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杂文精选

2008年中国杂文精选

向继东, 选编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4.0

书籍简介:

本书精选2008年优秀的杂文若干篇。

书籍目录:

世相

混子

有尊严地告别人生

我们喜欢“彩排”

怎还拾荒养母

一位乡镇中心校长的记账单

“多次批示”说明什么?

评职称为何不让抓阄

“领导别墅”何以层出不穷

登报有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现在的教授都在研究些什么

我看“八十年代”

像吴冠中先生那样解放思想

不理解的崇拜

浪漫主义的“新闻眼

“暴发户”心态

三任书记一任不如一任

周正龙,一个小人物的悲剧

瞧瞧陈冠希是怎么做思想工作的

“愚人节”有什么好过的

话说官员带“陪读”

阎崇年被人掌掴的冷思考

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可怜丰都鬼难隐

学生会的“陷落”

点评郑筱萸的遗书

绯闻是大众的鸦片

打劫啦,严肃点!

欢乐的公务员

从“举国体制”到“全民体制”

“唱龙眼”与“净身”

请专家们爱惜自己的“羽毛”

是谁买贵了房子?

唐僧日记

冷过风雪

杂感

房子是囚人的

真实而生动的历史

石头上刻的字

学者们是怎样糟蹋白话文的

忽然想到说粗鄙化

样板戏入教材的“三宗罪”

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用语应该更新

新闻事实的真假比记者身份的真假更重要

一篇不及格的高考满分作文

“进课堂”二题

不许见证

保护伞比胡汉三更可怕

“道可道,非常道”新解

网上看帖需气度

司法不公的寒蝉效应

另一种眼泪

灾区公款游:官不畏民自逍遥

你们的良心在哪里

群众的级别

斯人之后多犬儒?

刘洪的自信来自哪里

批评者的赞美才有意义

让牛自由地交配对我们很重要

中国平安的危机公关

公民埃米莉与总统约翰逊

似是而非的观念

伟人也是凡人

拒绝消费苦难

随想

重申权利更须重建信仰

新闻制作法

卖奶、卖血和卖淫

别动不动就发起道德勒索

陆定一谈办报

官商不分是干群冲突之源

“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

传统文化中的慢毒

麻木即不仁

承认人性是一切政治的基础

对官员整容不能抱“平常心”

三好生评选是不尊重孩子

没有批评就没有学术和大师

管控媒体违反了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仪式的扩张

口碑是个风碑

犯罪的人与犯罪的狗

城市,你不可以这样!

我们的桂冠路线图

贾府失盗之后

假如江姐活到今天

谁是中国最可怜的人

爱国与害国

做人的文化问题

戒“红”

谁是地产界的“猪坚强”?

温故

过头话一例

被误读的“东亚病夫”

“五七干校”是个什么学校

“旧社会”的事

同科学开玩笑的时代

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

人能做主吗?

人话

想起了1957年的“左叶事件”

叶楚伧其人其事

两个军阀办教育

两种鲁迅

想起了段锡朋

良史不文过

兼职冠军蒋介石

差等生丘吉尔

以吏为师之类

“联省自治”曾是知识分子共识

以“空投柏林”的意志战胜雪灾

“奏折是最靠不住的东西”

一个“绐”字系乾坤

朱元璋“删孟”

鲁迅愿当“国学大师”吗

清朝文字狱阴影下的《红楼梦》

杀人与吃人

李鸿章看球

如果腐败入了军

康有为的背景与前台

慈禧太后的“问责”

人安为宝

新视点

解放思想必须克服祖宗崇拜

“教室里抢银行”只是思想自由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界线

控制行政成本须从约束权力人手

继承传统不能脱离时代

慎给暗杀唱赞歌

浙大的“教授治院”能走多远

断手背后是基础性秩序的沦陷

前言

什么是杂文?说法万千。有人说:杂文属文学。比较主流的声音也持这个观点。我却未敢苟同。

上世纪80年代,文学曾经很红火了一阵,凡识字者,茶余饭后,几乎开口即问读过什么小说,甚至征婚广告也不忘加上“爱好文学”。如今文学已成昨日黄花,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近十多年来,大牌的文学丛刊或文学期刊,生存艰难。尤其是有的省级文学期刊,几乎成了零发行,但因有一定的财政拨款支撑,刊物仍在办,阵地却成了几个同人的,自得其乐地玩着。记得在两年前的一个饭局上,我问一位在文学期刊供职的朋友发行如何,他伸出四个指头让我猜,我先是猜4000份,然后猜400份……,最后他告诉我:“邮局订数四份。”写这篇文字时,又读到《译文》停刊的报道,得知目前全国有上千种纯文学期刊,而能维持正常运转的不到一百种,发行量过万份的不超过十。种;一些省级文学期刊的发行量不过两三百份。缘何如此?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与我们的作家创作本身有关,另一方面与社会大环境也有关系人都变得浮躁了,生存压力加大,谁还有闲欣赏文学?可奇怪的是,杂文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最具代表性的是一本80年代末创刊的《杂文选刊》,由月刊到半月刊,再到旬刊,发行量已突破30万份。

