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义范畴论

现代汉语词义范畴论

张道新, 董宏,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56.0

书籍简介:

本书稿运用语义学、认知理论、逻辑学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古典范畴理论,探讨了现代汉语词义的范畴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词义的范畴性和结构性对词汇、句法和修辞等语言现象的作用等问题。书稿有如下特点:第一,将词义置于语义学、认知理论,以及范畴理论和逻辑学的背景下来考察,避免了单纯使用传统词汇学方法的分析不精微的弊端;第二,提出了词义的范畴性和结构性观点,为词义的分析找到了基本的逻辑思路;第三,使词义分析具有了科学特征,避免了经验主义特征;第四,探讨了词义现象以及词义对句法和修辞现象发生作用的逻辑原理;第五,提升了词义对句法和修辞现象的解释力,为句法语义、意义修辞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词义的知识本质

第一节 词义的来源是知识

一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词义的根源

二 人的生存意志与享受意志是词义的精髓

三 词义形成的路径和形态

第二节 词义内容的三重性

一 认识意义

二 认知意义

三 语文意义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对词义研究的价值

一 关于“范畴”

二 “实体-属性”说明模式

三 词义的范畴性和结构性

第二章 现代汉语词义范畴:实体义

第一节 物质性实体义

一 自然物质性实体义

二 人工物实体义

第二节 精神性实体义

一 感知义

二 知识义

三 欲望义

第三节 事件性实体义

一 自然事件义

二 社会事件义

第三章 现代汉语词义范畴:属性义(上)

第一节 时间义

一 时间义的形态

二 时间义的次范畴

第二节 空间义

一 空间义的形态

二 空间义的次范畴

第三节 运动义

一 关于“运动”和运动义

二 状态型运动义

三 关系型运动义

第四节 性质义

一 关于“性质”

二 性质义的次范畴

第五节 形态义

一 关于“形态”

二 形态义

第六节 数量义

一 关于“数量”

二 数量义的次范畴

第七节 功能义

一 关于“功能”

二 功能义的次范畴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词义范畴:属性义(下)

第一节 结构义

一 关于“结构”

二 结构义的次范畴

第二节 程度义

一 关于“程度”

二 程度义的次范畴

第三节 方式义

一 关于“方式”

二 方式义的次范畴

第四节 关系义

一 关于“关系”

二 关系义的次范畴

第五节 范围义

一 关于“范围”

二 范围义的次范畴

第六节 结果义

一 关于“结果”

二 结果义的次范畴

第七节 尺度义

一 关于“尺度”

二 尺度义的次范畴

第五章 现代汉语词义结构

第一节 词义结构

一 词义结构的含义

二 词义结构的建构

三 词义结构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四 词义结构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实体词的词义结构

一 自然物实体词的词义结构

二 人工物实体词的词义结构

三 事件性实体词的词义结构

四 精神性实体词的词义结构

第三节 属性词的词义结构

一 运动属性词的词义结构

二 性质属性词的词义结构

三 数量属性词的词义结构

四 状态属性词的词义结构

第六章 现代汉语词义的变化与衍生

第一节 词义变化的形态

一 词义变化的基本形态

二 同一词形的词义变化

三 基于同一范畴的词义分化

第二节 词义的内涵性衍生

一 词义内涵性衍生的认识动因

二 词义内涵性衍生的认知机制

第三节 词义的外延性衍生

一 外延性衍生的机制

二 外延性衍生的谱系性

第七章 属性聚焦:现代汉语复合词的造词机制

第一节 “属性聚焦”是复合词造词的认知机制

第二节 词形对词义结构的反映方式

一 本义化

二 隐喻化

第三节 词义结构与词长的关系

一 关于词长

二 词长的变化

第八章 现代汉语复合词的语素义及其范畴性

第一节 主谓型复合词

第二节 述宾型复合词

一 述宾型复合词的词义范畴

二 述语语素的意义范畴

三 宾语语素的意义范畴

第三节 状中型复合词

一 状语语素的时间义

二 状语语素的空间义

三 状语语素的形态义

四 状语语素的方式义

五 状语语素的范围义

六 状语语素的数量义

七 状语语素的程度义

八 状语语素的动因义

九 状语语素的尺度义

十 状语语素的机缘义

第四节 定中型复合词

一 定语语素的主体义

二 定语语素的时间义

三 定语语素的空间义

四 定语语素的功能义

五 定语语素的结构义

六 定语语素的运动形式义

七 定语语素的形态义

八 定语语素的数量义

九 定语语素的评价义

十 定语语素的范围义

十一 定语语素的客体义

十二 定语语素的类属义

十三 定语语素的关系义

第五节 述补型复合词

一 补语语素的时间义

二 补语语素的处所义

三 补语语素的变化义

四 补语语素的结果义

五 补语语素的程度义

第六节 联合型复合词

一 同指

二 合称

三 兼具

第九章 现代汉语复合词的形态义语素

第一节 形素

一 形素的表达类型

二 形素的表义方式

三 形素的语法分布

第二节 态素

一 态素的表义类型

二 态素的意义范畴

三 态素在复合词中的语法分布

第十章 现代汉语复合词语素的“名属相指”现象

第一节 “名属相指”的逻辑机理

第二节 “以名指属”

一 “以名指属”的意义范畴性

二 实体名素的结构性分布对语素义的制约性

第三节 “以属指名”

一 属性语素的择取理据

二 “以属指名”的指称功能

三 “以属指名”的意义范畴性

第四节 “名属相指”现象与词典释义

一 “以名指属”复合词的释义

二 “以属指名”复合词的释义

第十一章 现代汉语词语组合的意义耦合机制

第一节 什么是词义耦合机制

第二节 耦合机制的逻辑原理与过程

一 同一律与不矛盾律是耦合机制的逻辑基础

二 词义结构的互显

三 词义结构的篡改

第三节 耦合机制与语义断桥

第四节 耦合机制与词语组合形态

一 同一性组合与悖谬性组合

二 简单组合与复杂组合

第五节 耦合机制对语法语义现象的作用例析

第十二章 现代汉语动词词义与句法结构

第一节 动词的词义结构

一 动词的语法结构类型与运动意义

二 动词词义结构的两种类型

第二节 动词的词义范畴

第三节 动词对句法成分语义范畴的制约性

一 动词的相关句法成分

二 动词对直接句法成分语义范畴的制约

第四节 动词与主体范畴

一 对实体范畴的制约

二 对数范畴的制约

三 对性范畴的制约

四 对类属范畴的制约

第五节 动词与客体范畴

一 对形态范畴的制约

二 对类属范畴的制约

第六节 动词与方式范畴

一 智能型制约

二 自然型制约

第七节 动词与时间范畴

一 恒常性制约

二 非恒常义制约

第八节 动词与空间范畴

……

第十三章 现代汉语词义与意义化修辞格

第十四章 现代汉语词语尺度义范畴及其词义阐释作用

第十五章 现代汉语物质实体名词的内涵性与外延性词群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现代汉语词义范畴论》运用语义学、逻辑学、认知理论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古典范畴理论,阐释了现代汉语词义的范畴性和结构性,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词义范畴和词义结构对词汇、句法和修辞等语言现象发生作用的逻辑原理。《现代汉语词义范畴论》的读者对象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对外汉语教师和外国留学生。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现代汉语词义范畴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39363
如需购买下载《现代汉语词义范畴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现代汉语词义范畴论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H13 的主题关于 现代汉语-词义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