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3
定价:
本书探讨了清末民初公民意识的启蒙轨迹,并对当时的公民行为做了分析。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学术史的回顾 三、公民意识的构建与初步的公民行为 四、公民意识传播和公民意识成长的特征 五、本书的几个界定、结构、研究方法第一章 公民观念的引进 一、对臣民人格的批判 二、“国民”与“公民”的近代含义第二章 “国家主义”与“公民”的整体性 一、从“华夏中心主义”到“列国并立” 二、国家主权观念的建立 三、“祖国主义” 四、“打成一丸”的“军国民” 五、“国魂”中的军国主义气息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学术史的回顾 三、公民意识的构建与初步的公民行为 四、公民意识传播和公民意识成长的特征 五、本书的几个界定、结构、研究方法第一章 公民观念的引进 一、对臣民人格的批判 二、“国民”与“公民”的近代含义第二章 “国家主义”与“公民”的整体性 一、从“华夏中心主义”到“列国并立” 二、国家主权观念的建立 三、“祖国主义” 四、“打成一丸”的“军国民” 五、“国魂”中的军国主义气息 六、“野蛮排外”与“文明排外”第三章 公德与私德 一、“公德”与“私德”标准的引入 二、“中国人不讲公德” 三、“救中国,必先培养国民的公德”第四章 最初的公民权利观 一、公民权的引入 二、对“自由的新诠释” 三、国权与民权之间第五章 女人也是公民 一、“大同”世界中的“女公民” 二、贤母良妻和“女国民” 三、“女国民”的心愿:要享受权利先尽义务第六章 立宪与“公民” 一、“国民为母,政府为子”:立宪派的国民立宪思想 二、国民程度不影响立宪:立宪派对国民程序的新解释 三、立宪责任在国民:立宪派的“立宪国民”启蒙 四、“公民”在行动:国会请愿活动 五、走不通的君主立宪 六、公民社会的孕育第七章 公民社会熹微初露第八章 公民与宪政规则第九章 为再造共和培养合格公民第十章 新文化运动与公民的个体性第十一章 平民主义思潮与公民的阶级性结束语 走出“国民程度低下”与“开明专制”的恶性循环参考文献后记
从整体性到个体性再到阶级性,这是清末民初公民意识发展的轨迹,也是本书借以考察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独特视角。清末,公民意识觉醒,在民族危机的历史背景下,“民”的意识被“国”的意识压倒,公民观念具有国家整体主义倾向。新文化运动张扬了公民的个体性,出现了真正近代意义的公民观。然而,“个性解放”和“自由主义”的呐喊难以缓解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难以解决下层民众的温饱问题,于是,不少知识分子转而关注“平民”,公民的阶级性随之凸显。
新文化运动张扬了公民的个体性,出现了真正近代意义的公民观。然而,“个性解放”和“自由主义”的呐喊难以缓解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难以解决下层民众的温饱问题,于是,不少知识分子转而关注“平民”,公民的阶级性随之凸显。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告别臣民的尝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中国社会史研究丛书 | ||
9787300048277 如需购买下载《告别臣民的尝试》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语种 | 简体中文 |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告别臣民的尝试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9 的主题关于 公民权-研究-中国-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