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8.0
本书是2002年10月在福建省泉州市举办的“中华文化与域外文化互动暨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国际学术讨论会的部分论文和与泉州相关的其他论文组成的论文集。作者们从中外文化互动的角度,对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地位、作用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泉州诸多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存,既有宏观上的研究,也有微观上的分析,有的学者还就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事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该书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学术性,对了解、研究泉州和海上丝绸之路及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序一
序二
全球化、人类学与中国文化
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
略论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
全球化与闽南文化以东南亚闽南人为例
刺桐港考证及其申报“世遗”的文化意义
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互动
“泉州学”.跨文化研究.文化并存
海上丝绸之路与泉州多元文化
古代泉州与大食商人
泉州港是中国的“阿拉伯走廊”
试谈泉州与阿拉伯的文化互动
悠久历史的积淀,多元文化的融合泉州南音南戏在历史上与域外文化互动的简略回顾
南音在南洋
泉州的陶瓷贸易与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德化窑外销瓷为例
宋元泉州两方基督教(景教)墓碑研究多元一体文化的典范
试论宋元时期泉州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南宋时期泉州地区的石梁桥
略论明清时期泉州人对台湾的开发和经营以晋江东石人为例
泉州穆斯林后裔的历史记忆和理性选择
20世纪上半叶泉州与海外华侨教育的互动
试析泉州民间信仰的人文特征
广泽尊王信仰在华侨华人中的传播和影响
泉州法石古船试掘简报和初步探讨
后记
本书是关于研究“泉州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专著,具体包括了: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全球化与闽南文化以东南亚闽南人为例、“泉州学”.跨文化研究.文化并存、泉州港是中国的“阿拉伯走廊”、试谈泉州与阿拉伯的文化互动等方面的内容。 2002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交流委员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海外交通史学会、泉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及台湾喜马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中华文化与域外文化互动暨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学术讨论会”在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及美国等地的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次研讨会着重研讨了中华文化与域外文化互动的历史事实,从宏观和地域微观层面探讨中外文化的互动、交融,同时研讨“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作用及其意义。比如,有的学者首次提出泉州港是中国的“阿拉伯走廊”,中国的士大夫通过泉州港接受了丰富的外来文化,尤其是对阿拉伯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日益深入。在泉州这个城市里,遗留下诸如清真寺、圣墓、摩尼光佛以及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石刻等大量的文物史迹,内容丰富,堪称中华文化与域外文化互动的典范,为人类文明和平共处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泉州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2306639 如需购买下载《泉州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泉州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7.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03-53 ,F129-53 的主题关于 海上运输-丝绸之路-文集 ,地方经济-经济史-泉州市-文集 的书籍。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 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著
李冬梅, 著
泉州市泉港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 编
吴幼雄, 著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编写组, 编
(德) 罗德里希·普塔克, 著
林华东, 主编
漳州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 编
中国航海学会, 泉州市人民政府,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