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80.0
本书是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进行了大量的科学验证实验基础上,结合红壤地区大量的科学积累编写而成。全书共分9章,第一章概述讨论了红壤的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状况、红壤质量演变现状和红壤质量演变的研究意义、指标和分级;第二章对红壤侵蚀示踪研究与红壤质量进行了论述;第三章对红壤侵蚀与结构变化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评价;第四章讨论了红壤酸化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第五章提出了红壤肥力退化过程与机理;第六章植被与管理影响红壤肥力质量的过程与机理;第七章介绍了土壤动物在红壤生态恢复中的作用与机理;第八章指出了高质量红壤的定向培育与农业持续利用;第九章对红壤质量演变的前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展望。
前言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红壤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状况
一、红壤地区自然资源概述
二、红壤地区自然资源特点与潜力
三、红壤地区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第二节红壤质量现状、演变与发展趋势
一、红壤质量现状
二、红壤质量演变
三、红壤肥力质量演变的主要趋势
第三节红壤质量评价
一、红壤样品采集与分析
二、红壤肥力质量评价(以赣东北6县市区为例)
三、红壤环境和健康质量评价(以鹰潭市为例)
参考文献
第二章红壤侵蚀示踪研究与红壤质量
第一节红壤侵蚀作用137Cs示踪的理论基础
一、概述
二、137Cs的来源及物质循环
三、137Cs示踪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优点
四、137Cs示踪技术应用中的问题与实践
第二节红壤区¨137Cs基准值及空间变异性
一、研究区域概况与样品采集
二、137Cs基准点的选择
三、137Cs基准值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变异
第三节137Cs在红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
一、非耕作土壤的137Cs剖面分布
二、耕作土壤的137Cs剖面分布
第四节红壤侵蚀动态与红壤环境质量
一、红壤侵蚀与区域生态
二、红壤侵蚀与洪涝灾害
三、土壤侵蚀退化导致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四、土壤侵蚀退化导致的其他非原位环境后果
第五节红壤侵蚀预测与定量模型
一、红壤侵蚀估算模型
二、137Cs法及其他土壤指标在侵蚀示踪中的联合应用
三、其他放射性核素侵蚀示踪法
参考文献
第三章红壤侵蚀与结构变化的相互作用机理与调控
第一节侵蚀退化红壤的结构特征
一、红壤侵蚀退化类型与分布
二、几个典型红壤的结构状况
三、侵蚀红壤结构及其理化性质
第二节红壤结构对侵蚀的影响
一、土壤及团聚体的溅蚀特点
二、红壤细沟侵蚀及其影响因素
三、侵蚀过程中团聚体破坏
四、表土结皮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五、表土结构变化对坡面降雨径流与侵蚀产沙的影响
第三节侵蚀红壤的水分运动特征与结构关系
一、不同侵蚀退化红壤的水分人渗特征和持水性能的变化
二、不同大小土壤结构体内的水分特性
三、红壤结构变化对水分运动的影响
四、红壤结构特征与土壤孔性对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
第四节红壤可蚀性K值
一、土壤可蚀性研究回顾
二、典型红壤可蚀性K值研究
三、样区土壤可蚀性空间分布与变异研究
第五节红壤侵蚀与肥力质量
一、红壤侵蚀与土壤物理性质
二、侵蚀土壤的养分状况
三、侵蚀退化红壤的肥力评价
第六节侵蚀退化红壤的恢复措施
一、提高红壤抗蚀性的机理
二、生物措施是侵蚀红壤恢复的主要途径
三、农业结构调整是侵蚀红壤恢复的重要方面
四、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有助于侵蚀红壤恢复
五、结构改良剂是恢复侵蚀红壤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第四章红壤酸化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
第一节红壤酸度特征
一、土壤酸化的概念
二、土壤酸中和容量
三、质子的去向
第二节红壤酸化过程的动力学
一、质子反应动力学
二、铝的反应动力学
三、K+吸附反应动力学特征
四、Ca吸附反应动力学
五、Ca的解吸动力学
六、Cd的解吸动力学
七、腐殖酸对红壤中有效态镉、铅释放动力学的影响
第三节红壤酸化与红壤环境质量
一、土壤酸化和元素淋失特征
二、土壤酸化对阳离子迁移的影响
三、酸雨淋溶对土层酸度的影响
四、腐殖酸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环境质量影响
五、酸性条件下红壤中铝的活化及环境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五章红壤肥力退化过程与机理
第一节红壤肥力的时空演变规律
一、第四纪红黏土红壤丘陵区土壤肥力的时空演变
二、花岗岩红壤区土壤肥力的时空演变
第二节红壤肥力质量的演变过程
一、瘠薄红壤旱地肥力质量的演变
二、红壤水稻土肥力演变
三、红壤人工林地土壤肥力的演变
第三节红壤肥力质量演变的关键机制
一、农林复合系统中土壤有机碳氮的积累过程
二、农林复合系统中红壤养分的地表径流过程
三、旱地红壤养分的淋溶过程
四、复合农林系统中红壤养分的竞争过程
五、复合农林系统中光合生理生态过程
