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生态移民

三江源生态移民

杜发春,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68.0

书籍简介:

本书作者杜发春副研究员先后7次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海“三江源”地区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本书主要探讨:三江源的环境变迁和生态移民的动因;生态移民的搬迁过程;移民类型和安置方式;移民后的藏族牧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移民后的生态效果;移民的后续生计方式;面临的挑战和政策建议;生态移民的国际比较等。“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江河源头的简称,被誉为“中华水塔”和“亚洲水塔”。三江源地区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广人稀,经济以草地畜牧业为主,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中国政府为恢复和保护三江源的生态环境,于2003年建立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一项在7年内(2004-2010)投资75.23亿元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启动实施,包括生态保护与建设、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支撑三大类22个子项目。根据《三江源总体规划》,生态移民与退牧还草紧密结合,主要将三江源区内10142户、55774人牧民,实行就地安置和迁移到小城镇安置,减畜318.4万羊单位。搬迁牧民的草场实行10年禁牧、休牧、轮牧,按退牧还草草场补助标准享受退牧补助政策。

作者介绍:

杜发春,1966年9月生于云南省宣威县,1989年云南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学术研究,任研究实习员(1989)、助理研究员(2005)、副研究员(200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2010)。2012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攻读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2013年11月正式调入云南农业大学工作,任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专职副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民族经济,区域经济、生态移民、游牧民定居,加拿大原住民。2007—2013年.曾先后10余次深入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海三江源地区进行持续的高原生态环境和牧区发展田野调查,在生态移民、游牧民定居和牧区扶贫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主要学术兼职:英国Nomadic Peoples(《游牧民杂志》)英文版编委、瑞典皇家科学院AMBIO一AJournal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人类环境杂志》)英文版评审专家、中国加拿大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都市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生态移民的由来

二 国内外生态移民研究述评

第二节 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研究内容和分析框架

一 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

二 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动态

三 研究主线和研究假设

四 逻辑 结构和篇 章 安排

第三节 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田野调查和主要发现

一 十上三江源的田野经历

二 主要调查发现和基本观点

第一章 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动因和实施过程

第一节 生态移民的背景和动因

一 “生态难民”的出现

二 投资75亿元的三江源工程

三 移民搬迁项目

第二节 生态移民的主要政策和实施过程

一 生态移民的补助政策

二 生态移民的实施过程

三 有关生态移民搬迁过程的访谈录

第三节 安置方式和移民类型

一 安置方式

二 搬迁牧民构成及其对移民的响应

第二章 三江源“生态移民飞地”的形成和冲突

第一节 国内外飞地研究现状述评

一 飞地的类型及其特征

二 移民飞地的脆弱性和冲突

三 移民飞地的融入和整合

第二节 三江源“生态移民飞地”的界定和类型

一 “跨州飞地”与“跨县飞地”

二 跨州飞地:果洛新村和昆仑民族文化村

三 跨县飞地:河源新村

第三节 三江源生态移民飞地的冲突

一 文化变迁冲突

二 产业转型冲突

三 移民管理冲突

四 移民返迁冲突

五 草场管理冲突

第三章 搬迁牧民的后续生计和就业类型

第一节 牧民搬迁前后的生境对比

一 生态搬迁催生的移民村

二 搬迁前后的生境差异

第二节 搬迁牧民的就业类型分析

一 与草原牧区相关的就业

二 城镇新兴就业

三 牧民就业差异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搬迁后牧民收入和支出的主要特征

一 牧民家庭收入调查分析

二 牧民家庭支出调查分析

三 生态移民就业类型的变化(2007-2011年)

四 就业与收入的关系

第四章 生态移民迁出地的草原管理和社区扶贫

第一节 案例社区和研究方法

一 案例社区背景

二 调查研究方法

第二节 牧民生活和草原管理

一 牧民的生产和生活

二 草场退化问题

三 草原产权变迁和草原管理

第三节 长江源高寒牧区扶贫试点的运作和管理

一 拉日村优劣势分析和牧民需求

二 扶贫试点的目标和基本思路

三 拉日村五队社区发展基金的运作和管理

主要研究发现

第五章 国外移民搬迁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第一节 国际上与生态移民相关的英文文献及其含义概述

一与生态移民有关的英文词汇及其含义

二生态移民的社会经济后果

第二节 非洲、北美、拉美和印尼土著民族搬迁移民的经验和教训

一 非洲草原民族移民的多样性

二 美国历史上欧洲殖民者对土著民族的非自愿性迁徙

三 加拿大北极圈原住民的安置计划

四 拉丁美洲生态移民实践及其问题

五 印度尼西亚大规模迁徙政策

第三节 国外土著民族的移民搬迁对中国生态移民的启示

一 中外生态移民的背景差异

二 如何减少和避免生态移民可能导致的诸多社会问题

第六章 三江源生态移民的未来

第一节 关于三江源生态移民问题的讨论

一 如何防止“生态移民”变成“生态难民”

二 是否存在不移民而又能保护生态改善生计的途径

三 生态移民是否要牺牲2-3代人

第二节 三江源生态移民的政策导向

一 关于搬迁牧民的出路

二 关于生态移民的政策导向

三 关于生态移民飞地的整合

四 关于生态移民的发展观

……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杜发春编著的《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基于长期的田野观察和思考,以生态移民的后续生计为研究主线,客观分析了青海三江源地区藏族牧民生态移民的逻辑动因、搬迁过程、后续生计、就业类型、文化变迁、移民冲突、迁出地的生态环境和社区扶贫等问题。《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首次提出了“三江源生态移民飞地”的概念,探讨了生态移民飞地的脆弱性、冲突和整合;用大量调查数据分析了三江源搬迁牧民构成、后续生计和就业类型。认为有限的政府补助难以维系搬迁牧民的后续生计,移民的就业率低、城镇适应性弱、迁出地的环境恢复效果差;对国外生态移民的经验和教训的研究,强调要尽量避免或减少生态移民可能导致的社会问题;针对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困境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旨在使目前的生态移民社区由依赖国家逐渐向自主推进的方向发展。

编辑推荐:

《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作者杜发春副研究员先后7次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海“三江源”地区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本书主要探讨:三江源的环境变迁和生态移民的动因;生态移民的搬迁过程;移民类型和安置方式;移民后的藏族牧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移民后的生态效果;移民的后续生计方式;面临的挑战和政策建议;生态移民的国际比较等。“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江河源头的简称,被誉为“中华水塔”和“亚洲水塔”。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三江源生态移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28282
如需购买下载《三江源生态移民》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4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三江源生态移民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3.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32.4 的主题关于 移民安置-研究-青海省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