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8.0
本书是一部研究贾平凹文学创作的长篇小说专著,客观、详尽地介绍了《废都》一书的创作出版经过及出版后给作者带来的影响。
第一章贾平凹墓
第二章饥饿写作
第三章婚变前后
第四童争夺奇书
第五章相约魏侃
第六章月夜埙声
第七章风声乍起
第八章自我检讨
第九章万象皆废
第十章直上危崖
第十一章孤独落寞
后记
附录一:等待的石头
附录二:贾平凹著作版本总目
附录三:研究贾平凹及其创作的专著目录
前言
我出版过多部研究贾平凹创作历程和人生道路的著作,但专门将《废都》事件作为一个独立的版本奉献给读者,在我还是第一次。《废都》出版十五年了,至今仍然有专家还在发表论文,不少读者还在觅读这部小说,许多出版家还在寻思那场风暴的成因和结果,也就是说,由一部小说的畅销带给中国出版和读书界的启示是长久的。丁亥年十月,平凹又出版了他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高兴》,这部书首印高达三十万册,这对日益疲软的图书市场无疑是一支兴奋剂。如今,图书越做越精美,题材越挖越奇怪,故事越编越荒诞,可是,人民大众却在日益丰富的业余生活中抽不出一个眼角来瞟一下我们五花八门的出版物,他们总有看不完的武侠和言情的电影电视,有各种明星演唱和体育竞技,有花样繁多的舞厅歌厅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各类娱乐活动,要把他们拉回到灯下来读书何其难哉!如今的小说界,大名家的新作印三五万册已属万幸,二三流的作家一版能印二万册也就十分得意,三流之下的就常常得自掏印费了。当然,个别的少年作家、网上作家、用下半身写作的美女作家及影视娱乐界的公众人物的“生活流”写作,也偶有红极一时的,但终究是雪上足迹二月春花难挨世人耐心。
可是,贾平凹却就奇了,从事创作三十多年来,几乎永远是热点作家。在他辉煌的文学生涯中,因为一些作品引起争议,从而使他成为新时期以来备受争议的作家。他出版的著作之丰、受评论家关注之持久、获取国内外各类奖项之多、规格之高恐怕在当代作家中无人可与比肩。所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几次民意测验中,他是读者心目中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作家的最佳人选之一,他甚至被王一川教授列入二十世纪中国九个半文学大师之一。评论界有专家特别指出:贾平凹的出现没有任何权力背景,他是靠读者和评论界托出地平线的日不落作家。难怪中国作家协会的创研部主任雷达说:“贾平凹是自然之子平民之子,中国文化精神和美学精神之子;他饱啜传统文化之雨露,博采现代文明之精英;他一面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一面以极大的注意力关注着世界文学的动态;贾平凹追求的是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来抒写中国现代人的感觉和生存,状绘从传统向现代转化中民族灵魂的痛楚和蜕变;他的创作河流是趋世界文学而动的,但那河床却是中国的。”难怪女评论家季红真说:“贾平凹形成了自己旨远蕴深的美学风格,达到了中国当代文学三十年中少有的艺术成就。”难怪台湾女作家三毛说:“平凹先生,您是大师级作家,看了您的小说之后,我胸口闷住已有很久,这种情形,在看《红楼梦》、看张爱玲作品时也出现过,但他们仍不那么‘对位’,直到有一次在香港有人讲起大陆作家群,其中提到您的名字。我一口气买了十数位作家的书,一位一位地拜读,到您的书出现,方才松了口气,想长啸起来。对了,您是一位大师。一颗巨星的诞生,就是如此。我没有看走眼。以后就凭那两本手边的书,一天四五小时地读。您的作品实在太深刻。不是背景或取材问题,是您本身的灵魂。我今生阅读三个人的作品,在二十次以上,一位是曹雪芹,一位是张爱玲,一位是您。深深感谢。”
重温贾平凹的文学成就,肯定他的文学精神,认识他的文学意义,就不仅只是对贾平凹个人,而更重要的是关乎中国文学界的良知,以及现状、发展和未来。要论贾平凹的文学精神和意义,从哪个侧面切入,都将是一个大题目。而长篇小说《废都》,对贾平凹是个“结”,对评论界是个“结”,对中国当代文学更是一个“结”,这里边储存着太多的关于创作方法和思想、关于文艺理论、关于国学与传统文化、关于出版法规、关于图书市场等等的信息和研究点,对于有良知的学者而言,研究中国新时期文学,这部书是绕不过去的。所以。和盘将这部书的孕育过程、写作过程、出版过程、争议过程、查禁过程、带给作者和编者的灾难过程及获奖过程等等,尽可能原本地呈现出来,无论对读者和研究者都应该是有资料价值和启示意义的。也难得有花城出版社的同仁们,他们瞅准了这个“结”、他们按住了这个“点”,就揪住不放,且一再申明他们对这个选题的重视和理解,在此情形下,我放下手头正在修改的长篇小说,于春节前后的繁乱中挤时间完成了这部文本。
茅盾文学奖评委、《小说评论》主编李星先生说:“凡是伟大的作家,都有他自己对自己民族生活和艺术的独特理解,都有自己切人世界文化潮流的独特角度,都有自己在自己民族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贾平凹的小说创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找到了自己在民族文化史上的独特位置,是否已经在当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峙和冲撞中树立起自己独立的民族艺术的山岳,这些都可以讨论,但是很显然,他是少有的自觉追求这个目标、且朝此目标日益迫近的作家。”
