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0.0
本书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前言1第一章战后初期日本的对华认识与行动选择1一战后初期的中日关系11. 战后初期日本人的对华认识12. 日本侨俘遣返问题63. 中国人民解放军收编日本兵13二吉田内阁的对华政策与吉田茂的中国观161. 旧金山对日媾和与“吉田书简”162. 吉田内阁的对华认识与“日台条约”的签订253. 吉田茂的中国观30三战后初期的中日民间交流401. 日本民间经贸团体402. 中日民间经济往来463. 内山完造与“日中友好协会”55第二章敌对态势的形成与升级64一鸠山内阁时期的对华政策641. 1950年代的中国642. 鸠山内阁的对华政策与行动683. 村田省藏访华与第三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78二岸信介内阁的反华态势861. 岸信介内阁与第四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862. 中日关系急剧恶化973. 中日之间的“原则”之争107三日本自民党知华派代表人物的中国观1131. 石桥湛山的对华认识1132. 松村谦三与中国1183. 高碕达之助与中日贸易126第三章在野党与民间人士的对华认识129一日本革新政党的对华认识1291. 日本社会党的对华政策1292. 日本共产党及其对华关系141二日本社会各界的中国观1541. 日本国民及媒体的中国认识1542. 日本学界的对华认识1613. 竹内好与竹内实的中国观1704. 日本右翼势力的对华动向180第四章1960年代日本政府的对华认识与对策185一池田勇人的对华观1851. “对华自主论”的真相1862. “推动中日贸易论”的界限1923. “一个中国论”的幌子200二佐藤政府的对华认识与行动选择2081. 积极的“政经不可分论”2092. 消极的“慎重对应论”2123. 倒退的“和平共存论”2224. 片面的“中日复交论”227第五章民间外交时代经济界的对华认识与行动239一中日复交前的日本经济界2391. 友好贸易下的日本经济界2402. LT(MT)贸易下的日本经济界2413. 贸易四原则与日本经济界243二经济界代表人物的对华认识2451. 大原总一郎的赎罪历史观2452. 稻山嘉宽的贸易和平论2483. 冈崎嘉平太的亚洲睦邻论252三经济界对中日关系的作用与影响2591. 经贸关系的发展2592. 政治关系的先导2613. 国民的相互理解与认知262第六章田中内阁与中日关系正常化266一“中美接近”与对华复交论2661. 对“中美接近”的认识2662. 政党及各界的对华复交论269二复交谈判的准备2791. 中日复交的目的2802. 复交谈判的国际准备2813. 复交谈判的国内准备284三复交谈判的过程2881. 在野党“补充外交”与中方草案的形成2882. 中方草案的研究与日方草案的讨论2933. 谈判中的分歧与争论296四中日复交的评价3031. 中日复交的意义3032. 日本对中日复交的认识305
在中日两国无邦交的敌对状态时期(1945—1972年),按照日本的政权更迭,其中国观的演进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战后初期至1950年代末,中日关系敌对态势逐渐形成并走向恶化;1960年代,民间往来和经贸关系有所发展;1970年代初期,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对华政策开始从敌对走向正视。本卷论述了日本各届政府的对华政策及其形成的来龙去脉,并对几个主要政府首脑及“知华派”各界人物的中国观做了专题论述。“台湾问题”是这一时期中日政治关系中的最大症结所在,也是本书的重点议题。日本各在野党在中日关系方面,发挥了制约自民党政权对华政策以及促进、中介、调和等作用,为中日关系正常化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没。中日两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千变万化也是影响日本对华认识的重要因素。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凤凰文库 | ||
9787214081551 如需购买下载《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南京 | 出版单位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是江苏人民出版社于2012.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07.8 ,D829.313 的主题关于 汉学-历史-日本-1945~1972 ,对华政策-研究-日本-1945~1972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