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政治

生命政治

曹保印, 主编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思想中国》是“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听顶级学者作报告”系列图书,是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国家图书馆共同组织的华睿讲堂的精彩讲座汇集。华睿讲堂自开办以来,吸引了海内外顶级专家、学者免费担任主讲人、评论人和主持人。讲座内容均为当下中国最重大的问题,形式新颖、活泼、互动性强。

书籍目录:

序.给智慧一个场域

前言.浓缩思想精华

清醒认识艾滋病

现在开讲

艾滋病在中国不是什么问题

艾滋病是病毒带来的灾害还是发展中的问题

艾滋病的影响究竟是什么

艾滋病是一种标识

摆在我们面前的究竟是什么问题

健康权给政府设定了积极的责任

从社会学家的角度看问题

现场问答

NGO的力量与防治艾滋病

如何看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权利

艾滋病挑战的更多的是价值取向

艾滋病人关押与美沙酮替代问题

律师能够为艾滋病患者做些什么

艾滋病问题比艾滋病病毒的祸害大得多

必须立足于中国来解释艾滋病问题

“重视”之后可能善治也可能恶治

艾滋病和医疗卫生保健是一回事

尽能力去做,我们问心无愧

健康保障在中国:挑战与机遇

现在开讲

什么是健康保障

健康为什么重要

改善医疗服务并非一竞争就灵

健康保障的功能、意义和方法

健康公平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中国健康保障制度的历史发展沿革

健康保障在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

学者对话

政府本身就是保障公平

为人创造好的生活环境是发展的最终目的

现场问答

救助确实取决于你怎么做

社保基金过多沉淀不是好事情

抓住“千年发展目标”的历史机遇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要划分三个世界

哈佛大学从来没有抽过中国农民的血

大病需要整个社会的资源提供帮助

保险公司要给投保户提供医疗技术服务

人民的健康也是硬道理

现在开讲

卫生总费用大幅上升,中国公共卫生状况改善不大

迷信经济增长和市场是两个误区

政府失职和市场失灵

医疗卫生防疫体系的瘫痪

卫生保健严重不公平

医疗机构效率下降中国的公共卫生要吸取两个教训

学者对话

中国人得了美国病

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非常严重

迷信高科技和公共卫生市场化助长疾病传播

好的地方继承,不好的地方就扬弃

现场问答

所有人都要关心社会公正问题

要把中国目前存在的现象纵向、历史、横向地比较

是政府管得多,还是市场化不足

最原始的药,可能是最好的药

最重要的是公众舆论影响

乙肝患者的支持者应成立非政府组织

政府被捕获将是非常危险的现象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

现在开讲

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

研究型大学的标准是什么

世界一流大学必备的精神气质

大学的兴衰和大国的兴衰密切相关

学者对话

大学应该培养通才还是专才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大学校长

现代大学制度对大学有什么影响

大学自治对一流大学的作用是什么

现场问答

大学与本地学生的关系

制定大学课程权与大学改名-

网络的兴起代替不了传统大学

多元化办学与大学排行榜

社会力量: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强动力

现在开讲

社会资本:人际关系的投资

社会资本对未来的决定性

社会资本启动中国农村改革

社会力量、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互动

城市社会网:位置越高对社会资本要求越高

抓住社会动力的重要性

学者对话

社会资本解释社会变迁

社会资本将如何影响中国改革进程

一段别有意味的插话

社会资本与西部开发、国企改革

社会资本与马太效应

动员资源的能力预示着释放资源的能力

社会的资本是一个借用的东西

我们将来何去何从?

中国缺少信任缘于社会网密度小

大邱庄的例子是不是太特别了

现场问答经济运作本身是一种社会行为

我们总得给弱势群体制造一些梦

社会资源化会不会延迟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国人的思维之道

现在开讲

推动“文化”大革命的四个理论基础

我们是怎么认识行为的

心理学家研究文化的着重点

中国文化对中国人因果关系分析的影响

中国人对相关关系分析的特点

中国人的责任判断太受结果的影响

中国人对矛盾信息判断的理性与非理性

中国人对外界事物的知觉受环境影响很大

中国人做经济决策的特性与特点

中国人社会认知特性的现实意义

学者对话

心理学是不是科学

现场问答

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国外心理学三大领域的区别

我们太注重身份,太注重社会评价

责任判断:动机与结果

竞争社会下的心理暗示与自我调节

管理:强调共性还是强调差异性

弗洛伊德不是心理学大师

样本、价值预设与理性思维

心理学是经济学的基础

中国人为什么爱说假话

差异和共性

跋.从“华睿讲堂”看公众传播收入这个集子中的学术报告,是一些大学的机构在大学之外  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大学  按照这些报告中的一个报告人丁学良教授的说法,没有一流的大学,就没有一流的国家。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没有一流的国家图书馆,也就没有一流的国家。我们现在的大学和图书馆还都不是一流的,但我们正在努力。

说到大学,当我在1999年走进清华大学的时候,就想起了当年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教授的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梅先生是我的长辈(他的夫人是我奶奶的妹妹,我称他五太姨夫),作为晚辈,我和我的朋友们斗胆说一句,梅先生的话拿到今天尚觉不足。在今天,大学,既非大楼之谓也,也非大师之谓也,乃制度之谓也。没有良好的制度,就出不来大师;有大师,你也容不下。

我们说:大学,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化的自由空间,它使学问有各自的场域,使各种思想纵横驰骋,相互启迪,相互搏击,诸多的“无用之学”和“有用之学”即形成于此。

