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经营者最优报酬激励机制研究

国有企业经营者最优报酬激励机制研究

侯法麟, 著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通过对经营者报酬决定机制、报酬结构的最优选择、经营者业绩评估体系、公司治理结构于报酬激励有效性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国企经营者报酬综合激励模式。

书籍目录:

摘要

第1章导论

1.1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1.1问题提出的背景

1.1.2问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1.2.1国内研究现状与水平

1.2.2国外研究现状和水平

1.3本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本书的研究内容

1.3.2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2章国内外经营者报酬模式比较分析

2.1美国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模式及特点

2.1.1美国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模式

2.1.2美国企业经营者报酬制度的特点

2.2日本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模式及特点

2.2.1日本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模式

2.2.2日本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的特点

2.3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主要模式及缺陷

2.3.1我国国企经营者报酬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2.3.2经营者年薪制激励效果的实证考察

2.3.3国企经营者现行报酬制度的主要缺陷

第3章经营者报酬数量决定一般模型

3.1经营者角色

3.1.1经济理论中企业家角色的研究和阐释

3.1.2经营者角色的共识

3.2经营者劳动的特殊性及其对报酬的影响

3.2.1经营者管理劳动的特点

3.2.2企业经营者管理劳动的特点对报酬的影响

3.3经营者报酬决定主群因素分析

3.3.1企业规模

3.3.2经营业绩合理度量

3.3.3经营者人力资本

3.3.4公司治理

3.4经营者报酬数量决定一般模型

第4章几种不同报酬结构的比较分析及最优报酬结构确定

4.1我国国企经营者年薪制报酬结构激励效果分析

4.1.1经营者年薪制传统报酬模式的结构特征

4.1.2传统年薪制激励效果分析

4.2“基薪+奖金+期权”报酬结构激励效果分析

4.2.1股票期权计划的特征及起因分析

4.2.2期权激励机制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4.2.3股票期权激励效率分析

4.2.4从华尔街危机看股票期权的缺陷

4.3“基薪+奖金+经营者持股”报酬结构激励效果分析

4.3.1经营者持股的主要形式介绍

4.3.2经营者持股激励有效性研究

4.4经营者报酬激励最优结构选择

第5章公司治理与经营者报酬激励有效性研究

5.1公司治理主要模式及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

5.1.1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及其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

5.1.2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及其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

5.1.3两种公司治理模式的综合比较及融合

5.2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特征及激励约束无效率分析

5.2.1国企公司治理主要特征

5.2.2国企公司治理结构对经营者报酬激励的负面影响

5.2.3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无效率分析

5.3现代企业产权治理新发展对增强报酬激励约束功能的几点启示

5.3.1欧美现代企业产权治理发展新趋势

5.3.2改善国企公司治理结构,增进报酬激励有效性的主要对策

第6章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1市场价值指标与利润指标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的优劣评判

6.1.1市场价值指标的优劣评判

6.1.2会计利润指标的优劣评判

6.2战略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分析

6.2.1战略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

6.2.2战略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的不足

6.3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6.3.1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6.3.2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

6.4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及基本框架

6.4.1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6.4.2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6.5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选择

6.5.1企业生存能力评价指标

6.5.2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

6.5.3业务流程层面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6.5.4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指标

第7章经营者报酬激励综合模型设计及实证分析

7.1经营者报酬激励综合模型设计

7.1.1经营者报酬结构及其相应挂钩指标的确定

7.1.2经营者报酬数量的确定及报酬激励综合模型

7.2经营者报酬激励实证分析

7.2.1经营者业绩评价基础数据

7.2.2经营者报酬的计算

7.2.3经营者报酬激励模型的评价

第8章结论和建议

8.1总结和展望

8.1.1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8.1.2主要创新点

8.1.3研究工作展望

8.2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报酬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内容摘要:

