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49.8
本书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信仰学研究》的结题成果。项目负责人是我国理论界信仰研究的知名学者荆学民教授。本书主要研究探讨人类信仰的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和规律。对人类社会各种信仰领域和信仰现象以及人们对信仰的认识、思考、总结、概括进行科学的抽象、一般性的研究。
引论 构建现代信仰学
一、创建现代信仰学的必要性
二、现代信仰学的学科视野
三、现代信仰学的特质
第一章 信仰的本质
第一节 为人之本:自我超越性
第二节 超越的基础:实践活动的精神升华
第三节 超越的路径:社会对个人的超越
第四节 超越的路径:精神对物质的超越
第五节 超越的路径:理想对现实的超越
第六节 超越的过程:乌托邦意味的冲动
第七节 超越的结构:植根于现实的终极关怀
第二章 信仰的发生
第一节 信仰发生的前提
第二节 生存意识:信仰发生的原始根基
第三节 群类意识:信仰发生的内在机制
第四节 绝对意识:信仰发生的驱动力
第三章 信仰的结构
第一节 信仰的张力场理论
第二节 信仰张力场的二级结构特性
第三节 信仰张力场理论的价值学论证
第四章 信仰的特性
第一节 关系视角:精神性和前实践性
第二节 主体视角:主观性和专一性
第三节 客体视角:理想性与虚幻性
第五章 信仰的机理
第一节 信仰与理智
第二节 信仰与情感
第三节 信仰与意志
第六章 信仰的运行
第一节 从信仰稳固到信仰迷茫
第二节 从信仰迷茫到信仰危机
第三节 从信仰危机到信仰更新
第七章 信仰的形态
第一节 宗教信仰
第二节 政治信仰
第三节 道德信仰
第四节 个人人生信仰
第五节 社会理想信仰
第八章 信仰的功能
第一节 信仰的人格塑造功能
第二节 信仰的社会控制功能
第三节 信仰的价值评价功能
第九章 信仰学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神圣与世俗
第二节 可信与确信
第三节 个人与社会
第四节 理想与现实
第五节 经验与超验
第六节 痛苦与幸福
第十章 信仰的传播
第一节 信仰传播的本质
第二节 信仰传播的形式
第三节 信仰传播的特点
第十一章 信仰的教育
第一节 信仰教育的界定
第二节 信仰教育的根据
第三节 信仰教育的模式
第十二章 信仰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信仰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第二节 信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方式
第三节 信仰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参考文献
后记
《现代信仰学导引》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信仰学研究》的结题成果。项目负责人是我国理论界信仰研究的知名学者荆学民教授。《现代信仰学导引》主要研究探讨了人类信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和基本原理。对人类社会各种信仰领域和信仰现象以及人们对信仰的认识、思考、总结、概括进行理论的抽象、一般性的研究。本成果是国内学术界对于信仰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构建现代信仰学,既有重大的“学科”建设拓新拓展意义,又有理论观点的学术创新意义。【作者简介】荊学民,1959年生,山西临猗人,哲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传播学专业“政治传播”方向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政治哲学、政治传播。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社科研究重大和一般项目。出版《当代中国社会信仰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人类信仰论》(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等学术著作;在《求是》、《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文艺研究》、《现代传播》、《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光明日报》等全文转载或论点摘要。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现代信仰学导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65703720 《现代信仰学导引》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9.8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8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