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经名家讲解

反经名家讲解

吴伟,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6.8

书籍简介: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华文化传统著作《反经》中的重要内容,总计20篇的内容涉及到企业管理、人才使用等方面,为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书籍目录:

前言

原序

第一篇大体

第二篇任长

第三篇品目

第四篇量才

第五篇论士

第六篇政体

第七篇臣行

第八篇理乱

第九篇反经

第十篇正论

第十一篇惧戒

第十二篇时宜

第十三篇忠疑

第十四篇用无用

第十五篇诡顺

第十六篇难必

第十七篇运命

第十八篇大私

第十九篇败功

第二十篇昏智

第二十一篇善亡

第二十二篇息辩

第二十三篇势运

第二十四篇傲礼

第二十五篇定名

第二十六篇是非

第二十七篇适变

后记

前言

《反经》一书所讲述的主要内容是,理想化的传统道德如何与社会融合起来,从而使其在精神与物质的交互作用中合理发展,由于叙述文本是由具体事例以及当事人的言论构成,因此它的内容还是比较活泼、生动的。

该书成于唐朝中叶,《唐书.艺文志》和《唐志》都对此有所记载,因此,不必怀疑其为后人托名伪作。到明末清初时,该书犹有宋代的刻本传世,乾隆年间官修的“四库全书”将其收录,也说明其确实受到了所谓“主流文化”的重视。

通过民间故事或者影视剧而为我们所熟悉和喜爱的历史人物纪晓岚在为这本书写的提要中说:“刘向序《战国策》,或题日‘长短’。此书辨析事势,其言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虽因时制变,不免为事功之学。而大旨主于实用,非策士诡谲之谋,其言固不悖于儒者,其文格亦颇近荀悦《申鉴》、刘邵《人物志》,犹有魏晋之遗。唐人著述,世远渐稀。(此书)虽佚十分之一,固当全璧视之矣。”

从这篇提要看,纪氏并没有把本书的价值哄抬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上去,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虽因时制变,不免为事功之学。而大旨主于实用,非策士诡谲之谋”的评语中体现得很充分。在我看来,这个评价也是非常客观的,如果今天有人对它的内涵和价值有全新认识的话,那么,由我评述的这本《反经》就未免显得层次不高;但是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一点历史知识,对我来说,也算得其所愿了。

《反经》这个名字当然比它的另一个名字《长短术》来得生猛火暴。就其内容来看,它所列举的事例或原作者本人的议论都带有明显辩证色彩,以“长短”为名倒是更贴切一些,不过,以“因时制变”的评语来说,以“反”切题也无可厚非。换一个角度看,如果因为《反经》这个名字而使本书多些销量,也不见得是件坏事聪明的读者冲着这个带有“禁书”味道的名字而买去阅读,继而了解一些历史甚至借鉴其中的经验修正一下自己的为人与处事,对编著者来说不啻于“收之桑榆”。

如此说,大家或许会以为我是抱着不认真的态度来编写这本书,已经掌握了“国学”精髓的读者更会以为,我可能完全是个“二把刀”,在不能把蕴涵在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至理”说得深入和透彻的情况下才故作轻松地作秀。这两种看法未免偏颇了一些,在我看,与其写一本学术味道十足的专业书籍任其填充发行单位的库房,还不如在这些“经典”中挑拣一些好玩儿的东西搞一本“普及型”的“传统文化读本”,寓教于乐的同时又无伤大雅。想来原作者赵蕤老师对此也没什么意见,更何况,今天这个紧张的社会,能让我们放松一下的东西实在不多如果诸位举出种种声色犬马的游戏来反对我的说法,那又何必花钱买书来看呢?

基于这个目的,在编写过程中,我把这本所谓的“帝王必读之书”的身份降低了大大的一截,原书10卷63篇的内容因此有较大的删减,带有浓重的主观唯心色彩的“知人”、“察色”等篇都是全篇删除。读者如果对这方面的内容有兴趣,可以去查看全本的《反经》,市面上非常容易找到,编写者中拥有显赫头衔的也大有人在,想来不会言及“怪力乱神”以求炫世。另外,如果购买《相术大全》之类的书,对我删除掉的部分内容也可以了解一些。

据“四库提要”言,纪氏怀疑第十卷是后人伪托之作,所以其后的大部分版本都不收第十卷,其中的内容,因为我既晚出又晚学而不曾得见;第九卷主要是一些军事内容,这在我捉刀评述的《智囊.名家讲解》中已经有相当篇幅进行介绍了。本书中所引用的故事与其颇有雷同,都是天时、人和、地利、诡计等等内容,因此也没有收录。原因不外是,一个文字工作者翻来覆去地讲雷同的内容,很有赵本山先生所说的“耗子给猫当三陪要钱不要命”的味道。我虽然要钱也要命,这张脸皮的底下终究还衬托了一些“仁义道德”,如果这些东西都没了,即使靠写作赚来些花销,使用起来也不甚惬意。

