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8.0
本书展示分析哲学的整体思想和独特的性质、意义。
前言第1章 导论 1 研究现状 1.1 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 1.2 语言学哲学和语言哲学 1.3 泛语言哲学 1.4 语言哲学史 2 语言转向 2.1 “语言转向”的由来 2.2 语言转向的动因 2.3 语言转向的形成 3 语言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3.1 主要人物 3.2 思想背景第2章 分析哲学的领袖及其思想
前言第1章 导论 1 研究现状 1.1 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 1.2 语言学哲学和语言哲学 1.3 泛语言哲学 1.4 语言哲学史 2 语言转向 2.1 “语言转向”的由来 2.2 语言转向的动因 2.3 语言转向的形成 3 语言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3.1 主要人物 3.2 思想背景第2章 分析哲学的领袖及其思想 1 弗雷格和他关于意义和意谓的思想 1.1 意义和意谓的区分 1.2 思想与真 1.3 对象和概念 2 罗素和他的摹状词理论 2.1 不定的摹状词 2.2 限定的摹状词 2.3 摹状词理论的主要特点 2.4 斯特劳森的批评 3 维特根斯坦和他的《逻辑哲学论》 3.1 几个层次 3.2 基本思路 3.3 主要特征 4 卡尔纳普和他的拒斥形而上学的思想 4.1 词的意义 4.2 句法问题 4.3 思想特点第3章 语言哲学的主要特征 1 以句子为出发点 1.1 逻辑原子论 1.2 语境原则 1.3 意义理论 1.4 意义和所指 2 从句法到本体和认识 2.1 语义上溯 2.2 对数的分析 2.3 分析的方法和依据第4章 挑战常识 1 存在 1.1 康德的反驳 1.2 存在不是一个谓词 1.3 存在与个体 1.4 自由逻辑 1.5 摩尔的分析 2 分析和综合 2.1 奎因的质疑 2.2 传统的区分 2.3 成功之处 3 真 3.1 塔尔斯基的论述 3.2 真还是真理 3.3 T约定第5章 日常语言学派 1 摩尔 1.1 捍卫常识 1.2 分析摹状词 1.3 对比罗素 2 赖尔 2.1 分析“存在” 2.2 分析摹状词 2.3 分析的方法 3 奥斯汀 3.1 新技术 3.2 言语行为理论 3.3 理论特点 4 斯特劳森 4.1 主谓区别 4.2 解释主谓区别 4.3 思想特点 5 后期维特根斯坦 5.1 系统与不系统 5.2 批评与联系 5.3 疑难与迷惑 6 日常语言学派的主要特征 6.1 主要特征 6.2 反思追随者第6章 语言分析 1 亚里士多德的语言分析 1.1 范畴分类 1.2 区分谬误 2 中世纪的语言分析 2.1 助范畴词 2.2 指代 3 海德格尔的语言分析 3.1 具体说明——“是” 3.2 抽象说明——“是者是” 3.3 抽象说明——“此是” 3.4 分析的特征 4 语言分析的主要特征第7章 逻辑和哲学 1 逻辑的性质 1.1 推理 1.2 思维 1.3 句法和语义 1.4 语言 1.5 必然地得出 2 哲学的性质 2.1 爱智慧 2.2 哲学与科学 2.3 形而上与形而下 2.4可以拒绝形而上学吗? 3 思辨与分析 3.1 区别 3.2 融合与分离 3.3 发展与进步 4 关于中国哲学和逻辑研究的思考 4.1 哲学的传统与特征 4.2 逻辑的传统与特征 4.3 现状与反思 4.4 研究与理解附录 分析哲学与哲学分析主要参考文献人名索引术语索引
分析哲学是20世纪最主要的哲学思潮,它使逻辑分析成为哲学的基本方法,使语言成为哲学研究的直接对象,从而使哲学研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促成了“语言转向”,在哲学领域中形成了一场所谓“哥白尼式的革命”,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的代表人物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等人的思想至今影响不衰。《走进分析哲学》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中世纪学者和海德格尔的相关论述指出,语言分析自古有之,但是,单纯的语言分析,并不会成为分析哲学。因此,《走进分析哲学》不仅展现了分析哲学的思想和面貌。而且把它放在哲学史的主线上,揭示了它的独特性质和意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走进分析哲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 ||
9787300113975 如需购买下载《走进分析哲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