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0.0
我国以《普通教育学》命名的教育著作有10多部,尽管教育的实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或课程、教学、教育评价、教育管理等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形成了一些共识,但是,各位学者针对普通教育学的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解与具体内容构建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分歧,有的“重学术”、有的“重应用”,因此,我们试图将学术性与应用性有机统一起来,凸显基础性、实用性、通俗性与创新性等特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
一、教育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
二、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三、普通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第二节 普通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一、普通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普通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普通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意义
一、普通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二、学习和研究普通教育学的意义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 教育的定义
一、“教育”词义溯源
二、教育的内涵
三、教育的本质属性
四、自我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特点
一、教育的客观制约性
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基础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教育的结构
一、教育的要素
二、教育的类型
第三章 教育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内涵
二、教育功能的特点
三、教育功能观的历史演进
四、教育功能的种类
第二节 教育的内在功能
一、教育的自我保存功能
二、教育的自我更新功能
三、教育内在功能间的关系
第三节 教育的外在功能
一、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三、教育外在功能之问的关系
第四节 教育内外功能的关系
一、教育内在功能是外在功能的前提
二、教育外在功能是内在功能的目的与归宿
三、教育内外功能的协同发展构成教育功能的全部
第四章 教育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发生
一、教育的产生
二、教育起源学说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二、教育发展的特征
第三节 当代教育发展与展望
一、世界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三、我国未来教育发展与展望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实质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三、不同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四、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第二节 教育目的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三、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提出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质
三、我国基础教育目标的应然取向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的概念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三、教师的角色地位
四、教师的职业素质
五、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六、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节 学生
一、学生的实质
二、学生的人性特质
三、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
四、学生成长的途径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实质
二、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
三、中小学师生关系的发展过程
四、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五、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七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的实质
一、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
二、课程的内涵
三、课程与教学、教育内容、知识
第二节 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五、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第三节 课程的表现形式
一、课程计划
二、课程标准
三、教科书
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提出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未来取向
第八章 教学
第一节 教学的实质
一、教学的内涵
二、教学的任务
三、教学不同于教育、智育、上课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内涵
二、教学过程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第三节 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三、直观性原则
四、启发性原则
五、循序渐进原则
六、巩固性原则
七、因材施教原则
第四节 教学方法
一、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新发展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五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三、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四、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第九章 德育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实质
二、德育的意义
三、德育的历史形态
四、几种不同的德育观
第二节 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本质
二、德育过程的特点
三、德育过程的基本环节
第三节 德育原则
一、德育原则的内涵
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德育模式与德育方法
一、德育模式
二、德育方法
第十章 班级管理
第一节 班级管理的实质
一、班级的实质
二、班级管理的实质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特点
一、育人性与示范性
二、全面性与针对性
三、复杂性与艰巨性
四、情感性与创造性
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
一、硬件建设
二、软件建设
第四节 班级管理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二、示范性原则
三、科学性原则
四、民主化原则
五、规范化原则
第五节 班级管理方法
一、情感陶冶法
二、榜样激励法
三、自我教育法
四、规范约束法
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制概述
一、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
二、学制的基本类型
三、制定学制的原则
四、学制的意义
第二节 学制的演变
一、纵向结构的变化
二、横向结构的变化
三、当代学制的终身化
第三节 我国学制的发展与变革
一、我国现代学制的引入和发展
二、我国当代学制的发展与变革
第十二章 教育评价
第一节 教育评价概述
一、教育评价的内涵
二、教育评价的发展脉络
三、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
四、教育评价的功能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步骤与方法
一、教育评价的准备阶段
二、教育评价的实施阶段
三、教育评价的总结阶段
第三节 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反思
一、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实践模式
二、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应然走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普通教育学是有关教育一般问题的知识体系,它是教育科学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养成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和一定的教育管理与研究能力等等。我们认为,作为普通高校教师教育专业的教材应该将学术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基础性、实用性、通俗性与创新性。根据教育过程的运行逻辑,我们认为,普通教育学主要应探讨教育的实质、功能、历史、目的、教师与学生、教学、课程、班级管理、制度、评价等基本问题。
第一章绪论,主要探讨了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研究方法与学习意义,目的在于使学习者对普通教育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主要探讨了教育的内涵、基本特点、结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教育的实质。
第三章教育功能,主要探讨了教育的具体功能,特别分析了教育的内在与外在功能的具体表征。
第四章教育的发生与发展,主要探讨了教育的起源、发展历史及特点与趋势,目的在于揭示教育发展的历程与规律。
第五章教育目的,主要探讨了教育目的的内涵、具体表征、人的全面发展及我国的教育目的。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普通教育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3107698 如需购买下载《普通教育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