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年代:2014
定价:28.0
是对国内艺术区(如圆明园画家村、北京798、宋庄、田字坊)、国外艺术区(如美国苏荷、爱尔兰都柏林圣殿酒吧区、巴黎左岸)的形态、社会功能、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的考察与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园区区位选择、内部基础设施建设、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入园机制、重要艺术机构运营模式(主要是画廊与美术馆)和园区后台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作者试图构建一个理想的的艺术园区,一个得到政府和民间力量支持,园区艺术家支撑,并与周边城市和谐融洽的城市内部的细胞。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第二章 三个概念一个理论
第一节 文化产业
第二节 创意产业
第三节 艺术
第四节 一个理论
第五节 结语
第三章 国内艺术区
第一节 圆明园画家村――“希望在遥远的地平线”
第二节 北京798――前进中的变轨
第三节 宋庄――浪漫的共存
第四节 田子坊――艺术与商业的博弈
第五节 结语
第四章 国外艺术区
第一节 美国苏荷
第二节 爱尔兰都柏林圣殿酒吧区
第三节 巴黎左岸
第四节 韩国骆山公共美术区
第五节 结语
第五章 艺术园区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培养艺术家
第二节 保护艺术家
第三节 繁荣艺术生态
第四节 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
第五节 提升国家形象与软实力
第六节 结语
第六章 政府角色
第一节 应不应该介入?
第二节 如何介入、介入做些什么?
第三节 规范化――完善法律法规
第四节 中期扶持
第五节 后期反馈
第七章 理想艺术区形态模拟
第一节 作为城市文化形态的园区
第二节 园区的区位选择
第三节 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 艺术家入园机制
第五节 画廊
第六节 博物馆/美术馆
第七节 园区后台建设
第八章 结语――生活在别处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
后记
艺术区可以说是文化产业改革与发展的试验田,其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反映文化产业改革的成败,然而中国艺术区的形成和艰难发展始终伴随着艺术家的困惑、痛苦、彷徨和选择,其发展过程折射着复杂的社会发展进程,从政府排斥到个别扶持再到现如今艺术区在全国遍地开花,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层面的复杂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化产业在我国属于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在坐拥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也出现各种问题与不足,目前各地应时而起的艺术区面临着诸多问题——从物理形态到社会形态的规划设计上都难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功能。本书主要以下列艺术区为考察对象。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艺术区形态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42647160 如需购买下载《艺术区形态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三联书店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