  本书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概括了我国现行经营者报酬制度,该书还给经营者在企业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定位,并从经营者劳动的特殊性出发,通过分析影响经营者报酬决定的主要因素。全书共分8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国内外经营者报酬模式比较分析、经营者报酬数量决定一般模型、几种不同报酬结构的比较分析及最优报酬结构确定、公司治理与经营者报酬激励有效性研究、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职业人员阅读使用。  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基本特征。多层次、低效率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使得国有企业董事会外部化、内部人控制现象非常严重。经营者作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拥有所有者不知且难以验证的“私人信息”,其行为和决策“不能观投入”,容易产生“败德”行为和“逆向选择”,从而和所有者的目标发生冲突。怎样设计合理的经营者报酬制度来刺激和“引诱”经营者采取与所有者目标一致的行为,降低代理成本,成为了现代企业激励理论的核心内容。国外研究经营者报酬制度已有70多年的历史,在实践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做法。  但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外的做法对于我国来说还有个适应性问题,更多的是借鉴作用。我国现行的经营者报酬制度经营者年薪制,无论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看还是从实证的结果看,都还存在不少弊端和缺陷,激励效果差甚至没有激励效果的现象比较普遍。本书正是针对以上的问题,在综合考察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我国现行年薪制运行情况下,重新构建经营者报酬激励综合模型,旨在提高经营者报酬激励的有效性,增强经营者报酬机制的激励约束功能。  要建立具有激励约束功能的经营者报酬制度,重点是要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1)如何合理确定经营者的报酬数量或者说应该有什么样的经营者报酬数量的确定机制;(2)应选择什么样的报酬结构;(3)应采用什么样的考核指标,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出经营者的业绩,从而正确地衡量经营者的能力和努力程度;(4)怎样改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做到激励约束相对称,从而增强报酬激励的有效性。本书的中心内容是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专题研究建立报酬激励综合模型。  影响经营者报酬数量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企业规模、经营者人力资本、经营者业绩、公司治理结构等几个方面。但要合理确定经营者报酬,就必须了解经营者在企业承担什么样的角色,经营者的劳动有什么样的特殊性及对报酬有哪些影响。本书首先运用企业家理论对经营者角色进行定位,概括提炼出经营者劳动的特殊性及对报酬的影响,然后通过对影响经营者报酬决定的主要因素企业规模、经营者人力资本价值、经营者业绩、公司治理结构逐一分析,构建了经营者报酬决定一般模型,形成了经营者报酬决定机制。  关于经营者报酬结构选择问题,本书通过对“基薪+奖金”、“基薪+奖金+股票期权”、“基薪+奖金+经营者持股”三种报酬结构的比较分析,对我国经营者报酬结构进行最优选择。首先通过实证的方式对“基薪+奖金”这一传统的经营者报酬模型的激励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一报酬结构主要是缺少长期激励成分;然后重点对长期激励的两种主要手段期权激励和经营者持股激励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其长期激励效果,结合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市场还不成熟的特点,认为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发达,资本市场、股票市场还不成熟,企业家队伍及其选择机制还远未形成的条件下,期权激励不仅不会达到长期激励的效果,反而会诱引经营者采取短期行为。因此,适应我国目前形势下的经营者报酬结构应该是“基薪+奖金+经营者持股”这一模式。  公司治理结构对报酬激励的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同样的报酬数量和报酬结构,如果对经营者其他方面的约束不一样,激励效果会相距甚远。  正是这个原因,本书对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者报酬激励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美日两国公司治理结构及其对经营者激励约束的有效性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国有企业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这一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分析了其对经营者报酬激励的负面影响,剖析了其激励约束无效率的根本原因,并结合欧美现代企业产权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改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增进报酬激励有效性的主要对策。  经营者业绩评价是经营者报酬激励的关键所在,业绩指标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着对经营者的业绩评价是否真实和全面。本书对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是从对经营者传统业绩考核指标一一市场指标和财务利润指标的优劣评判开始的,分析了单独运用市场价值指标或财务利润指标来考核经营者并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经营者的业绩,接着对国内外两种评价企业经营者业绩的指标评价体系战略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和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上述两种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总结归纳了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提出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以财务层面业绩评价为主要内容,以企业构建长期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为落脚点的观点。在此框架内,把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企业生存能力评价指标、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企业业务流程评价指标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四个方面,根据相关理论,选择共34个指标构成经营者业绩指标评价体系。  通过对经营者报酬决定机制、报酬结构的最优选择、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公司治理结构与报酬激励有效性之间关系的研究,本书最后建立了经营者报酬综合激励模型,从而比较全面地解决了经营者究竟为企业做出了多大贡献,应该拿多少报酬,其中以现金的形式实现的占多少比例,以股权形式实现的占多少比例,哪些指标应该与短期激励成分相结合,哪些指标应该与长期激励成分相结合等有关经营者报酬激励的系统问题,并实证了综合激励模型的激励效果。经营者报酬激励综合模型的建立,为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一种思路。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有: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概括了我国现行经营者报酬制度经营者年薪制在激励、约束经营者行为方面存在着总体水平低、结构单一、标准失衡、缺乏长期激励、业绩评价不科学的缺陷。  给经营者在企业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定位,并从经营者劳动的特殊性出发,通过分析影响经营者报酬决定的主要因素,以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经营者市场为纽带,以经营者人力资本价格、企业规模、经营业绩、公司治理为主要变量,构建了经营者报酬决定一般模型。  通过对股票期权和经营者持股两种长期激励模式、长期激励效果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在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不发达、股票市场不完善、企业家队伍及其选择机制还远未形成的情况下,股票期权更多的是引发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而非长期行为,并提出现阶段我国经营者报酬结构的最优选择是“基薪+奖金+经营者持股”这一模式。  通过对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无效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借鉴欧美现代企业产权治理发展的新趋势,从构建产权主体、完善约束机制、改善董事会结构、经营者持股和民营化五个方面概括提出了改善国企公司治理结构、增进报酬激励有效性的主要对策。  在全面分析卡普兰-诺顿平衡计分卡体系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企业发展理论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等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分企业生存能力、盈利能力、业务流程层面、核心竞争能力四个方面重新构建了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了经营者报酬激励综合模型,从而全方位解决了经营者究竟为企业做出了多大贡献,应该拿多少报酬,其中以现金的形式实现的占多少比例,以股权形式实现的占多少比例,哪些指标应该与短期激励成分相结合,哪些指标应该与长期激励成分相结合等有关经营者报酬激励的系统问题。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国有企业经营者最优报酬激励机制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43849648
如需购买下载《国有企业经营者最优报酬激励机制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长沙出版单位湖南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国有企业经营者最优报酬激励机制研究是湖南人民出版社于2007.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279.241 的主题关于 国有企业-企业管理-激励-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