第四节红壤肥力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
一、土壤物理学肥力演化的评价
二、红壤化学肥力演化的评价
三、红壤生物学肥力演化的评价
四、红壤综合肥力的评价
第五节红壤肥力质量演变的模拟模型
一、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平衡与红壤养分含量的变化
二、区域红壤碳含量变化的模型模拟
参考文献
第六章植被与管理影响红壤肥力质量的过程与机理
第一节植被影响红壤肥力的过程与机理
一、不同林型对红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二、不同旱作方式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三、农林间作对红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四、利用方式对红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第二节耕作措施影响红壤肥力质量的过程与机理
一、对红壤肥力的影响
二、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四、土壤肥力因子的相关性
五、土壤肥力演变机理
第三节长期施肥影响红壤肥力质量的过程与机理
一、对红壤旱地养分库重建的影响
二、对红壤旱地有机质重建的影响
三、对红壤旱地物理结构重建的影响
四、对红壤旱地养分平衡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七章土壤动物在红壤生态恢复中的作用与机理
第一节不同红壤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一、蚯蚓群落特征
二、线虫数量特征
三、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第二节土壤动物与红壤质量的关系及其指示意义
一、土壤动物与土壤性质的多元回归分析
二、土壤动物与土壤质量的典型相关分析
第三节土壤动物在红壤质量恢复中的功能
一、土壤动物活动对有机物分解的影响研究
二、土壤动物对养分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八章高质量红壤的定向培育与农业持续利用
第一节高质量红壤的基本特征
一、物理学特征
二、化学特征
三、生物学特征
第二节高质量红壤的定向培育理论
一、物理学原理
二、化学原理
三、生物学原理
第三节高质量红壤培育的主要措施
一、侵蚀退化红壤的培育措施
二、瘦瘠红壤的培肥措施
三、高磷红壤的培肥措施
四、酸化红壤的控制与修复
五、污染土壤的修复
六、红壤水肥耦合调控技术
七、退化红壤的种养结合调控措施
第四节红壤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对策与建议
一、红壤资源持续利用的调控原则
二、红壤资源持续利用的宏观对策
三、红壤资源持续利用的宏观建议
参考文献
第九章红壤质量演变的研究展望
第一节红壤肥力质量演变研究展望
第二节红壤环境质量演变研究展望
第三节红壤健康质量演变研究展望
第四节红壤持续利用的综合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本书在继承土壤学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当今土壤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土壤质量的新概念和新理论,研究土壤系统内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及其影响机理,探索红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联系,并密切结合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促进传统土壤学向现代土壤学的转变。本书紧紧围绕影响红壤质量的侵蚀、酸化、养分迁移转化3个核心问题,从红壤基本特征、演变过程、演变机理、评价方法以及红壤质量定向培育方法等方面,结合大量的长期定位试验数据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 本书是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进行了多年的野外和实验室系列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红壤地区大量的科学研究积累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9章,在概述了红壤地区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状况、红壤质量现状及演变的基础上,紧密围绕红壤侵蚀、酸化和养分不均衡化3个主要问题,从演变过程、演变机制到调控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高质量红壤的定向培育与农业持续利用对策,分析了红壤质量演变的前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全书兼具理论性、资料性和实践性。 本书可供从事土壤学、农业生态学、环境科学及农学的研究、教学和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各级政府的农业部门参考。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红壤质量演变与调控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030221131 如需购买下载《红壤质量演变与调控》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8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