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58.0
本书以详实的文献资料和严谨的学科意识阐述了中国饮食科学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发展历程,作为第一部系统而专业地阐述中国饮食科学技术发展史的学术著作,其出版和发行无疑具有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而就学科发展史的角度而言,本书也是填补国内饮食科技领域空白的一部理论专著。
第一章 中国古代饮食科学技术史的背景文献
第一节 儒家经典与中国饮食文化
一、《论语》和中国饮食文化
二、《孟子》和中国饮食文化
三、“三礼”中的饮食科技资料
四、《晏子春秋》中提倡节俭与和同之辨
五、《荀子》的饮食养生思想和烹调
六、董仲舒和《春秋繁露》对中华饮食文化传统的影响
七、《盐铁论》中的饮食文化史料
八、刘向和《新序》论烹调原理
第二节 道家和道教文献中的饮食科学知识
一、《老子》顺应自然的养生观
二、《管子》一书的民食思想和地域饮食观
三、《庄子》和饮食文化
四、葛洪和《抱朴子》及道教、道家的养生思想与实践
第三节 《墨子》和中国饮食科技
第四节 杂家著作
一、《吕氏春秋》和中国古代饮食
二、《淮南子》一书中的饮食史料
三、《论衡》一书中有关饮食的论述
第五节 法家《韩非子》和饮食文化
第六节 中医和中国饮食科学
第七节 中国饮食科学的基本源头——中国古代农家
第二章 中华民族食物和营养理论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民以食为天”和“天人合一”
第二节 医食同源、天年和营卫学说
一、医食同源
二、天年学说
三、营卫学说
第三节 近代营养科学
第四节 中西医学体系之争与“传统营养学”和现代营养学
第五节 新中国营养科学的回顾
第三章 中国食品工艺和科学技术
第一节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造工艺中的应用
-、酒
二、醋
三、酱和酱油
第二节 涉及水分转移的技术在食品贮存和制造中的应用
一、粮食的贮存
二、蔬果和肉食品的贮存
三、火腿
四、肉松
五、制茶
第三节 蛋白质凝固和变性技术的杰出应用
一、豆腐和粉丝
二、变蛋(皮蛋)
第四节 甜味剂的制作
一、蜂蜜
二、饴糖
三、蔗糖
第五节 制盐
一、食盐和生命
二、盐文化
三、盐和国家财政
四、制盐方法
第四章 中国烹饪技术科学发展史略
第一节 烹饪的内涵和外延
一、中国历史上“烹饪”一词的定义
二、近代食品科学关于“烹饪”一词的定义
三、烹饪的文化学意义
第二节 烹饪原料的机械性加工和分档取料
一、粮食的机械性加工
二、果蔬的初加工
三、肉类原料的初加工
四、鱼类和水产品的初加工
五、蛋、奶的初加工
六、水和调辅材料
七、分档取料
第三节 刀工工具和切割技术
一、中国烹饪刀工工具的发展史
二、烹饪原料的切割技术
三、现代烹饪刀工方法概述
四、烹饪刀工的科学诠释
第四节 火候概念的形成、发展及其在烹饪实践中的应用
一、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火候”
二、人们对火的本质的认识
三、热是什么?
四、能源类型和加热设备
五、传热学和炊具的演变
六、中国烹饪的加热技法
七、炒法和勺工
第五节 烹饪调味技术的历史演进
一、从人文的风、生理的味到风味
二、孔子是饮食风味内涵概念的鼻祖
三、“致中和”是饮食风味概念的理论提升
四、本味与基本味
五、鲜味的困扰
六、迎接风味科学的新时代
第六节 主食和面点发展史略
一、粒食
二、粉食
三、面点
四、快餐
附录一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和饮食科学
附录二 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饮食文化的历史回顾和反思
主要参考文献
提示性索引
后记
《中国饮食科学技术史稿》以详实的文献资料和严谨的学科意识阐述了中国饮食科学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发展历程,作为第一部系统而专业地阐述中国饮食科学技术发展史的学术著作,其出版和发行无疑具有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而就学科发展史的角度而言,《中国饮食科学技术史稿》也是填补国内饮食科技领域空白的一部理论专著。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饮食科学技术史稿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7810575 《中国饮食科学技术史稿》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杭州 | 出版单位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中国饮食科学技术史稿是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于2015.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S2-092 的主题关于 食品科学-技术史-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