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佛心

日常生活中的佛心

辛然, 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9.8

书籍简介:

本书是带领人们走进生活禅的书。在禅宗历史、公案的述说中,作者更强调在浮躁的当代社会,生活禅对人们心灵的滋养、禅的生活智慧,以及如何以禅的智慧面对生活、生命。通过此书,读者可以真正领略禅的韵味和奥妙。

书籍目录:

代序禅是一枝花

第一篇清净自然

处处皆佛

贪嗔勿取

迷途与忘我

敬钟如佛

沙弥开悟

弥勒修佛

放下屠刀

僧抱秀女

拨火悟道

香严击竹

即心是佛

顺其自然

诗偈论道

沉默大师

快乐之道

执象而求

种因得果

第二篇放下随缘

禅德惠愚者

良师益语

园头育苗

去除心中的枷锁

水车与禅道

即心即佛

万物皆有机缘

正字与反字

心无外物

海纳百川

了却万千烦恼

象义之辩

度人先度己

来去了无期

苦等无缘法

第三篇明心见性

仁者无敌

学无止境

滴水明智

一宿悟理

法远活佛

棒下悟禅

无风起浪

当头棒喝

洒脱生活

祖师西来意

形变性不变

禅道遁形

禅无处不在

知错就改

救世济人

炷香增福

第四篇天心月圆

人生的良药

铜镜人生

浪子回头

金刚不坏身

晒躯壳的人

祸兮福兮

适时多变

放下即自在

提灯盲者

脚下的宝藏

祥和三字

人生碌碌为谁忙

识得自性

佛说吉祥草

运由习性定

佛光盈胸间

定信如顽石

实满勿须言

前言

禅宗,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心法,与中国文化精神结合,形成中国佛教,融化古印度佛教哲学最精粹的宗派。中国文化,儒道二家之学为二大主流,如黄河长江,灌溉全国,久已根深蒂固。佛法在后汉、两晋、南北朝间,陆续输入。初期翻译教典经文,名辞语句,多援引老庄或儒书。外来法师如鸠摩罗什,翻译名言,必与此土思想文字,比类发明。什师门下高弟,如僧肇、僧睿辈,名僧道安师弟,以及慧远诸公,皆学问渊博,贯串古今。影响所及,梵语佛法,形成中国化者,势所必至。禅宗本为教外别传,不立语言文字,直指见性之学,一变再变,而成中国特有之宗风,亦理之所必然者。

在佛学中,“禅定”是大小乘共通行持修证的方法,“禅定”的原名为“禅那”,又有中文的翻译为“静虑”,后来取用“禅”的梵文原音,加上一个译意的“定”字,便成为中国佛学惯用的“禅定”。禅宗,虽然不离于禅定的修证,但并不就是禅定,所以又名为心宗,或般若宗。心宗是指禅宗为传佛教的心法,般若是指唐代以后的禅宗,注重般若(智慧)经,与求证智慧的解脱近世以来,欧洲学者,又有名为达摩宗的,为从印度菩提达摩大师到中国首传禅宗而命名的。

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宗派,它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因为不一定需要文字,所以传到中国以后,就成为中国文化式的佛教了。如果说它是佛教的革新派,那也并不准确,因为它既没有革个什么,也没有新兴个什么,它的宗旨和修行途径,既没有变更本来佛法的面目,也不是中国自己所创造的,只是把印度传来原有的佛教制度,确实痛快地改变一番,既可适合中国文化的民情风俗,又从此建立一个新型的中国佛教气象,而且影响后世各阶层的社会规范。可是它正如佛陀所教的寂默一样,虽然在中国社会里,作了一番伟大的事业,却仍然默默不为人知,但就中国禅宗所创立的制度来说,它对佛法,果然作了一件不平凡的事,同时,对于中国的各阶层社会,也奠定了后世组织的规模。

禅宗固然是中国佛教的,中国佛学的特色,但从释迦牟尼所创立的整个佛学的体系而言,它的基本宗旨,与最高的目的,并非因与中国文化融会以后,就根本推翻了释迦佛教的主旨,只是在教授法的方式,与表达最高真谛的言辞与方法,产生一种中国文化特出的姿态,而且渗合借用儒、道两家学术思想的名言和作风而已。因此研究禅学,若不全面了解佛学大小乘的学理,遍览经、律、论三藏的经典,明白中国各宗佛学的大义,以及不通佛教修行求证定慧的方法与工夫,只取禅宗的机趣而言,必然不能触及其中心的宗旨与道果,至少,会落在愈走愈偏,愈学愈仄的情况。况且现代印度瑜伽术等类似禅定的工夫,已经普遍展开,在世界各国传布,如果讲禅宗毫无实际的修证经验,恐将被人唾弃,认为是清谈欺世的谎言而已。倘是一个立心学禅的学人,应抱“遁世不见知而无闷”,“确乎而不可拔”的宗旨,决不要因为举世谈禅我亦谈,不肯真诚向学,只图“曲学阿世”,以博取一时的虛誉,那就于人于己,都有莫大的损失了。总之,千万不要忘记,禅宗以证取涅槃妙心,了脱生死而超然于物外为主旨,岂可离了佛学的教理,而徒托空言而已。

本来佛法与禅悟,是属于智慧的造诣,聪明才智,到此一无用处,然而具备真智慧的人,究竟又有多少?如果动辄以六祖自比,早已失其谦虚之德,已经充满了矫慢之情,那与禅宗的宗旨,适己背道而驰了。何况释迦说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宗旨,却在他说过无数的经典以后,才提出这个扫荡执著文字名相的家风,他并非根本就不用文字而直截了当地立此宗旨,这点须要特别注意。总之,佛法与禅宗,都是因时因地适变的教学方法,凡是真智慧人的作为,成功各有千秋,大可不必刻舟求剑,致有回首茫然的结果;不过为学为道,必须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做去,先求人乎其内,才能出乎其外,否则,浪费一生学力,那就太可惜了!

内容摘要:

  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宗派,它是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它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心法,与中国文化精神结合,形成了中国佛教,是一个融化古印度佛教哲学最精粹的宗派。该书对佛学学理及佛学的大义进行了全面的讲解,旨在让读者对佛学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中国佛学的特色,它的基本宗旨,与最高的目的,只是在教授法的方式,与表达最高真谛的言辞与方法,产生一种中国文化特出的姿态,而且渗合借用儒、道两家学术思想的名言和作风。研究禅学,若不全面了解佛学大小乘的学理,遍览经、律、论三藏的经典,明白中国各宗佛学的大义,以及不通佛教修行求证定慧的方法与工夫,只取禅宗的机趣而言,必然不能触及其中心的宗旨与道果。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日常生活中的佛心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1340387
《日常生活中的佛心》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西安出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9.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日常生活中的佛心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7.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946.5-49 的主题关于 禅宗-通俗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