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0.0
本书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形成与演进,全书有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以通论性质论述了中国近代史学理论发展的总体过程及其阶段特点。指出,中国近代史学理论萌发于1902~1915年间,1916~1939年取得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科学化”史学理论体系,在1939年后近代史学理论又进一步朝着中国化和体系化方向发展。
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发展大势
第一节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形成与演进
一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萌芽及初步探索(1902—1915年)
(一)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萌发
(二)近代史学理论早期探索的几个特点
二 “科学化”史学理论的形成(1916—1939年)
(一)实证主义理论与近代史学理论的科学化
(二)几种中国化的史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三 近代史学理论探讨的新变化(1939—1949年)
(一)近代史学理论体系的重新定位
(二)近代史学理论中国化步伐的加速
第二节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分析
一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涉及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一般史学理论问题的探讨
(二)关于中国古代史学的探讨
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发展大势
第一节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形成与演进
一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萌芽及初步探索(1902—1915年)
(一)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萌发
(二)近代史学理论早期探索的几个特点
二 “科学化”史学理论的形成(1916—1939年)
(一)实证主义理论与近代史学理论的科学化
(二)几种中国化的史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三 近代史学理论探讨的新变化(1939—1949年)
(一)近代史学理论体系的重新定位
(二)近代史学理论中国化步伐的加速
第二节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分析
一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涉及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一般史学理论问题的探讨
(二)关于中国古代史学的探讨
(三)关于历史研究法内容的探讨
(四)关于一般历史理论问题的探讨
二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特点分析
(一)在学术发展与现实关怀的互动中求发展
(二)重视在继承中外理论成果基础上的创新
(三)在内容完整与一家之言互动中求发展
第三节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建设与历史研究的互动
一 史学理论建设对具体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
(一)历史研究新领域的出现
(二)史料范围及价值的视野转变
(三)历史研究方法的变更
二 具体历史研究对理论学科的实践和推进
(一)史学理论及研究方法内涵的不断深化
(二)史学理论及研究方法的新认识
第二章 近代史家对一般史学理论问题的探讨
第一节 一般史学理论问题探讨的概况
一 史学理论问题探讨的三个阶段
(一)史学理论问题的提出及初步探讨(1902—1929年)
(二)史学理论问题探讨的进一步深化(1929—1939年)
(三)史学理论探讨的新发展(1940—1949年)
二 几种史学流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一)实证主义史学的理论主张
(二)新生机主义的史学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主张
第二节 对史学理论根本问题的探讨
一 历史解释与史料考证关系问题的探讨
(一)偏重史料考证而漠视历史解释主张的提出
(二)强调历史解释以纠正单纯重视史料之偏
(三)历史解释与史料考证二者辩证关系认识的明晰与深入
二 史学求真与致用关系问题的探讨
(一)强调客观实证而排斥传统资鉴观点的提出
(二)为史学致用观念注入新的内涵
(三)对求真与致用关系的新阐释
第三节 对史学理论若干问题的探讨
一 新旧史学关系问题的探讨
(一)新旧史学关系的提出及初步探讨
(二)新旧史学关系问题探讨的深化
(三)新旧史学关系问题探讨的进一步深化
(四)对新旧史学关系问题的新认识
(五)新旧史学关系问题探讨的特点
二 史学与其他学科关系问题的探讨
(一)史学与其他学科关系问题的初步探讨
(二)史学与其他学科关系问题探讨的深化
(三)史学与其他学科关系问题探讨的新发展
第三章 近代史家对历史理论问题的探讨
第一节 关于历史进程问题的探讨
一 关于历史发展问题探讨的概述
二 关于历史进程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
(一)历史重演问题的探讨
(二)关于历史进化问题的探讨
(三)质变与量变关系问题的探讨
第二节 关于历史发展规律问题的探讨
第三节 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探讨
一 历史动力学说的性质及分类问题的探讨
二 社会生产力决定历史发展的观点的形成及发展
三 社会综合因素决定历史发展理论的传播与发展
第四节 历史创造者问题的探讨
第四章 对西方史学理论的接受与传播
第一节 西方历史观的吸收和发挥与不同流派的特色
一 战国策派与文化形态史观
(一)文化形态学说因素的继承
(二)文化形态学说继承中的变异
二 朱谦之与生机主义史观
(一)对历史哲学学科相关范畴的初步探索
(二)对于历史发展相关问题的探讨
三 潘光旦与“人文史观”
(一)文化发展与人才消长
(二)文化选择与民族复兴
四 各种历史观的相互关系及发展
(一)不同的历史观并存与发展
(二)不同史观的辩难与史学的发展
(三)主导史观的出现及内容的变化
第二节 西方史学理论的阐发与不同观点的碰撞交流
一 实证主义史学理论的介绍与传播
(一)外国译著中实证主义史学理论的介绍
(二)对西方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介绍
(三)对西方史料考证方法的介绍
二 对分析历史哲学的介绍与传播
(一)西方分析历史哲学的早期传播
(二)分析历史哲学传播的深化与转型
三 实证主义史学理论和分析历史哲学的碰撞与交流
四 学术价值及时代意义
第五章 对传统史学的继承与阐发
第一节 关于史书体裁、史例等方面的总结与研究
一 史书体裁、体例的探讨概况
二 主要史书体裁的分析和总结
三 对通史体裁的继承和发扬
第二节 对古代史家史学思想的阐发与研究
一 对刘知幾史学思想的分析与研究
二 对章学诚史学思想的阐发和研究
(一)章学诚史学思想研究的兴起
(二)研究章学诚史学思想的几种主要倾向
(三)小结
第三节 对传统考据精神和方法的继承与发扬
一 传统考据精神和方法的评估与总结
二 传统考据精神、方法的继承与发展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在斗争中的成长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开创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早期传播
二 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奠基
(一)关于历史观问题的探讨
(二)关于史学观问题的论述
三 瞿秋白等人对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发展
一 中国社会史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探索
二 社会史论战的反思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一)何干之对论战的总结和反思
(二)翦伯赞与《历史哲学教程》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一 对形形色色非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批判
(一)对法西斯侵略史观的批判
(二)对战国策派学说的批判
二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
(一)对传统史学理论的总结与继承
(二)对史学方法的重新探讨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內在学术理路
一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史料的重新解读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运用
(二)史料考证与历史解释的必然联系
(三)经世致用的时代要求
二 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的独特价值与指导地位的形成
(一)应时代要求与深刻的理论力量
(二)持续不断的理论争鸣与学术创新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一 基本文献
二 近人今人著作
三 民国期刊
叶建博士的这部专著《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形成与演进(1902-1949)》认为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02—1915年为近代史学理论的萌芽时期,1916—1939年为第二阶段,即“科学化”史学理论学科体系逐步形成期,1939—1949年为探索西方史学理论的中国化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中,历史理论和狭义的史学理论领域的研讨活动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形成与演进(1902-1949)》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择取了历史发展动力、历史解释与史料考证关系、史学求真与致用关系等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加以探讨,以收纲举目张之效。同时,近代史学理论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该书又从对西方史学理论的接受和传播,对中国传统史学理论的继承、阐释和再创造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等三个专题入手,深入探讨,以期揭示其发展趋势中所包涵的启示意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形成与演进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12274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形成与演进》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形成与演进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2.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092.5 的主题关于 史学理论-研究-中国-1902~1949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