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2.0
本书以创作总结、实际调研、名家访问、案例分析等方法,第一次将具有80多年历史的武侠功夫片的核心部分——动作设计,加以集中而深刻的剖析。第一部为《动作导演源流》,第二部为《动作导演原理》,第三部为《动作导演方法》,第四部为《最佳动作设计访谈》,分别访问了金像奖、金马奖等历届最佳动作设计奖得主,如徐克、吴宇森、袁和平、徐小明、成龙、洪金宝、甄子丹、元彪等,畅谈创作经验,回顾创作历程,揭示幕后传奇。配有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图片,如成龙、李连杰、洪金宝等功夫巨星童年及历年的照片、剧照等,图文并茂。
序一武踪舞迹舞武相益
序二将侠义精神存留后世
序三武术指导是一门艺术
第一部动作导演源流
第一章关于“动作导演”
第一节外语世界的“动作导演”
第二节华人世界的“动作导演”
第三节学术世界的“动作导演”
第四节动作场面的形态
第二章动作导演的艺术源流
第一节戏曲
第二节武术
第三节杂技
第四节舞蹈
第五节文学
第三章动作导演的历史
第一节武侠草创:“怪力乱神”
第二节古典武侠:以武育人
第三节经典功夫:嬉笑怒骂
第四节时装动作:拳脚、子弹、钢丝
第五节动作天下:宏大唯美
第二部动作导演基本原理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动作的艺术与艺术的动作
第二节武戏与文戏
第二章动作导演与戏剧冲突
第一节打斗人物的戏剧性
第二节打斗环境的戏剧性
第三节武术格斗的戏剧性
第四节动作招式的戏剧性
第三章动作导演与规定情境
第一节外部规定情境
第二节内部规定情境
第三节故事情节与动作设计
第四章动作导演与主控思想
第一节主控思想
第二节段落主控思想
第三节案例分析:影片《霍元甲》动作设计
第五章动作导演与人物性格
第一节性格化动作
第二节性格化武功
第三节性格化招式
第四节性格化兵器
第六章动作导演与人物情感
第一节情到深处手舞足蹈
第二节案例分析:《十面埋伏》“雪山之战”与《英雄》“九寨沟之战”
第七章动作导演与武术格斗
第一节功夫电影与武术格斗
第二节动作设计与格斗原理
第三节决斗中的逻辑问题
第四节动作设计与武术历史
第八章动作导演与电脑特技
第一节进入动作场景的核心
第二节特技与武术的“平衡”
第三节从搏斗竞技到电脑动画
第四节动作设计常用的数码科技
第九章动作导演与文化属性
第一节历史题材的选取与民族艺术的展示
第二节民族文化的象征化、寓言化表达
第三节传统文化的叙事语境和创作背景
第三部动作导演基本方法
第一章表演
第一节头部的体语
第二节上肢的体语
第三节下肢的体语
第四节体态的体语
第二章套招
第一节攻防转换“十三招”
第二节打斗“三招论”
第三节“多对多”与“一对多”的打斗
第三章摄影
第一节景别
第二节运动镜头
第三节机位
第四节轴线
第五节特技摄影
第六节案例分析:高手出招“后发先至”
第四章剪辑
第一节打斗剪辑的原理
第二节打斗剪辑的常用方法
第三节打斗剪辑的空间关系
第四节打斗剪辑的节奏
第五章特技
第一节威亚
第二节弹床
第三节假肢
第四节Power粉
第五节血浆
第六节鱼线
第七节飞叶
第六章强调
第一节对照的强调
第二节重复的强调
第三节焦点的强调
第四部金牌动作影人访谈
电影就是我的生命成龙访谈
香港功夫片的“大哥大”洪金宝访谈
从“替身王”到“最佳武指”元彪访谈
“侠”是一种人生观徐克访谈
用舞蹈的手法拍动作吴宇森访谈
功夫片“史记”刘家良访谈
功夫片:从武术主题去创作故事刘家辉访谈
动作设计: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袁和平访谈
诗意武功的缔造者程小东访谈
香港电视史上第一个武术指导徐小明访谈
魔术杂技:动作设计的艺术原型江道海访谈
打不死的“鬼脚七”熊欣欣访谈
动作设计就是建大楼徐向东访谈
我的镜头“永远在动”罗礼贤访谈
跋雕虫小技与修行大道
附录1香港武术指导源流
附录2不同时代的兵器
附录3海外武术一览表
附录4历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获奖及提名名单
附录5历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获奖及提名名单
前言
武术指导是一门艺术
元彬
我觉得中国武术带有很强的意境和美感。
我们拍武侠功夫电影,就是根据一个特殊的武术背景,表达一种武侠江湖的浪漫意境。我们“七小福”从小就跟随师傅于占元学习京剧艺术,后来走进电影圈,从小武行到武术演员,从武术指导到导演,50年的光阴让我们见证了香港武侠功夫片的起起落落。
