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5.0
本书从新版《画皮》电影说起,着眼于“情”字,一一剖析了《聊斋志异》中人与花妖狐魅、神仙鬼怪之间的悲欢离合。
第一集从《画皮》说开去
连鬼都能爱
管仲、王安石与《聊斋》
与夜叉和谐
中国式人情
异类比人更温暖
第二集非人是怎样炼成的
可怕的闺密
黄粱梦炼成的非人
为何『变态』?
那些『讨虐』的、王儿
第三集别看我只是人
『无赖汉』假定
一个比喻船
谁是最可敬的人?
第四集疯傻原是文化品格
很天真但不傻的『痴』
我是狂生我怕谁
痴狂兼备亦人才
第五集野蛮老婆
谁有权残忍
可恨之人可怜处
失败的疗妒与驯悍
第六集女人,你的名字是什么
绿色女孩
另类女性
欢乐狐娘
第七集再议狐狸精
还狐狸精一个公道
狐狸精是怎样被战胜
狐狸精的『光辉形象』
妖精的致富之道
『可爱』的妖精们
第八集中国式鬼神
信佛的三层境界
道教神仙的幸福生活
众神拾柴火焰高
与鬼神谈恋爱
女鬼面前的『英雄』
前言
唐高宗的股肱之臣薛元超平生享尽荣华富贵,却有三件事情让他耿耿于怀:一是没能进士及第,二是没能有机会参与修国史,三是没能娶五姓女。薛元超位极人臣,三个遗憾中竞有两个与文化有关,不由得让人感慨系之。我想这恐怕不是薛元超个人喜好的问题,而是唐代的社会风气使然,如梁启超所言,是一种“共公之好尚,忘其所以然,而共以此为嗜,若此者,今之译语,谓之‘流行’,古之成语,则曰‘风气’”。(《清代学术概论》)一个众人都对文化心向往之的社会,它的繁荣昌盛几乎是可以想象的。从这个角度考虑,我对辞书出版社推出这套“悦读古典名著”书系感到非常高兴。高楼深院中的学者,把他们教学与研究的心得,以晓畅疏朗的文字娓娓道来,不经意间将读者领入古典文学的殿堂,对于经典的解读、文化的普及功莫大焉。
说到普及,好多人以为此乃“不为”而非“不能”之事,其实不然。真正要写好一本让读者“悦读”,又能准确传达文学名著精思妙意的书并非易事。与那些“戏说”的作品相比,这套书在学理上显然是严肃的,作者均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对这些名著不仅了然于胸,而且颇有研究心得。视野所及,不仅有文学,还有史学、美学、社会学等种种,字里行问不乏作者的一得之见。但它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却是当代读者很容易接受的,避免了学术论文的模式和逻辑思维的语言,代之以漫谈、随想一类不拘一格的框架和形象思维的语言,以致读者毫无受严师戒教的那种压抑,而有与亲友促膝长谈的欣慰。
正因为作者对古典小说如数家珍,积累丰厚,又对时代精神有深切感受,因此也就与时代精神有着同步的内涵。当然,也绝不是随俗或媚俗。我只能说绝大部分作者都举重若轻地完成了这一任务,时代精神的流露也是自然而不显痕迹的。如果呈现出一种类似添加剂之类的语句或篇章,那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完美。
有人理解这一工作是俗讲经典,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古代的小说以白话文为主,并不艰深。当诗文占统治地位的时候,小说本身就是不入流的“弼马温”,清人所谓的“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内中就蕴含着对阅读通俗小说的时尚的讽意。如今其之所以被视为经典,则是因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能经过长时期的考验而愈益显示其夺目的光彩。现在古代小说成了经典,“雅”起来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疏离了读者。当代读者已对古典小说名著敬而远之了。学者们把它们从神坛上请下来,就仿佛是穿越时空隧道的导游将自己的心得用极其亲和的方式讲出来,不失为一种引导当代读者走近经典的好办法。而表达的浅显不等于信手涂鸦的随便,更不等于内容的肤浅。丛书的作者大多出版过学术专著,这次选择这样一种表达方式,为的是让文学研究圈之外的读者能够“悦读”,可以想见其背后所下的功夫、为出古人今而偿付的心血一定不少。难得的是,这一工作不仅仅决定于作者的学术水平,更需要对作品、对读者都有独到的敏锐感悟,在表达手法上则又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感情。这本书的价值在此,其难度也在此。
