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样板戏

革命样板戏

师永刚, 著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50.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分析“革命样板戏”产生历程、样板戏的戏剧特色以及与时代关系的通俗读物。作者为凤凰周刊主编师永刚。因为该周刊社拥有大量样板戏时代的图片版权,所以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史料性。在文字方面,作者只是进行具学术特色的文本分析,未渗入主观色彩,因此不存在政治问题。

作者介绍:

师永刚,画传创始者,《世纪华人画传丛书》的策划与发起者、曾策划编著的《蒋介石画传》《宋美龄画传》《邓丽君画传》《三毛私家相册》等丛书在中国掀起画传热潮,发行总量超过百万套。畅销书《蒋介石:1887-1975》上下卷、革命说明书系列作者。现为香港《凤凰周刊》杂志主编。

书籍目录:

序样板戏:历史的上游

第一幕:

样板戏·表演史

第二幕:

2012年的样板戏八大样板戏的后现代叙述

第一卷:《智取威虎山》

1947年的无间夜宴

第二卷:《红灯记》

1940年的人际关系学

第三卷:《白毛女》

除夕与芭蕾的幻象

第四卷:《红色娘子军》

像山花一样灿烂的烟花

第五卷:《沙家浜》

智斗之后是征服

第六卷:《奇袭白虎团》

1953年的朝战大片

第七卷:《海港》

让梦想照进现实

第八卷:交响乐《沙家浜》

琴声交响:革命总有后来人

附:第二批样板戏

第三幕:

记忆·混搭·提示:后现代语境中的“样板戏”

附:样板戏·不完全大事记

后记致敬书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还原1967年被命名为“样板戏”的八个剧种。把每一出戏具体的背景和详情进行配图讲解,全文又穿插了戏外一些虚构的场景,用一种历史与现代结合的手法讲解这种风靡一时的艺术形式。图片还原的严格模式足以使不熟悉那个年代的人感到震惊,也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某个标版,因为这样的“样板”对于80后甚至更年轻的新锐群体来说是陌生的、不可思议的体验。

这些曾在回忆中成为某种盛典的戏剧,汇集了最多的批评与喜爱。批评样板戏与喜欢样板戏的人正在成为一个有趣的群体。批评者一直警惕样板戏的政治属性,喜欢者则把样板戏当成某种经典。而这些争议似乎只属于某个特定的时代或者某些特指的世界。

关于样板戏的记忆正在成为中国人无法回避的话题。在今天,那熟悉的旋律仍间或回响在我们的耳边:或在官方的庆典舞台上,或在民间无意的哼唱中。毫无疑问,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生活仍然与“样板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性质和意义错综复杂,让人一时难以索解。我们无法证明那些批评者,就是某些知识分子对待“样板戏”的真实态度,但从表面上来看,他们(与官方和一般民众相比)似乎更倾向于否定。在某些知识分子看来,“样板戏”往往就代表产生它的那个年代,对“样板戏”的否定也就意味着对那个年代的否定。《革命样板戏:1960年代的红色歌剧》还原它,把每一出戏具体的背景和详情进行讲解,为现代人理解“它到底是什么”提供某个角度。

《革命样板戏:1960年代的红色歌剧》充斥着一种怀旧的情绪,配合大量的史料性的图片,勾起现代人对于那个充斥着“革命”一词的60年代的回忆和重拾。

编辑推荐:

当我们仰望历史的上游,仰望伤痕累累的历史的时候,它们是什么?
遥远的样板戏,作为一种影响过某一时代的艺术样式,也成为深刻制造了一代国民气质的某种文化力量。有的时候它面目模糊,甚至几乎根本就不是戏剧。有的时候,它如同经典,根本就是国民传统与文化的某个传承。但它真的是什么?
现代年轻人中流行的词汇,个性、张扬、自由、文艺范、平等……
1960年代末的年轻人最喜欢的词,革命、激情、信仰和忠诚……
过去与现代在这本书里交织在一起,这是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一次集体的青春记忆,也给那些不了解或者正在遗忘那段历史的人们一个重新看待过去和未来的方式和角度。
海报: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革命样板戏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2347946
如需购买下载《革命样板戏》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发展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 400 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革命样板戏是中国发展出版社于2012.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821 的主题关于 革命样板戏-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