在香港,武侠功夫片的主要力量来自武术和戏剧,我们的很多前辈像韩英杰、袁小田、唐佳、刘家良等,都是从小吃苦练功,后来在片场不断学习和磨炼出来的,中国武侠功夫片能在今天的世界影坛占有一席之地,离不开很多个“七小福”的汗水、泪水,甚至生命。
经过这么多年,我们创造过不少好的武侠作品,也经历过很多创作上的困难和挑战,这也让我们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想,这是我们武侠人的宝贵财富,也是整个中国电影的财富。
今年喜逢香港电影100周年,于占元创建“中国戏剧学校”50周年,也是我们“七小福”50岁生日,包括徐克电影工作室25周年。为了庆祝这个特别的年份,香港电影界做了很多纪念工作,我作为香港动作特技演员工会执行会长,提前半年就开始为这些事奔波。当我看到张力这本《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第一感觉是一种庆幸和喜悦。在当前香港电影急需复兴的环境下,这本由内地“功夫片”作者写的功夫片教科书,让我们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其实,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电影节都设有最佳动作设计奖,只有内地电影节一直没有这个奖项,但是中国武术的根源其实在内地,无论是武侠故事还是武术技术,都是源远流长。张力这本书对武侠功夫片的渊源、发展以及制作经验都做了详细的讲解和总结,完全可以作为想做武行和武术指导的朋友的入门手册,不仅是对我们武术指导这一行业的充分肯定,也使武侠功夫片的动作设计有了更多值得研究的艺术内涵。
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读者,包括很少看武侠功夫电影的读者看到,因为中国武术和中国文化的精神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所以透过这本书,大家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与电影艺术结合后诞生的一种新的动作艺术。
2009年4月16日星期四
后记
雕虫小技与修行大道
“浑身上下谁知始终,天地之间何为本然。”这是今年3月26日,于承惠老师为本书的题词。那晚在亚运村的米罗咖啡厅,我们从武术“雕虫小技”谈到武学“修行大道”,两小时后谈到此书。最终我没敢将全稿给于老师看,因为当时只觉三年的书写正是他所不屑的“雕虫小技”。
深夜临别,为了把握最后机会找回自信,我向于老师直言:任何人对任何事的了解,都是先从形式开始,然后才逐步登堂人室,直至本然。于老师:对。于是我立刻振怍,抢着给于老师打车后,故作镇定地上了另一辆出租。
一路上,看着久违的北京夜景,我莫名兴奋,开始与司机聊功夫片。不料司机是个内行,对20多年前徐小明的《霍元甲》如数家珍,京腔一开滔滔不绝,今夜他比我兴奋。他说当年《霍元甲》让他学会一个新词:“万人空巷”。以前以为这个词是说“人少”,后来才知道是说“人多”,因为“所有人去干一件事了”。他说当年为了看《霍元甲》,和老婆一起逃班,第二天领导问责,只要说看《霍元甲》,领导就会原谅。我说:强,这就是武侠片的魅力。
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尤林在《理解文化:从人类学和社会理论视角》中提出人类的“观战心理”,弗洛伊德指出人的“攻击本能”,这让我理解了陈墨老师在《刀光侠影蒙太奇中国武侠电影论》中的话:中国武侠电影史长达80年之久,几起几落而始终绵延不绝,最根本的原因,未必是人们对于“侠”的留恋,而是人们对于“武”的嗜好。这是5年前在南京工作时的读书笔记。
2000年我20岁,看过《卧虎藏龙》,像是找到了生活的热情,顿觉自己十载的求武生活竟是蜻蜓点水。于是,我开始关注武侠文化与宗教人文、动作设计与电影剧作的内在关系,不料越学越迷茫。为了不留溃憾,2006年我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读研究生,以“拉片”方式细读《侠女》、《猛龙过江》、《醉拳》、《黄飞鸿》、《精武英雄》、《英雄》、《功夫》、《霍元甲》、《投名状》等百部经典影片,同年参与恩师贾磊磊先生负责的CCTV-6纪录片《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在与数十位著名动作片导演、武术指导的面对面交流中,我不由地开始了对“武戏”与“文戏”的集中研究。2008年参与《夺标》拍摄,从剧本到动作,徐小明导演的细心教导,让我有了登堂入室之感,原来武术与电影在银幕上的交融是如此奇妙!
