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14.0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高中部分·论语通译》是孔子与弟子的语录结集,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内容以孔子的伦理、教育思想为主,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艺等诸多方面,全面地展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髓。本书选取《论语》的经典版本,配以精当的注释和准确的译文,尤适于中学生阅读。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日篇第二十
前言
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经典著作。它们涉及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学等各个学科。这些著作不仅在当时产生过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智慧已经成为全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日趋繁荣,我们有必要继承和学习这些优秀的文化成果,而文学作品无疑是人类文明宝库中非常重要的瑰宝。阅读名著对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对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对学生的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了课程目标。由此,我们推出了《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论语通译》系丛书系列之一。《论语》是孔子与弟子的语录结集,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内容以孔子的伦理、教育思想为主,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艺等渚多方面,全面地展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髓。本书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出发,在完整呈现名著原貌的基础上,又加设了以下栏目:
书路领航:对孔子和《论语》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帮助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领悟作品内涵。
注释:对原著正文中一些疑难内容予以解释,为读者扫清阅读障碍。
译文:将《沦语》原文译成现代汉语。其释义充分尊重原文,语言通俗易懂,符合“信、达、雅”的标准。
感悟经典:选取《论语》中部分名句,配以精美赏析,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把握其深层次的涵义。
留一点时问给读书,多一点空闲给思考。从名著中吸取知识和智慧,在读书中感悟人生、成长成才。与名著同行,与经典为伴,相信这样的人生会更加丰富多彩。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它是孔子与弟子的语录结集,其内容以孔子的伦理、教育思想为主,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艺等诸多方面,全面地展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髓,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打开《论语通译》,聆听“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 《论语》的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它虽非文学著作,但由于历来为士人所诵习,对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论语》多三言两语为章,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如论为政,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颜渊》);论教育,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论为人,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等等。 比起《尚书》来,《论语》语言流畅通达,活泼生动,大量运用语气词。多叠句、排比、对偶,感情色彩颇浓。如孔子知冉求为季氏聚敛,就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进》)表现出激愤深恶之情;子路听到孔子说为政“必也正名乎”之后,便说:“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写出了子路的直率,这些都表现了人物的个性。除言语之外,《论语》中还有不少关于神情态度的描写,《乡党》中的孔子,《微子》中的隐者,都显得形象具体。“季氏将伐颛臾”章(《季氏》)、“子路等侍坐”章(《先进》)等,略具情节,可以视作魏晋轶事小说的滥觞。 《论语》在汉代有《鲁论》、《齐论》与《古论》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爵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后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早年丧父,家道中落,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孔子34岁时,鲁大夫孟僖子之嗣孟懿子及南宫敬叔来向他学礼,从此,他开始授徒讲学。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鲁国内乱。孔子不满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擅权,离鲁至齐。齐景公本想任用孔子,但遭晏婴等人的阻挠。不久孔子返回鲁国。这时鲁国三桓专权,孔子不想从政,便开始整理《诗》、《书》、《礼》、《乐》等典籍,并扩大自己的教学事业,其弟子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孔子被任为中都宰,颇有政绩,于是,由中都宰迁为司空,后又迁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齐鲁央谷之会,在孔子的努力下,鲁国取得了胜利,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郓、灌及龟阴之田。正当孔子企图在鲁国实现自己复兴周礼的抱负时,政局有变,他感觉到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于是就带领弟子离开了鲁国。这时孔子55岁。自此,孔子开始了14年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涯。他先到卫国,住了10个月,因受卫灵公的猜疑.离卫去陈。经匡时,他遭到匡人的围困,解围后抵蒲,不久再到卫国。然后由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魃想害他,他只好离宋,经郑至陈,在陈国住了3年。因陈经常受到晋、楚、吴等大国的侵犯,孔子便再次经蒲至卫。卫灵公曾向他清教兵阵,孔子说:“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于是,他离卫至陈,一年后又由陈迁蔡,在蔡住了3年,后来楚昭王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使人迎孔子。陈蔡大夫害怕孔子去楚对陈蔡不利,便派人围困孔子,致使其断粮。最后,楚昭王兴师迎孔子,才使其免遭于难。楚昭王想以700里的户籍封孔子,遭到令尹子西的反对。不久昭王死,孔子觉得在楚也难以施展抱负,于是又返回卫国。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季康子迎孔子,孔子归鲁。孔子回到鲁国,年已68岁。他晚年集中精力从事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鲁哀公十六年,孔子病逝。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论语通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 ||
9787802066816 《论语通译》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4.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