把书名叫作《危崖上的贾平凹》,是缘于1993年之后,贾平凹面临的文学危局和创作环境的危局。有人预言他会一个跟头跌下来,有人坚信他会从一个危崖的高度攀上另一个危崖的高度。创造者足下无平路可走。如今,距那次崖上的危机已过去了十五个年头,事实证明了有人的预言是一个跟着一个落空。而平凹呢,以《废都》之后的七部长篇小说,表现了他非凡的创造才能和不屈的劳动精神并以此登上中国当代文学的新高度。这部书引导人们回顾贾平凹那段不平常的岁月,或许于人生于文学都有多方面的启示。
我跟踪平凹创作的几十年,累是不必言的。从他的生性和创作实际来看中国当代文学创作,需要总结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常常有人问我,你当初研究贾平凹的时候,他才二十几岁,你丢下自己的创作投人一个尚未成大名的文学青年,你不觉得太冒险了吗?这问题问得好,却也叫我对我们的理论现状哭笑不得。我说我们的文学裁判师忙着光顾远处的枯树,却常常忽略了身边的白杨。1996年在香港,我看到一个北京大学的名教授给那里大学讲新时期小说的讲稿,他对小说无知的程度让我惊讶,从那讲稿看,他根本就没读过那些小说,他连人物故事都说乱了,可他在我们文论界被称为权威。我在更多的文学场合,听更多的权威在讲外国的小说理论和流派,并看他们以此为坐标来测量中国作家和中国题材的作品,就常常叫我这个机械工程师出身的人哑然失笑。贾平凹是着意于小说民族化的作家,他要以中国传统的叙述语言和意境表现当代中国人的情绪和生存,却常常碰上这种不知以五百克换算十六两的尴尬人和尴尬事。我在一个小范围的讨论会上放过狂言:贾平凹这棵文学之树,那些最走红的评论家就是站在梯子上也够不着他的枝梢……君不见,三十年前、二十年前,那些文学话语权的执掌者,如今,他们的人哪里去了?他们的声音哪里去了?他们的著作哪里去了?
可是,贾平凹依然在生长……
贾平凹出给文学评论界的难题,如一只小领带永远系不住一个巨大的脖颈。其实,你的小领带只能逗猴子玩,对贾平凹这只大水牛,你拿条长缰绳来才拴得住啊!
评论大师总会出现的,但他必是从中国文论的土壤上长起来的,必是对中国底层社会有相当的悲悯和了解,必是对中国哲学典籍中国传统小说有透彻的把握,然后,对话才可能交响,杆子才可能够得着果子,水才可能浇到根子上……
孙见喜
2008年2月28日记于西安双仁府
文学鬼才的一段心灵苦旅!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无法抹去的一段记忆!本书主要描摹了贾平凹1992-1993年前后,写作《废都》时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生活,及这部奇书被查禁后他生活中出现的危难和痛苦。本书重现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 曾经轰动文坛内外、狂销国内外的贾平凹长篇小说《废都》,山呼海啸般造就了一段“废都神话”。而本书就这段“神话”的诞生过程及非凡影响做了客观、全面而详尽的叙述,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故事和贾平凹的精彩生活片断,不仅透视出了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文化深层内蕴及人性秘密,也生动而直接地展现了文坛奇才贾平凹的一段心灵苦旅,保全了一段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无法忘却的记忆。【作者简介】 孙见喜陕西商州人。1946年生,1969年毕业于西安工业学院,1970年分配到豫西“三线厂”当工人、助理工程师,业余创作小说。1981年调西安某军工所任工程师,1984年调省出版社做编辑至今。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曾获省市及报刊文学奖二十余次。作品目录:《贾平凹前传(三卷)》/花城出版社,2001;《中国文坛大地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浔阳夜月》/N安旅游出版社,2000;《(浮躁)评点本扩/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亵渎偶像》/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孙见喜散文精选》/台湾金安出版社,1998;《鬼才贾平凹(一二部)》/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小河涨水》/陕西教育出版社,1993;《望月婆罗门》/陕西师大出版社,1992;《贾平凹之谜》/四川文艺m临补,1991;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危崖上的贾平凹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36053229 《危崖上的贾平凹》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广州 | 出版单位 | 花城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危崖上的贾平凹是花城出版社于2008.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425 的主题关于 贾平凹-长篇小说-文学评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