为什么杂文一枝独秀?因为文学往往虚构,难免粉饰,而杂文却是直面生活。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它也许能使人得到一种发泄的愉悦;愉悦之余,或给人以启迪和希望,以及面对生活万象的勇气。有人说,杂文是处在文学边缘的一种文体。我觉得这是有道理的,否则就难以解释其“一枝独秀”现象了。

杂文现状如何?我的回答是:乏善可陈。在杂文萎缩的当下,一种叫“时评”的文体却大行其道,充斥着各大报的版面,煞是好看,但真正有见识者寥寥无几。正如叶匡政先生在《南方周末》撰文所批评的那样:“时评,正在成为一种脑残文体,而且塑造着一种脑残逻辑。读者面前堆满了文字,却依然找不到任何思想的出路。”杂文,尤其是思想、文采兼具的好杂文躲到哪里去了?难道真的是没有刊布出来的那些?

近读狄马先生一篇“关于随笔和杂文”的文字,颇有同感:现代杂文经鲁迅锻造以后,基本上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属于反抗者的文体,其主要是用讽刺的手法来批评社会现实,批评妨碍我们走向文明进步的陈腐观念。鲁迅先生学贯中西,博闻强记,将杂文之“杂”发挥得淋漓尽致,或借古讽今,或指桑骂槐,或声东击西,或言近旨远,往往信手拈来,皆成佳构……今人怎么学都不像。根源在哪里?狄马先生说

当今的杂文家因为读书太少,知识面窄,当然就谈不上建立知识

之间的广泛联系。因而大部分作者包括国内那些名头很响的作

者,做起文章来也只是就事论事,发一通牢骚,说两句怪话而已。再

加上篇幅的限制,也由于缺少理性思维的习惯,杂文就只能是凭一腔

道德热情,义愤填膺地说两句大而无当的“正确话”罢了。……久而

久之,在普通读者的心目中,杂文就是“砸”文,它的重要标志就是

怪怪地说话,杂文家就是牢骚满腹,见谁都不顺眼的主儿好像天

兄下凡的杨秀清。当然,这些痼疾有的是因为篇幅的限制,但更多的

是杂文家自身修炼不够,而非杂文的“原罪”。说到底,杂文是一门

级别很高的艺术。一个杂文家要想在尺幅之内表现出深刻的思想、高

超的见识,远非一般人想的那么容易……

我想,狄马先生这样说,也许并非主张“杂文高不可攀论”吧。杂文易写,而杂文又难以写好倒是大实话。杂文是带血性的文字,来不得半点的虚伪、矫情和做作。杂文家不是“天兄”,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徒”,但确实需要诚实和良知。

有网友说:“杂文是‘反动’的。它的‘反动’其实就是其固有的‘革命性’,杂文不喜欢歌功颂德,杂文的魅力就在于想人之未想、发人之未发的那种求异性思维,杂文从其诞生的那天起就已经决定了它的启蒙性、战斗性、修复性和重构性的社会功能。”此言似有夸大杂文作用之嫌,但其观点大体还是站得住的。

最后还得交代一下,这本年选不是文学,也不是美文,但是直面现实问题的。一切思考着未来的朋友,如果读了得到一点什么,就是对编者的最大安慰。

去年我把本书分成“世相”、“杂感”、“随想”、“温故”等五辑,有读者说这样分块好,阅读起来更方便。今年照旧,只是将最后一辑“新观察”改为了“新视点”,编辑思想没变,是想收录一些观点性的文章。恕我坦言,这一辑编辑难度最大,也最吃力,本来编了20多篇,但过五关斩六将,仅剩寥寥数篇了。是作者见解问题吗?不,作者多为饱学之士,或学者或名流大腕,也许是学问一流、说话技巧三流,大多过不了关口。我们的生活逻辑有许多方面是逆淘汰的,文章命运也如此。悲乎?噫嘻!

向继东

2008年11月25日于长沙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2008年中国杂文精选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5438881
如需购买下载《2008年中国杂文精选》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武汉出版单位长江文艺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4.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0

书籍信息归属:

2008年中国杂文精选是长江文艺出版社于2008.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1 的主题关于 杂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