有“俗”的基础,才有“雅”存在的空间。两者是既对立的,也是相互依存的,并且可能是彼此转化的。所以,这一书系所做的工作,既为雅而俗,让经典走向民间;亦为俗而雅,让民众走近经典。朗月清风之下,茶余饭后之间,无论雅俗,一卷在手,如得警幻仙子引领一般,走进太虚幻境去探个究竟,实在是一件快意且有意义的事情。
回到开头所讲的话,社会的繁荣从来离不开文化的昌盛,那一定不是个别人的喜好,而应该是一种“流行”和“风气”。这套书系的出现,可以说是顺应了某种“风气”,也可以说是在推动某种“风气”的生成,所以我愿意为之写下前面那些话。
是为序。
后记
在讲实际重功利的时代,有多少人还对貌似虚幻的小说感兴趣?有多少人还对貌似更虚幻的古典小说感兴趣?在这样的时代去讲古典小说《聊斋志异》,似乎很不合时宜。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大概每一个正常人都不喜欢听说教,每一个正常人都不喜欢被强迫。不管讲什么,如果是义正词严地讲、道貌岸然地讲、严肃地讲、郑重地讲,哪怕你并不想说教什么,哪怕你并不是要强迫人们接受你的什么观点,只因你貌似要说教,貌似要强迫人家接受,大家就不爱听你讲了。因为,大家确实太忙了,谁有时间精力去调查你貌似还是真是啊!
所以,既然自己本来就不想说教与强迫,那怎样避免因讲说形式的不妥而造成貌似说教与强迫呢?例如,自己只不过想把读《聊斋》的快乐与收获与大家分享,能不能找到一个合适有效的形式呢?
想来想去,想到很简单但又很不容易做到的两条。
一是要讲得有趣,有意思。一个人即便在实际与功利上占尽了好处,如果生活中没有让他觉得有趣的事情,他只怕也不要这样的生活吧。《聊斋》本身就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如果再以有趣有意思的形式讲,阅读《聊斋》就能够变成“悦读”《聊斋》!
二是要讲得有内容。小说的虚幻性会让讲实际重功利的现代人觉得缺少内容。而实际上呢,它却有着米兰.昆德拉所说的“小说的智慧”,通过小说的形象性和直观性,种种抽象思想得到感性显现,晦涩的哲学变成活泼泼的生活诉求,灰色的理论被点化为常青的生命之树,深奥的文化变成可视可感的风度气质与人格操守,这些对每个人来说可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每个人有自己的专业与职业,对一个非人文学科领域的人来说,或许不知道《红楼梦》有多少版本,不知道诸葛亮的老婆到底是美是丑,不知道孝庄与多尔衮有没有绯闻,不知道慈禧生过多少儿子……不知道这些东西,其实对他们的学习工作没什么影响,可他们把这些东西当成了“历史”与“文化”而乐于去了解,可是,对于小说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却因其貌似虚幻而买椟还珠。
实际上,一个人不管有着怎样的专业与职业,他一定要面对的是:做人,做事。怎样做一个健全、自然、优雅、幸福、有人格魅力的人,怎样做事更高瞻远瞩、更事半功倍、更精彩美妙、更轻松愉快……这些都是每个人需要面对的。这样的东西在课堂上学不到,只能在做人与做事的过程中,也就是在每个人的生活过程中才能体验感悟。而每个人的生活境遇又是不同的.对不同的生活境遇每个人的态度与反应又是千差万别,可以说,每个人的生活领域都有自己的局限,而优秀的小说则能以“小说的智慧”打破这样的局限,让人体验与自己生活领域大为不同的生活,让人具有因自己生活领域的局限而不能具有的梦想,让人发挥因自己生活领域的局限而不能发挥的潜力,让人取得因自己生活领域的局限而不能取得的成就!《聊斋》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小说。虽然里面充满着现实中没有的花妖狐魅、神鬼仙佛,凸显的却是人心、人性与人生,呈现的却是突破一己之“小生活”的“大生活”!而且,《聊斋》找到了表达这些内容的合适的媒介“奇情”。人能够与鬼谈恋爱,与夜叉和谐,是不是“奇情”?人能够与蛇交朋友,同老鼠恩爱,是不是“奇情”?