.2合理界定政府与企业R&D投入的分工
6.3.3制度安排中的若干关系
6.4优化R&D配置的制度安排
6.4.1制度安排的主要目标
6.4.2制度安排的主要内容
6.5提升R&D效率的制度安排
6.5.1深化完善R&D组织形态
6.5.2促进R&D组织形态演化的制度安排
6.5.3完善R&D投入配置的监督评价体系
6.6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研究的主要思路是:一是既要发挥市场的力量,又要依赖于政府弥补市场失灵和干预市场作用的发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加大政府R&D投入,诱导全社会增加R&D投入,提高R&D/GDP比重,并解决目前我国R&D来源结构“低水平均衡陷阱”的问题,使我国R&D投入总量与来源结构、R&D/GDP和R&D在三大主体、三大研发阶段间配置与工业化发展阶段相适应。二是R&D投入、来源结构、R&D/GDP与配置的发展演化有其固有的规律性,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文明史所折射、反映的规律性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三是我国有着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国情,既要借鉴国际经验,又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现国际经验的本土化,这是设计未来15年我国R&D投入与配置制度框架的基本出发点。总之,本书的研究是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综合国内外大量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R&D投入总量与来源结构、R&D/GDP和R&D配置的调整与变化作为研究的主线来展开深入的分析,试图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中国未来R&D投入配置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是国家教育部社科研究2006年度社科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6JA630026)。本书基于国际经验与建设创新型国家视角,综合应用了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实证和规范、归纳和演绎、微观和宏观、静态与动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中国未来R&D投入与配置展开了具体的研究。 本书重点研究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R&D投入总量变化、来源结构、R&D/GDP与有效配置的主要规律与演化原因;二是基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背景,描述与分析了在2006~2020年间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应形成的R&D投入的总量与来源结构、R&D/GDP和R&D在三大主体、三大研发阶段问配置的理想状态;三是站在政府层面上,较为全面、完整地提出政府加大R&D投入、诱导企业R&D投入和促进R&D有效配置等操作性强的制度安排框架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 本书既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咨询,又为学界进一步展开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管理与政策的理论提供借鉴。适合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阅读。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未来R&D投入配置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122043542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未来R&D投入配置的理论与实证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中国未来R&D投入配置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是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09.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322.1 的主题关于 科研管理-资金-经济效果-经济评价-研究-中国 ,科学技术-投资-经济效果-经济评价-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