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

司马非马, 著

出版社:沈阳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5.0

书籍简介:

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义,推翻隋朝建立唐朝。本书参考大量历史文献,以虚构文学的笔法就这一段历史进行了详尽描述,特别是将李渊之子李世民为夺取政权发动的玄武门之变这一事件的前后曲折表现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书籍目录:

前言

前度刘郎今又来。司马非马第三部历史小说《农历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又问世了。这次,他将披露什么历史真相?又将给读者一个什么传奇故事?

谈到玄武门之变,自然会想到李世民,谈到李世民,自然也会想到“贞观之治”;而正因为有了“贞观之治”,李世民就成为了一个明君,因为一个明君不能有任何过失,于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之中也就成为了一个无辜者和受害者,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史学观,也是一般中国人的世俗观。

这种传统的史学观,简单概括来说就是:明君做的事一定都是好事,暴君做的事一定都是坏事,这就是“好人坏人”论。明君因为做的所有事都是好事,于是一生就积攒了如此多的好事,你会觉得一个人一辈子都做好事其实并不难;而暴君做的所有事都是坏事,于是一生就集中做了所有的坏事,你会觉得一个人一辈子做件好事其实也挺难。问题是:一件坏事偏偏是明君所为,这就让史学家伤透脑筋不好解释了,心中不禁暗暗抱怨古人做事太不严谨。

玄武门之变,就事论事本身并不复杂,就是中国历代王朝中常见的争夺皇位的政变,只不过这场政变的发动者李世民,做事过于残忍,手段不够光明正大,为了争夺哥哥的太子地位,杀死亲兄弟,逼迫父皇退位,事后还杀害了哥哥和弟弟的全家并纳弟媳为妃,这些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中国的道德观念和传统的做人做事准则。如果以后李世民如商纣王、隋炀帝之流成为暴君,那史学家就容易多了,可以很轻松搞出什么十大罪状,八大恶行,五毒四狠三不仁之类,上天入地,洋洋洒洒,最后可以得出结论:观李世民其夺位之行可知其日后之所为。

但李世民偏偏说不。李世民聪明过人,又极好名,皇位夺到手了,但担心因玄武门之变落下的恶名,决定用政绩挽回名声,做一个敬业的皇帝,此外还和魏徵来个“楼台会”,君臣默契配合,李世民从此有了“纳谏如流”的好名声,这就是“贞观之治”的由来。

史学家的难题在于,按照“好人坏人”的理论,必须给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的阴谋和手段找出一个可以为世人谅解的理由。于是,就有人编造出李建成欲毒死李世民、李建成夺取李世民兵权、李建成要在玄武门之变前置李世民于死地等等的说法,史学家也就知错而上,纷纷解释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是为了自保迫不得已而不得不如此的正当防卫。

其实,稍有常识的人或稍有智商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皇位继承人最不希望的事情,就是在继位之前发生变故,因为任何变故,即使是最好的结果,也不会比变故前更好,也不会让他的地位有任何提升,而变故的结果略有异数,继承人的地位就会平白无故地多出变数。有风险而无利益,李建成会这么弱智吗?非要在继承人地位没有变化时没事找事地和李世民过不去?假如李建成真是弱智,那他不会防备李世民更没有能力谋害李世民;假如李建成不是弱智,以他的地位和手握的兵权,他有什么必要非在继位之前做这种有风险无利益的事情?

任何事情的发生必定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任何违背逻辑的解释必定不是事情的真相,玄武门之变尽管有多种说法,史学家也做了多种解释,仿佛玄武门之变的背后有多少疑问。其实,真正的疑问并不是玄武门之变,真正的疑问反而是疑问本身,因为玄武门之变根本不存在疑问,史学家凭什么要提出疑问?

