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5.0
现代艺术界的兴起是审美现代性问题中一个重要的维度。它随着行为艺术、现成物艺术等后现代艺术的兴起而浮现,并在人们对作品为何能成为艺术品的思考中日益明晰。这意味着当前的艺术研究不再局限于艺术品本身,而扩展至艺术实践所发生的现实语境,它的体制结构及其与艺术家的复杂关系。本书采用跨学科视野,从后分析美学家丹托、迪基的艺术界理论入手,与文化社会学领域的最新成果相结合。
前言
第一部分美学视域的超越“艺术界”理论
第一章艺术品资格问题的出现
一“艺术是什么”与现代美学体系的形成
二对“本质”的颠覆
三复兴还是重构?
第二章丹托与“艺术界”理论
一艺术识别及命名
二阐释变形的中介
三理论的氛围
第三章艺术的体制理论
一艺术品的关系属性
二艺术品的“类别意义”及其悬搁价值的立场
三“授权”与艺术体制特性
四艺术界框架与惯例
第四章当代艺术哲学:从内结构到外结构
一卡罗尔的辨别艺术观与外结构转向
二当代美学的新特征
三作为新范式的艺术界理论
第二部分艺术观念的生产与再生产
第五章作为关系网络的艺术界
一艺术界理论新的机遇
二作为关系网络的艺术界
第六章论艺术界的合作协商及其惯例机制
一艺术观念与艺术界惯例
二惯例合作机制及艺术界结构
三艺术机构及惯例的生产与再生产
第七章艺术界的冲突与区分机制
一艺术观念作为象征性边界
二文化分层被隐蔽的权力结构
三权威的争夺
第八章艺术界的声誉与信仰机制
一声誉的生产
二信仰的生产
三声誉与信仰的再生产机制
第九章命名
一语言的魔力
二命名的社会属性
第三部分作为弱体制的艺术界
第十章美学与文化社会学的交融对艺术界的一种弱体制性解读
一弱体制性与艺术界
二弱体制性与艺术
第十一章艺术界体制及其自反性
一艺术界体制的形成
二艺术界体制的自反性
第十二章现代性视野中艺术家及其艺术体制
一有关艺术家的两种想象
二体制与个人的张力关系
三创造性实现的条件
四艺术家身份的双重性
参考文献
人物译名对照表
词汇译名对照表
后记
本书是对后分析美学有关艺术界的问题所提出的一个极有特点的观念的中国式的理论回应。自美国哲学家丹托“艺术界”理论问世之后,有关何谓艺术的讨论便转向了艺术界体制、理论、批评和行为者的分析。换言之,何为艺术并不简单地取决于艺术品本身的特质,而是更多地依赖于艺术界中的各种体制性因素和行为者如何赋予物品以艺术品的“资格”。作者不仅分析艺术界理论本身,也力图解析出它的现代性意义及其对美学发展的影响,从中透露出对美学理论未来发展可能性的某种判断。 现代艺术界的兴起是审美现代性问题中一个重要的维度。它随着行为艺术、现成物艺术等后现代艺术的兴起而浮现,并在对作品何以被承认为艺术的思考中日益明晰。这意味着当前的艺术研究不再局限于艺术品本身,而扩展至艺术实践所发生的现实语境,它的体制结构及其与艺术家的复杂关系。本书采用跨学科视野,从后分析美学家丹托、迪基的艺术界理论入手,与文化社会学领域的最新成果相结合。本书作者认为,艺术界理论的出现不仅带来了后分析美学在当代的转向,它也预示着从艺术界各节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反思艺术观念本身的新方式。并且,艺术界现代意义的核心在于其弱体制性特征,它使我们在直面艺术界体制规定性的同时,也不会忽视个人主体性的活力。【作者简介】 殷曼楟,1975年生,江苏扬州人,1995~1999年就读南京大学基础学院文科强化班,获文学学士学位。1999~2005年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学习,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从事西方现当代美学研究、文化研究。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艺术界”理论建构及其现代意义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审美现代性研究文丛 | ||
9787509708378 如需购买下载《“艺术界”理论建构及其现代意义》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