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8.8
二三十年代,以周作人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人群体。他们既迥异于以鲁迅为旗帜的左翼知识分子,也不同于以胡适为代表的所谓知识分子。
八道湾十一号
京派营垒
狂士
真人
“鬼谷子”
老友
同路者
聪明人
弟子之一
弟子之二
弟子之三
弟子之四
京派将领
南国真人
一点涟漪
绍兴帮
聚会的场所
书肆之乐
六朝之风
平淡的文章
鉴赏家们
生活点滴
苦海
身边杂调
儒林内外
自己的文章
若远若近
友人之情
风俗研究
禁书问题
校园情调
看人的态度
北京的看客
激进主义
读书得怨
报刊文章
职业之忧
花鸟草虫
游戏与哲学
批评家言
旧道德化的生活
不革命
一厢情愿
翻译家
学问之道
明朝遗趣
伪高雅乎
学人的做作
语言的守旧者
两种冲突
杂诗杂调
文章之道
日记里的人生
模糊的面孔
“遇狼”的惊恐
谈吃之余
非道学
性心理学
女人的尊严
笑谈胡适
顾随的眼光
疯子的文学
苦茶庵里的笑话
下地狱
落水之后
苦路人生
翻案之心
知音者
晚年心境
苦雨斋余影
后记
前言
苦雨斋是周作人书房的名字。上世纪20至30年代,以周作人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人群体。他们既迥异于以鲁迅为旗帜的左翼知识分子,也不同于以胡适为代表的所谓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本书以随笔形式,并辅之以百余幅图片,自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这一文人群体的文化心理、价值选择、人生姿态和社会取向。
这一本书酝酿的时间已很久了,但下笔的时候,就迟疑起来。要写的人物,是那么异类,用传统的视角不行,但换了新法,又常常不得要领。在中国,写一个“叛徒”,是冒险的事,类似的书,不正受到种种指责么?所以,几年来,作者时断时续,观点呢,似乎也在渐渐修改,內心的冲突,从未断过。
但作者终于还是鼓足了勇气,想将自己的思绪,长久地沉浸在这个人的世界里。作者们中国人,是愿意以纯粹的方式打量他人的,似乎眼中,揉不得杂色。而这个世界,正是以杂色构成的。周作人之于作者,一方面在学识上是个参照,现代以来,像他那样博览群书的人,十分少见。另一方面,他的逆于常人的空漠,散淡后的绝望,让作者产生了熟悉的感觉,似乎那里,也映着作者们这代人的某些影子。中国的读书人,有许多徘徊在苦与乐、明与暗之间,內心流动的,就有周作人式的情调。虽然这一情调隐隐地含着灰色,但那不经意间闪动的意绪,恰好写着文人的宿命。
有一段时间,作者们的思想界是禁谈他的名字的,原因自然复杂得很,这里主要遇到了道德问题。后来思想解禁,周作人忽地又热了起来,其出版物,从历史的封尘里走了出来。作者自己,也正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这个远去的灵魂有了交流的机会。那时作者还在鲁迅博物馆工作,接触到《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心里为之一亮,好似久违了的朋友,在那温馨的文字里,感到了悠长的亲情。作者体味到了另一种情感,它像宁静的湖面涌动的波纹,给人浑朴的力量。作者发现了自己和他的某种共鸣,他的文字唤起了作者的一种长眠的情感,这些本应流出的情愫,不知为何从未开启过。那时作者暗暗地感谢着他,如果不是读了这类文字,作者还不会发觉自己存在着非冲动的、岑寂的审美偏好。实在地说,周氏提供给人的享受远不及鲁迅,倒是他的智慧表达式,那种不露声色的情感的喷吐,使作者看到了近半个世纪中国文化的某种缺失。而周氏的价值,或许正在这里。
在随后陆续地读解他的作品时,我对其精神的认识也慢慢地发生着变化。我感到了他内心的冲突、焦虑,以及思想的不能自我圆通。和过于的自我,以至于在“为己”与“为人”间的选择里,常常倾向于前者。他与鲁迅的反差,映出了他精神的原色,而这一色调对于血性的青年而言,是充满了暮色的。周作人在文坛的寂寞,实属必然。
由周作人出发,上溯历史,寻找中国文人的另一条精神脉络,对我而言是个诱惑。他与自己的友人和学生形成的文化沙龙,对今人都无不具有文化史的意义。苦雨斋之于现代中国,好像是一个异类的存在,它的孤僻、陌生、远离烟火,至今还受到蔑视。但现代史上悲剧的缘由,却被苦雨斋里的文人们,多少预示到了。那个沙龙里的忧患、内省,以及自得其乐,与中国的活的人生,其实也是大有关联的。
在被喻为边缘化的知识群落里,苦雨斋的影子是浓厚的。喜欢性灵小品者,是那么众多。我在张中行、钟叔河、邓云乡、舒芜那里,都能感到周氏的遗韵。周作人对读书人的影响是内在的,你读一读黄裳,难道看不到知堂的情调?在董桥、谷林等人的身上,也有“文抄公”的神采吧?钱锺书在文字中,多少讥笑过周氏的文风,但我读他的《管锥编》,好似也能找到两人相近的地方。现代以来,倘论及读书札记类的写作,都不由地要谈到苦雨斋主人。这很类似章太炎之于学术,鲁迅之于小说。在文化的深层结构里,他们给后人的暗示,是不能小视的。苦雨斋这个知识群落,在文本上留下的话题是众多的。我读俞平伯、废名的文字,以及晚明以来的野史、札记,感到其间有一种起伏不断的流脉,而周作人,大概是这个流脉里的最重要的人物。中国文化中,“栽道”派的写作与“言志派”的创作一直并行不悖。但到明清两代,旧路已死,文人要在文章中翻出新意,已经大难。“五四”以后,有了新式散文,面貌才为之一新。远离道统,近于心灵,很类似于诗词、小令,或择古人意绪之支脉,或以西域思想指陈人间,以性灵为本,缓缓流来。有一点知识,一点品位,一点兴趣,后人谓之书话,或讥为小品。这其问,周作人的影响,不可漠视。鲁迅而外,能在小品文上自成一家,且影响深远者,现在难见了。
但周作人之于后来的文化,还不仅仅是一种文体、学识的问题,那其间的文化苦境,谁能说不是一种预言?20世纪的中国,“革命”情结无所不在,而“革命”之外的文化母题,又有谁在思考?周氏于乱世之中,寻到一块自己的园地,由激进而中庸,由中庸而绝望,走的是另一条苦路。本欲绕开绝境,但却陷于绝境里,我们于此,当能警觉些什么。