由此可见,很多中国人有时比较情绪化,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扬之可上天,抑之则入地,喜欢全盘感动或全盘愤恨,全凭身体荷尔蒙的释放。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大跃进”和“文革”时的狂热,为什么我们总在塑造“高大全”式的人物了。本来茫茫人海,为名为利,这也是人之常情,帝王也是人。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这是为利;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则是为名。为了避免玄武门之变所导致的恶名而产生了“贞观之治”,这也是件好事,爱名的皇帝总比不要脸的皇帝好吧!所以,后人大可不必因为探索其动机而贬低“贞观之治”的价值,但是,后人更不能为了掩饰其动机而美化玄武门之变。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历史本来很简单,人才是复杂的。

现在,电视上播放帝王剧,百家讲坛竟讲帝王学,书店里遍是帝王书,帝王们个个神武,人人英明,所有帝王每天所做的事情是为百姓担忧,仿佛皇帝受了多大委屈,忍受了多大的痛苦,这大概就是一种封建意识的泛滥。司马非马对此大不以为然。他在本书中,对中国帝王中的“最佳帝王先生”李世民,做了别具一格的描述,他用我们所熟悉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丝丝入扣的心理分析,步步紧逼的逻辑推理,华丽、诡异、幽默集于一身,再结合史料,对李世民的描述突破了原有的传统观点和主流看法的束缚,也使我们能看到司马非马非主流的独立见解和反世俗的个性,这也是对传统史学和主流观点的一种颠覆。这,就是我欣赏这本书的原因。

立马吴山第一峰,一个人就应该有这种卓尔不凡的气概和独立于世的风范,滚滚红尘,人何以堪?所以,人必须保持独立的个性和独到的见解,才能不被世俗所同化,否则,我们何以面对江湖?

内容摘要:

  本书的作者将我们所熟悉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丝丝入扣的心理分析,步步紧逼的逻辑推理,华丽、诡异、幽默集于一身,再结合史料,对李世民的描述突破了原有的传统观点和主流看法的束缚,也使我们能看到司马非马非主流的独立见解和反世俗的个性,这也是对传统史学和主流观点的一种颠覆。  前度刘郎今又来。司马非马第三部历史小说《农历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又问世了。这次,他将披露什么历史真相?又将给读者一个什么传奇故事?  谈到玄武门之变,自然会想到李世民,谈到李世民,自然也会想到“贞观之治”;而正因为有了“贞观之治”,李世民就成为了一个明君,因为一个明君不能有任何过失,于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之中也就成为了一个无辜者和受害者,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史学观,也是一般中国人的世俗观。  这种传统的史学观,简单概括来说就是:明君做的事一定都是好事,暴君做的事一定都是坏事,这就是“好人坏人”论。明君因为做的所有事都是好事,于是一生就积攒了如此多的好事,你会觉得一个人一辈子都做好事其实并不难;而暴君做的所有事都是坏事,于是一生就集中做了所有的坏事,你会觉得一个人一辈子做件好事其实也挺难。问题是:一件坏事偏偏是明君所为,这就让史学家伤透脑筋不好解释了,心中不禁暗暗抱怨古人做事太不严谨。  玄武门之变,就事论事本身并不复杂,就是中国历代王朝中常见的争夺皇位的政变,只不过这场政变的发动者李世民,做事过于残忍,手段不够光明正大,为了争夺哥哥的太子地位,杀死亲兄弟,逼迫父皇退位,事后还杀害了哥哥和弟弟的全家并纳弟媳为妃,这些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中国的道德观念和传统的做人做事准则。如果以后李世民如商纣王、隋炀帝之流成为暴君,那史学家就容易多了,可以很轻松搞出什么十大罪状,八大恶行,五毒四狠三不仁之类,上天人地,洋洋洒洒,最后可以得出结论:观李世民其夺位之行可知其日后之所为。  但李世民偏偏说不。李世民聪明过人,又极好名,皇位夺到手了,但担心因玄武门之变落下的恶名,决定用政绩挽回名声,做一个敬业的皇帝,此外还和魏徵来个“楼台会”,君臣默契配合,李世民从此有了“纳谏如流”的好名声,这就是“贞观之治”的由来。【作者简介】  司马非马出生于国学大师之家,博览古代典籍。自80年代至今,旅居美国。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以及IBM等企业从事学术研究、商业咨询、技术开发等工作。近年来以“柞里子”的笔名活跃于海外文坛,所撰杂谈、小说、评论等,深受读者欢迎。在国内发表的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司马非马说古人之一.孔子传》、《司马非马说古人之二.最后的刺客》、《司马非马说古人之三.农历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随笔《怎样在美国生存》、《司马非马说美国.星条旗下的眼睛》。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玄武门之变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44138741
如需购买下载《玄武门之变》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沈阳出版单位沈阳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 237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玄武门之变是沈阳出版社于2009.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历史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