大学又是一个遵循着与社会、与国家有不同规则的地方。大学当然是开放的,但大学和社会和国家之间应有一道无形的墙(而不是现在我们这里这样的有形的墙),它保障了在这道墙之内可以有着与外面不同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评价规则和理念。

大学中的教授走出大学,到大学之外的国家图书馆去作学术报告,是走向了一个公共场所。因此,我们说,我们的“学术报告”是一个公共平台,在这里,听教授讲的,不是他的学生,而是公众。他不是讲给本学科、本专业的人听的,而是讲给诸多的非本专业的,学识、主张、年龄、身份、专业背景和职业各不相同,但却都关注问题,愿意体验思维乐趣,参与思想论争的形形色色的公众听的。凡参与过我们的“学术报告”的人都知道,我们的会场布置和会议程序与其他报告是不同的:报告人并非居中上坐,面对听众,而是和评论人、参与者三方对坐。报告设一个主持人  在很多时候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周孝正教授,有时也是我  穿插于报告人、评论人和其他参与者之间;一般每次均由报告人先讲,然后评论人给出评论,评论可能是对报告人论述、主张的回应、质疑,甚至是批判,也可能是评论人自己对相关问题主张的阐释,或者是基于报告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就是参与人提问或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问可以是向着报告人的,也可以是向着评论人的。这之中,人们相互交流、争论,思想的撞击由此形成,不同主张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启迪也由此显现。

“学术报告”还有两个名称:一是“华睿讲堂”,作为教授,太需要自己的讲堂了。我们的讲堂借地国家图书馆五楼多功能厅,容200人,有时门外都是人,要拉扩音器出去;有时人很少,但摄像和速录使其后想知道报告内容的人仍可分享。多功能厅已显老旧,我们借用它时,就给了智慧一个场域。

另一个名称是“月涵先生学术文化讲座”,“月涵”是梅贻琦教授的字,2000年与他的公子祖彦先生相约再为清华做十年事,这个“学术报告”就是计划中的诸项之一。称之为“月涵先生学术文化讲座”,是不忘月涵先生掌清华时的大学。祖彦先生已辞世,我苦苦撑着这个学术报告,也是为表对前辈的忆念和尽对后来者的一点责任而已。

“学术报告”初设时,由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和社会学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中国青年报《青年参考》编辑部、中国教育电视台《学术报告厅》、国家图书馆信息咨询中心联合举办。后,由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公众传播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北京社会学学会、国家图书馆信息咨询中心联合举办。

感谢诸多的前辈和朋友们  他们都是今天学术界不可多得的精英,是关注着这个世界的有良知的学者  参与我们的学术报告,做报告人或评论人。

希望我们的学术报告能持续下去,使更多的人受益。2006年6月,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李■教授将华睿讲堂的具体工作交给我。于是,我经历了承办麦可.布洛维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席德立教授(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凌瑞骥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程曜教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报告的具体工作,体验了聆听一流学者的讲述,及他们和作为评论人的诸多同样是一流的,但又分属不同学科的学者的对话,以及这些报告人、评论人和作为报告的参与入的公众的对话和交流的乐趣。这是一种培养我们的问题意识的过程,由此,感觉到我们以往真的少有有意识地、持续地独立思考,少有与不同思考者的思想交锋、对话、交流、沟通,少有要主动听取和理解与自己不同的思考和主张的愿望;加之我在工作中与传媒、网络各方的联络,更感到要为这种多样性的思考与思想交流提供良好场域的必要。

国家图书馆是一个公共空间,寒来暑往,华睿讲堂的报告在这里举办已经有六年了,正是在这六年的基础上,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公众传播部愿意把这项工作更有计划地做下去。我也愿意在这之中尽到我的力量,以使更多的人能主动地思考,注意聆听别人和自己不同的思考;关注人,关注社会。

为此,我们还将以更多的方式为大家的分享和参与提供更好的条件。

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起到一种桥梁的作用,连接不同的思考者  学科、主张各不相同的专家与公众,连接不同的思考,连接共同的关注。

苏雨桐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清华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公共传播部如果您也期待与报告人和评论人面对面地交流、倾听他们的思想,请与我联系。

邮箱:suylJtong0623@hotmail.com

内容摘要:

  生命政治学不仅建立了救济机构,而且还有更敏锐的机构,比既庞大又不能面面俱到的机构在经济上合理得多。某些活动和首要的干预领域、知识领域和权力领域:出生率、发病率、各种生理上的无能,环境的后果,正是关于这一切,生命政治学抽取其知识并确定干预和权力的领域。
  讲演之所以能够达到这个效果,就是因为讲演本身,浓缩着世界顶尖学者思想的精华。  而这种思想的精华,又以一种贴近大众的形式传递出来。所以,身在讲演现场,不管你是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还是大学生,或者只是一名普通公民,都可以在轻松愉悦之中,享受这场思想的盛宴。这种“听读”与“阅读”相比,更立体、更真实、更轻松、更灵动,即便闭上眼睛,思想的甘泉也将源源不断地滋润你的心灵。真的,这是一种享受,一种美妙无比的精神享受。
作者简介:  曹保印,《新京报》资深编辑,评论员。曾在《教育时报》、《教书育人》等报刊开设过新闻评论、心理咨询、民族文化研究等七个专栏。已在《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南方周末》、《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评论作品500多篇,其中多篇被中学语文教材、杂文选集收入。著有《直击中国教育底线》、长篇小说《草根儿》,主编有《精神历程》、《河南省小学法制教育读本》等,编著有《寓言故事》、《智慧故事》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生命政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思想中国
9787504351586
《生命政治》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40 印数 8000

书籍信息归属:

生命政治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于2006.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16 的主题关于 演讲-世界-选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