我保留下来的内容是27篇,按成数论则为20篇,因此本书就不标卷数,只以原篇名来标目。这些内容涉及“企业管理”、“人才使用”等方面,这倒不是我在跟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个知识分子一旦不能指点江山,实在技痒。这样的内容写起来,对自己而言就很有快感,由人生际遇滋生出的种种郁闷也随着写作的进行而消逝。长夜孤灯之下,“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调子激发出凄楚、曼妙的情怀,把我装饰得真是十足的“文艺”。由此,便觉得有些飘飘然,浑然以为自己便是那个“开元中,召之不赴”(据《唐书-艺文志》)的作者赵蕤。隔千年而有所感应,也算是我编写此书所得的一丝欣慰与振奋吧。

说到这里,当然要介绍一下这位赵先生了,据纪晓岚的《提要》“孙光宪《北梦琐言》载:‘蕤,梓州盐亭人。博学韬钤,长于经世。夫妇俱有隐操,不应辟召。”’由此可以看出他是四川人,其仕途不甚显赫,于是就被冠以“隐操”的头衔。这样的好处就是,我们得以在今天看到这本还算有趣的《反经》,否则,他老人家身处宦海浮沉之中,恐怕是没有充裕时间搞创作的。

在自序中,赵先生说他想把这本书献给当世的帝王,希望此书成为他们的“德育教材”。但是随着盛唐时代的结束,中国逐渐陷入到军阀割据的泥潭之中,看来,当时的帝王们并没有认真读过这本书。因此,我本人不太相信,这本书在今天可以培养出一批“布衣空手取中原”式的风流人物。

在我看,本书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在于,作者在不经意之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身处社会中如何合理进退的经验,比如说,在分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性质、彼此关系、应对策略的同时,赵先生就为我提供了一个洞察人情世故的独特视角。不为生活所累的读者看了,于悠闲中更添趣味;而奔忙于世俗的读者,偶获喘息之余随手翻阅,或可起到舒筋活血的功效;甚而在一些文艺女子面前将该书内容引入谈资,鸡群鹤立之下,即使不抱美人归去,也可以在顾盼之中一抒怨望。如此,赵先生千年前的著作真是“善莫大焉”。

写到这里,这篇算是前言的东西就结束了。书看得多了,长篇大论倒没有了,由此看,母亲担心我脑子里的东西会用完也并非杞人忧天,但我想,纵酒、伤情、伴夜雨而起心潮的日子,是不会离我而去与那滚滚红尘厮混在一起,把我那些残余的意气挥霍干净的;如此,文字即使常常“写而旁之”,我也终究是一个略微发胖的知识分子,试图在苦闷的时光中涂鸦几片略胜于灰暗的颜色。

后记

如果这本书没有表现出一种叫做“情趣”的东西,倒比我对传统文化所做的评述过于浅陋可怕了许多,我本人相信,“爱”或者说是“热爱”如果不能与对象之间建构起活色生香的精神载体,就不要故作矜持守望。我们寄希望于在历史中四处漫游,发现自己早已经失落的理想和率真,因此,我倒希望大家觉得这是一本冲动的书,带着少年般的青春气息奔向我们的传统,这也是我不按照传统注释来做这本书的重要原因。

这本书中我试图表达的是,如果历史还能够在今天的生活中发挥作用,那她就不是过去时,至少,她不是某些自诩“文化”人私人珍藏的一块灵牌,她活着就要体现出感性甚至性感的色彩,这样我们才能去爱,去维护。所以,我们不要去拜祭她,更没有权利把拥有她作为私人的一块遮羞布。

我迫切需要的不是一个修正主义者批着斗篷遮住苍白的脸来说三道四,而是能和读者们进行互动的交流;不是探讨如何把历史抱回自己家里去意淫,而是满怀激情地欣赏她所呈露出的曼妙身姿。我们如此塑造历史的同时,自己也要成为历史,那么,我们的历史就将如此流传,满怀声色。

我相信这套“再读经典”将把这项工作有声有色地进行下去,因为从《智囊.名家讲解》开始,我就感到重庆出版集团和重庆双安文化传播公司的热情与认真,我当然愿意就此机会把自己这些敝帚自珍的东西拿出来。既然是一家之言,敬请批评和指正。虽然不乏虚伪的成分,但读者真的有所指正,我还是愿意接受的。

吴伟

2007年6月1日凌晨

内容摘要:

  千古帝王伤心事,忠奸曲直难辨识。何使浮云蔽日月?读史明心方得知。以古为镜,慎察既往得失,以戒今世谋权谋国者。儒道兵法之说,阴阳反正之变,亦为安邦济世案头书。本书打破传统,以逆向思维评述历史,颠覆众多历史人物形象,堪视为用人谋略的最高法则。  《反经》从反面讲谋略,唐宋以降,就是为官治政的必读之书,与《资治通鉴》一起被历朝君臣将相所熟知。《反经》[不以成败论英雄],摆脱了以忠奸评价历史人物的传统定式,以发展的辩证唯物的观点对唐之前历代智谋权术做了一次全面的阐述和总结,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事件,借此提醒人们对任何人和事物,[要既知其一,又知其二],不能[只知其正,不知其反],真正做到识人量才、知人善任。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反经名家讲解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6694972
《反经名家讲解》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重庆出版单位重庆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6.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反经名家讲解是重庆出版社于2008.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91-49 的主题关于 政治-谋略-中国-古代-通俗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