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人学

观人学

邵祖平, 著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文作者从历史的陈迹中挖掘提炼出“观人”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大可有裨益于治国理政,小可有益于个人修身齐家。作者认为,观人学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一、任用人才;二、辨别奸伪;三、选择官职;四、结交朋友;五、自我品鉴。本书文字典雅,内容精粹,使人读来,大受其益,有不忍释卷之感。

书籍目录:

上篇观人学原理

第一章尧舜时代的六戚观人法

第二章周文王的六征观人法

第三章周公和孔子的观人法

第四章观人术的功用

第一节任用人才

第二节辨别奸伪

第三节选择官职

第四节结交朋友

第五节自我品鉴

第五章中国历史上的观鉴家

中篇观人学实用

第一章混合观人法

第二章分别观人法

第一节视瞻观人法

第二节言语观人法

第三节容貌举止观人法

第四节颜色观人法

第五节声音观人法

第六节形质观人法

第七节好尚观人法

第八节行迹观人法

第九节文字观人法

第十节书画观人法

第十一节饮食寝息观人法

第十二节家宅观人法

第十三节父母观人法

第十四节兄弟观人法

第十五节妻儿观人法

第十六节朋友观人法

第三章比较观人法

第一节理论的比较

第二节实用的比较

下篇观人学评论

第一章观鉴定夺所需要的时间

第二章观人术与时间和地域的关系

第三章观人术与人类的畸性

第四章观鉴者应当知道的谬误

第一节重视耳闻,轻视目睹

第二节喜爱与自己相同,讨厌与自己不同

第三节心思和志向不分

第四节品质失察

第五节向往富贵者,背弃贫贱者

第六节以貌取人,忽视精神

第七节放弃真诚者,选取作伪者

第八节选择善辩者,去除木讷者

第五章观人术与医理和相法的关系

第六章观人术杂评

前言

《中庸》说:“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当今企业界又流传着这样的名言:“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资本,最重要的是人才资本。”如果说中国人早在两千年前就充分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那么时至今日,人才问题就更加突出、更具决定性了。而要想得到人才,首先必须善于鉴别人才,这就需要懂得观人术。掌握必要的观人术,以有效地鉴别人才,了解他们的德行和才干,是我们任用人才,做好任何工作的先决条件。

对个人来说,观人术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只有深刻地了解别人,才能交到益友,拒绝损友,恰如其分地对待每个人,成就每件事;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才能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有效地调适自我,适应不同的环境,才能选择适当的职业和职务,找到人生的位置,从而迅速走向成功。所以无论于公于私,掌握观人术都是非常必要的。

观人术具有这样重要的价值和作用,那么到哪里去学习观人术呢?本书的作者邵祖平先生别具慧眼,拂去历史的尘埃,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发掘出了这一中华绝学,使它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并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着丰富的观人智慧:

从远古开始,尧就以自己卓绝的识人的智慧选择了舜,而舜又选择了禹,从而保证了帝位的圣圣相传,并形成了通过父母兄弟妻子来观察人的“六戚观人法”。这是中国观人术的滥觞。

周文王担任西伯以后,圣智独运,把对人才的考察、鉴别和任用作为政务的关键来抓,从而一方面赢得了众多杰出人才的辅佐,从而创造了辉煌的周朝文化,另一方面形成了以观诚、考志、视中、观色、观隐、揆德为内容的“六征观人法”,成为后人效法的榜样。在周文王以后的大半个周朝,观人学实际上就是“官人学”。

东周末年,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孔子以在野的身份振奋而起,通过对人物的品评,来达到鼓励人、批评人、订正名分、改变世风的目的,这是观人术流行于民间的开始。

到了三国时代,人物鉴评非常流行,对人物的发展举足轻重,以至许劭等人每月品评人物一次,并不断地改换题目,称为“月旦评”,并形成风俗;以至连曹操这样的人也不得不借助“月旦评”,凭着“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评价而平步青云。在曹操的治下,陈群还创造了“九品中正制”,主要内容是由各郡推选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人才按才能评定为九等,以供州郡政府任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刘劭写了《人物志》一书,全面地总结了历史上的观人术,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是中国观人术的一部专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至于晋代名士间的互相品评,以及通过文章、书法、绘画来鉴评人物的做法,往往寥寥数语,精妙传神,而且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心驰神往。

中国历史上的观人术虽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只存于观鉴的人而罕见专著,不像经学那样立有学官,有博士进行专门的传授,也不像其他学问那样,有专门的著作来记载它的历史。而本书则以“观人”二字立题,对有关的内容分门别类,条分缕析,对古人的观人经验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归纳出一系列具体方法,提出一系列真知灼见,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一门真正的学问。可以说,本书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观人术的优点,而且是中国观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此外,本书还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资料异常丰富翔实。作者雄视千古,从二十四史和百家著作中广征博引,并且每条资料都经过了反复推敲,其中不但有许多精辟的议论,更有许多隽永的小故事,读来口齿留馨,经久难忘。从这个角度看,本书可以说是中国观人术的第一部历史。

二是立论平正严谨,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作者所说的观人术,与中国古代的相人术不是一回事。作者具有现代科学的眼光,能够在深入古籍的基础上跳出古籍,摒弃相人术中的迷信因素,从而保证了本书在学术上的纯洁性。

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称为秦镜,可以照彻人的五脏六腑。一个人是善是恶,才干如何,乃至一个念头的善与恶,只要拿秦镜一照,都会立见分晓。古时候公堂上写有“明镜高悬”字样的匾额,就出于这个典故。如果读者朋友也想得到这样一面镜子,以便把有德有才的人尽数纳入彀中,把缺德少才的人排除在一定的范围之外,并对不同的人分别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以成就宏伟的事业,那么,建议您不要错过本书。

孙政治

2008年9月于大观园

内容摘要:

  所谓观人学,相当于今天的“人才学”,就是通过一个人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先天资质、个性、智慧,以及人生各阶段之运势吉凶,还可以透过它促进人际沟通与相互合作。  观人学在中国由来已久,先圣先贤早有论述,如孔子九徵、太公八证、诸葛亮将苑等,其观人察物无不各显神奇,验人如神。本书条缕分明,通俗易懂,实用而不落空谈。其作用主要在五个方面:一、任用人才;二、辨别奸伪;三、选择官职;四、结交朋友;五、自我品鉴。  观人学实际上就是“官人学”,是一本观人、识人、用人的经典著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层案头书。  上篇述观人术之原理。自邃古至近世,皆论其推演之迹,而此术之功效,亦郑重著之。  中篇叙观人术之实用。或混合而究,或分别而言,或比较而谈,皆观人之妙用,而臧否之玄要。  下篇集观人术之评论。综合疑似、谬误、变通诸迹而一切廓清疏析之,俾归实用而不落空谈。  本书采集古籍,清省典雅,风鉴星度之说,绝未阑人。【作者简介】  邵祖平,字潭秋,民国时期学者,生卒18981969年,江西南昌人。精通典籍,学识渊博,曾执教于多所知名大学。本书即于其供职浙江大学期间写成,初版于1931年。其纵观古今,旁搜远绍,引征遍及儒、道、法、墨等诸家之说,涉及经、史、子、集之书百余种而成。作者眼光高远,胸怀广阔,思维清晰,对于古代典籍非常熟稔,信手拈来,加之对于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怀着极负责任的态度,因此文献抉择异常精当。该书是文士派命相学的经典之作。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观人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大成国学丛书
9787501237104
如需购买下载《观人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世界知识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9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观人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于201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C96-092 的主题关于 人才学-中国-古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