千年中国武术与百年西方电影在中国交汇,诞生了绝世独立的“武侠电影”,而其核心部分就是“动作导演”。洋务运动说“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这话实在高级,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及动作导演的创新,至今对此受用不尽。
《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这本拙著,只是武侠动作电影创作研究的基础成果,作为一块砖头,它顶多只是敲开了动作导演艺术的冰山一角,诸如动作导演与导演风格、动作的声音设计、动作人才的培养等问题,因篇幅所限未被收入。前几天,在朋友引见下,我们与成龙大哥聊天到凌晨,当大哥谈到想成立中国武师工会遇到的困难时,我深感现在自己所做的一切只是个小小的开始,而像大哥这样活在当代的侠客,我们实在需要太多。
庞德说“汉语天生就是诗”,那么中国的“侠”字就是诗中尚武豪放的一派。象形文字中的“侠”字,是一个手持木棒的人的形象,到现在,“侠”字最先落笔的还是一个“人”字,所以“侠”的意义首先在于人性。这是3年前刚进电影学院时的读书笔记。为了表达对这段话的理解,我写了电影剧本《伤侠》。
一直认为武侠功夫片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示,动作背后的内涵才是艺术的真谛;一直感觉电影《三峡好人》、《春去春回》中隐藏着武侠片的某种奥秘;一直相信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尚武精神”是重塑民族心理的有力武器……这些貌似深刻的话让我一直不能自拔,如何超越“雕虫小技”进入“修行大道”,这是很多同仁不断努力而做不到的,我也一样。但有时我想:或许“雕虫小技”不能超越,因为“大道”就在其中?张力2009年5月1日于北京电影学院
成龙,元彬,程小东,鼎力推荐。洪金宝题写书名,徐小明,康戈武倾情作序。 中国第一部武侠功夫片创作教材,中国第一部研究武术指导的专著,第一部武术与电影交叉研究著作,金牌动作导演、武术指导深度访谈。 本书首次以研究专著形式披露武侠功夫电影幕后的核心元素,将银幕上高深莫测、天马行空的武功化作通俗易懂的电影技巧,以动作导演和武术指导的沧桑经历,讲述一段荡气回肠的侠义之歌。 千年中国武术与百年西方电影在中国交汇,诞生了享誉世界的武侠功夫电影,其核心部分“动作导演”是中国电影对世界影坛独一无二的贡献! 武侠电影、功夫电影、动作电影的区别是什么?八十多年的中国武侠电影史的技术脉络是什么?中国武侠功夫电影的核心秘密和创作原型是什么?电影武术指导、动作导演的创作依据和方法是什么?如何将剧本的武功描写转化为银幕上直观的动作形式?如何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与精彩绝伦的银幕动作完美结合? 本书作者文武兼修,首次以研究专著形式披露武侠功夫电影幕后的核心元素,将银幕上高深莫测、天马行空的武功化作通俗易懂的电影技巧,以动作导演和武术指导的沧桑经历,讲述一段荡气回肠的侠义之歌。全书图文并茂、行文简洁,将武侠电影史上《独臂刀》《侠女》《少林三十六房》《少林寺》《黄飞鸿》《精武英雄》《卧虎藏龙》《英雄》《霍元甲》《功夫》《叶问》等经典影片的经典动作加以深入浅出的分析,找出武侠电影的制作规律,还原功夫电影的艺术本色。【作者简介】 张力,1980年8月生人,祖籍陕西。11岁起习武。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硕士,南京政治学院文学学士,南京大学管理学学士,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员。 1999年至今已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电影艺术》《电视研究》《理论与创作》《香港电影双周刊》《中华武术》等专业刊物发表武侠动作电影研究文章40余篇。共计30余万字。 代表作: 35集纪录片《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策划、编导,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2008年8月首播。 《打不死的“鬼脚七”:熊欣欣功夫电影传奇》,中国第一本全景式展现功夫演员、武术指导的人物传记。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5月。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功夫片的秘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43653900 《功夫片的秘密》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青岛 | 出版单位 | 青岛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8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