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2007
定价:32.0
在论语学史上,六朝是论语学的成型和成熟时期,本书在六朝思想文化背景下,选取此时期的《论语集解》、《论语释疑》、《论语体略》和《论语义疏》为主要研究对象,寻绎其联系和变化的轨迹,归纳和总结论语学在第一个收获期的主要特点、重大成就,及其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特别是从“汉学”到“宋学”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比较汉儒与六朝学者论语学研究的异同得失,探讨自汉至六朝论语学的继承和新变的特点及规律,从整体上把握此时期论语学发生发展的背景及其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序
第一章导论:六朝的思想文化
第一节文化六朝
第二节六朝思想文化特点
第三节对六朝思想文化的认识和评价
本章小结
第二章论语学界说
第一节论语学概念的出现
第二节论语学界说
本章小结
第三章《论语集解》研究上(综述篇)
第一节何晏生平、学术及其评价
第二节《论语集解》的作者及成书时间
第三节《论语集解》产生的原因与背景
第四节《论语集解》记载失误考论
第四章《论语集解》研究下(专题篇)《论语集解》八家注统计分析
第一节《集解》所见汉儒《论语》注研究
第二节《集解》所见魏世学者《论语》注研究
三、四章小结
第五章《论语释疑》、《论语体略》研究
第一节王弼的《论语释疑》
第二节郭象的《论语体略》
本章小结
第六章《论语义疏》研究
第一节皇侃生平与学术
第二节《论语义疏》产:生的原因与背景
第三节《论语义疏》的体例
第四节《论语义疏》的价值
第五节《论语义疏》的地位与影响
第六节《论语义疏》记载失误考论
本章小结
附录:《论语集解》八家注分辑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书中在六朝思想文化背景下,选取《论语集解》、《论语释疑》、《论语体略》和《论语义疏》为主要研究对象,寻绎其联系和变化的轨迹,归纳和总结论语学在第一个收获期的主要特点、重大成就,及其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特别是从“汉学”到“宋学”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比较汉儒与六朝学者论语学研究的异同得失,探讨自汉至六朝论语学的继承和新变的特点及规律,从整体上把握此时期论语学发生发展的背景及其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本书对六朝论语学代表著作《论语集解》、《论语释疑》、《论语体略》和《论语义疏》进行纵贯式研究,寻绎其联系和变化的轨迹,归纳和总结论语学在第一个收获期的主要特点、重大成就和从“汉学”到“宋学”转变过程中的突出价值;系统梳理两汉至六朝论语学的发展脉络,整合汉儒与六朝学者的论语学观念和思想,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比较汉儒与六朝学者论语学研究的异同得失;探讨自汉至六朝论语学的继承和新变特点及其规律;钩沉和整理有关论语学资料,阐发六朝论语学发生发展的背景及其在整个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作者简介】 宋钢,1963年生,内蒙古河套人。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01年入选内蒙古“111工程”第三层次重点培养人才,2004年起任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硕士生导师。现为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先后主持完成两项省部级项目,其中《校释点评》于2000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学术著作3部,发表论文40余篇。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六朝论语学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中华文史新刊 | ||
9787101058536 《六朝论语学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华书局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