古代宗法制度本来最重亲情,可是老公没考中,老婆连凉快凉快的权利都没有,是不是“奇情”?一个人,当他是个普通人时,他没有表现出他的“坏”,可当他有了特权时,他对人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孽;男权社会中,野蛮老婆们的残忍是那么的富有想象力,然而可恨的她们也有着体制压迫下的可怜处;痴人与狂生将“疯”、“傻”变成了文化品格,等级制度与专制制度将人变成了非人;人性的光辉与人心的美好将地狱变成了天堂,人性的堕落与人心的丑恶将人问变成地狱……种种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就通过人与人、人与鬼神的奇情纠葛表现出来了。所以,通过解读《聊斋》的一个个奇情故事,我们可以在阅读《聊斋》的过程中讲出“有内容”的东西,阐发《聊斋》中“有内容”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反之,我们也可以通过讲故事般深入浅出的语言,享受一次“悦读”过程。最后,感谢上海辞书出版社为我们对古典小说的这次“悦读活动”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平台,感谢责任编辑蒋惠雍老师、徐思思小姐高效到位的工作,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王意如老师、李剑冰老师、竺洪波老师、张激老师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总之,在亲朋好友的大力“赞助”下,我们的“活动”得以在方寸之地、纸页之间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次第,怎一个“谢”字了得!王冉冉2009年9月
作者妙想联翩,将《聊斋》中各色形象重新划分,提出诸多新鲜的概念,如“非人”、“异类”等,极具新意。全书八章亦做足“情”之文章,在品评人鬼之情、人狐之爱、入神之恋之外,作者不将“情”拘于此,在《疯傻原是文化品格》一章中更将痴情投于人与物之间。全文不流于简单说故事之层面,在说情道爱的同时,更深入分析“情”背后的“理”、“法”,让人读来收益良多。全书语言调侃,所作比喻用词如“火箭式干部”、“太有才”等,多为当代入耳熟能详,如此行文显得俏皮活络,丝毫不让人有突兀之感,反让人觉得轻松有趣,具有相当的趣味性、可读性。 《聊斋》里面虽然充满着现实中没有的花妖狐魅、神鬼仙佛,凸显的却是人心、人性与人生,呈现的却是突破一己之“小生活”的“大生活”!而且,《聊斋》找到了表达这些内容的合适的媒介“奇情”。人能够与鬼谈恋爱,与夜叉和谐,是不是“奇情”?人能够与蛇交朋友,同老鼠恩爱,是不是“奇情”?古代宗法制度本来最重亲情,可是老公没考中,老婆连凉快凉快的权利都没有,是不是“奇情”?一个人,当他是个普通人时,他没有表现出他的“坏”,可当他有了特权时,他对人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孽;男权社会中,野蛮老婆们的残忍是那么的富有想象力,然而可恨的她们也有着体制压迫下的可怜处;痴人与狂生将“疯”、“傻”变成了文化品格,等级制度与专制制度将人变成了非人;人性的光辉与人心的美好将地狱变成了天堂,人性的堕落与人心的丑恶将人问变成地狱……种种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就通过人与人、人与鬼神的奇情纠葛表现出来了。 通过解读《聊斋》的一个个奇情故事,我们可以在阅读《聊斋》的过程中讲出“有内容”的东西,阐发《聊斋》中“有内容”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反之,我们也可以通过讲故事般深入浅出的语言,享受一次“悦读”过程。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奇情聊斋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悦读古典名著书系 | ||
9787532628933 《奇情聊斋》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