在这个意义上说,走进这个人的世界,会很有意味。我在目前的文人那里,很难遇到这类的存在。我曾说过,“五四”以来的散文家和学问家,值得久久打量的,惟有周氏兄弟。那是很难得的精神实体,它矗立在那儿,给着后人以漫长的回味。在历史的尘埃渐渐落定的今天,静静地打量这远逝的灵魂,会别是一番滋味吧。
后记
2000年春后,这一本书的腹稿大致形成了。那时候还在做记者,每日忙于约稿、写稿和社会活动,即使坐下来开始写作,内心依然不能静下,所以文章好似一直悬到空中,没能切人历史的深处。直到去年春,调回到博物馆,状态依旧,文章写了许多,可好像仍在皮毛中旋转。这在我,已是个老问题了。苦雨斋里的人,对我仍是群熟悉的陌生人。我只是写了一点点感受,画出了一个远去的历史的轮廓。至于那轮廓里真的生命的奥秘,则还有待于人们解析、研究。年轻的朋友倘能因这一本书而去顾及那个群落,对以往的历史有一点点兴趣,那我的任务便算完成了。
过去当记者的时候,养成了有感而发的习惯,对一些话题,敢于在没有知识准备的前提下大胆的评说。但这一思路用于谈论历史,则有一点冒险。我知道这一本书,就留有这一方面遗憾。历史是复杂的,历史中的人,何尝不是如此?对我而言,目前的困惑在于,回望周作人以及他周围的人们时,却发现对那一群人的知识、专业内容,知之甚少。比如希腊文、文字学、日本史、佛学,都懵懂得很。但我有时想,为了一种渴念,也大可不必等待自己修炼成功,再去回溯以往。这正如汽车尚未造出之前,不能放弃双脚的跋涉一样。也许这笨拙的努力,也可以缩短与远逝者的距离吧?上世纪50年代以来,苦雨斋的传统,大多已中断了。这旧有的存在,对今天的人们而言,还显得那么新鲜,在那些人的智慧里,或许也可提炼出一种精神的元素。有时翻阅前人的读书札记、学术著作,就默默地想,现在的读书人,大多已没了这样的心境,知识结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我们的人文语境,较之于先前,已日显苍白,似乎丧失了什么。如何寻找那已丢失的存在,实在地讲,我感到了深切的茫然。
近些年学界高谈人文创新者颇多。新思维、新理论、新方式,已被谈得很热了。创新是不错的,但它的第一步,还离不开对旧有历史的整理。没有对先前遗产的爬梳,大概就会陷入一种空谈。我记得“文革”后期,一些红卫兵撰写文学史时,观点都很时髦,也可说是一种“创新”。但内容呢,除了空洞的教条,没有别的。那原因之一,就是割断了历史,缺乏整理旧物的兴趣。我们的前辈,尤其是“五四”那代人,在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看看那一代人的学问、气质、命运,也可以引以为鉴,冷与热,高与低,俗与雅,都隐含着人间的预言。我们今天,似乎还在这历史的长影下存活着。
我的一部分生命,就这样地弥散到书中去了。内中的苦与乐,困顿与梦想,也许只有自己才能知道。虽然知道它的浅,但也愿意把它献给长眠的先驱们,也献给为今天的民主自由而苦苦走路的探索者。在历史的跋涉中,我们紧紧依偎着。
孙郁
2003年2月18日于北京鲁迅博物馆
本书为孙郁系列丛书之一,是一本文化名人研究读本。该书以随笔的形式,辅之以一百多幅图片,自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周作人为核心的特殊文人群体的文化心理、价值选择、人生姿态和社会取向。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周作人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人群体。他们既迥异于以鲁迅为旗帜的左翼知识分子,也不同于以胡适为代表的所谓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本书以随笔形式,并辅之以百余幅图片,自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这一文人群体的文化心理、价值选择、人生姿态和社会取向。【作者简介】 孙郁,1957年生于大连。现为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20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80年代起转入文学批评和研究,对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颇有兴趣。80年代末在鲁迅博物馆研究室工作;90年代初调到北京日报文艺部,做副刊编辑达十年之久。2002年到鲁迅博物馆主持工作至今。近年开始涉猎博物馆学专业,策划了《鲁迅的读书生活》、《王小波生平展》、《中外藏书票展》、《民间藏书展》,并将一些展览推到了国外。十余年来出版作品及研究著作十余种,主要有《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鲁迅书影录》,《胡适影集》,《百年苦梦》、《文字后的历史》等。主编的著作有:《回望鲁迅丛书》、《回望周作人丛书》、《被亵渎的鲁迅》、《苦路中国的文化怪杰》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周作人左右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221084354 《周作人左右》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贵阳 | 出版单位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8.8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8000 |
周作人左右是贵州人民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4 的主题关于 文化-名人-人物研究-中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