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50.0
本书为当代长篇小说,描写青年人在金融系统成长的历程。
序篇
第一篇胚胎
第二篇胎记(上)
第三篇胎记(下)
第四篇整容
第五篇……
前言
晚上只要听到猫凄厉的叫声,我就会从睡梦中惊醒,并被无情地带进痛苦的回忆中。它可能已成为我今生今世永远也无法忘怀的梦魇。
那一年,因为老鼠泛滥的缘故,朋友将刚出世不久的“顺”赠送给我。“顺”的后胯之前全部是纯白色的毛,之后则是纯黑色,泾渭分明,很有特点,甚是逗人喜爱。看电视时,它常会依偎在沙发上让我抚掠它身上的软毛,并不时悠悠地昂起头眯着眼非常享受地打个哈欠;做作业时,它喜欢跳到我桌子上趴着,与我玩四目对视的游戏。我们常通过这些方式来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的生活中从此多了一个另类朋友,家里的老鼠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常省出零花钱买些小鱼犒赏它。
这种友谊在“顺”三岁时发生了改变。夜半子时,它开始习惯跑到室外发出凄厉的叫声,那叫声酷像啼哭的婴儿,让人揪心。懵懂的年龄不懂得它叫声的原委,我于是起床用扫帚追打它,但没有一次追得上。后来我便买了一只很大的鸟笼,在晚上将它装入笼中,并将笼子放在阳台外的晒衣架上,只要它发出叫声,我就拍打鸟笼。还记得第一次放它进去时,它很反感,龇牙咧嘴地像只凶恶的老虎,怒目圆睁地对我吼叫;时间久了,它便温驯多了。我知道,那种臣服是强迫的。从此,我们之间的感情慢慢疏远。
悲剧发生在秋雨后的一个晚上,那场雨是突然来的。我睡得很沉,没能及时将鸟笼移到室内;清晨,当我想去将它放出笼子时,却发现它已经湿淋淋地蜷缩在笼子的一角,静静地死去。我很后悔,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葬送在了我的手中,试想它最后的那丝哀鸣、那丝绝望是多么的凄惨!
深深的自责长年困扰着我。它的叫声只是它生理的本能反应,我为什么仅图自己睡觉的安稳而不去琢磨它呢?它不是笼中之物,我为什么要强行地去囚禁它呢?都是鲜活的生命,任何生命都没有主宰其他生命的权利。而我却无情地剥夺它的情感,继而剥夺它的自由,直到最后剥夺了它的生命。谁又赋予了我这样的权利呢?如果不是我任性,如果不是我以一己私欲强加于它,它应该有自己幸福的生活。哪怕是最弱势的群体,他们也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果有维护自己权利的途径,它一定会起诉我,然而人类的文明远没有上升到对我这种行为进行道德谴责或法律惩罚的程度。
有人说,猫还有很多,死去一只还可以另外养一只。但我不这样想,我很在意此事,我无法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过,为了让自己的回忆在那一刻定格,我便以不再养猫的方式来惩罚自己,这是对一条逝去的生命应负的责任,也当做是我对它永远的忏悔吧!
写下这个故事是为了让我早日从痛苦的回忆中解脱出来,晚上能够睡个好觉;同时,也许这个故事仅仅是很多故事的冰山一角,有好事者也许会把类似的故事继续讲下去。
明天的太阳还照样升起,所有具有生命的东西还要繁衍,生活还要继续下去。我们应该尊重每一条生命,不管它如何弱小!
买不起房,上不起学,看不起病……,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无度融合,到底是福还是祸?国有银行和外资银行之间的距离是在智商还是人性?朋友,你工作的底线在哪儿,你生活的底线在哪儿,还有地方经济的底线呢,国有银行的呢?一滴水里看世界一局象棋你能否看清地方经济的运行脉络?一位金融人士独自面对心灵与人性的困境,执着地发出内心真实的声音,为您揭秘金融博弈潜规则。 《底线》是一部金融题材的学术性小说,小说的故事清洁围绕龙福舟、苏芙萍和金鸣三者之间展开,它构成了小说的主线,三人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清洁在小说中着墨不多,它不过是贯穿这部小说的引子,仅用作增强小说的通俗性和趣味性,如此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引子引出目前国有银行外环境和内环境存在的一些严峻问题。 整部小说结构实际是对中国象棋的一局残局进行解谱,对弈双方即是地方经济和国有信贷资本。残局局面是,地方经济的九宫之中只有孤帅,九宫之外,车、马、炮、卒俱全;国有信贷资本的九宫之中有半边仕、相防守,九宫之外仅有一车,。为了达到相映成趣文学效果,在对残局的解谱中,作者采用了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并分解成三个截面进行逐层解剖实现的。 第一个截面“胎记”,描述的是地方行政权利及其衍生性权利作用的、在邾城曾经都一度辉煌过的几种产业发展模式。在这里,代表意识形态的“象”和代表法律的“士”已不存在,特殊的环境造就了行政权力的“车”无坚不摧,具有“马”特征的企业桀骜不驯、具有“炮”功能的行政职能部门以及中介机构的踏雪无痕。它们分别组成了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一枚枚“胎记”。在浮躁的经济发展内趋力的影响下,由“卒”说代表的不同年轮的地方产业模型始终难以摆脱“善始者实繁,善终者实寡”的宿命。 第二个截面“佛面”,是围绕农业银行的七项基本信贷管理制度展开故事情节,由这些制度在日常金融工作中说遭遇的尴尬表现出其应对性不足。一些看似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实际成为一枚枚“胎记”的遮羞布,立体组成了具有金融特征的“佛面”。缺乏市场基础的制度导致了“仕”的残缺不全。 第三个截面“整容”,是反映国有银行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变幻形势所进行的机构、人事、工资等制度的变革,由具体体现出,国有银行管理普遍存在着人治性惯性偏重、民主意识淡漠的传统观念,导致类似变革难以跨越人治的藩篱,形成了“相”的残缺不全。 小说的主人公金鸣一直信奉着“中国是一个磨炼人类耐性的最好地方”的处世信条。在现有的金融工作环境中,他分别经历了良心、人格和生存等三个截面的磨炼,直至磨炼成思想的乞丐、行为的傀儡,因生活所迫,他最终不得不以灰色的人生取向退出了其钟爱的银行舞台。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底线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35437051 如需购买下载《底线》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武汉 | 出版单位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10000 |
底线是长江文艺出版社于2008.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