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与图书馆

名人与图书馆

徐铁猊, 著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介绍了一些名人与图书馆的轶事,其中有些是利用图书馆资源而后成为名人,有些本来就在图书馆工作过,还有些是与图书馆有不解之缘的名人。

书籍目录:

序言

凤凰之子的图书馆情缘

《雷雨》诞生之地

毛泽东一生相伴图书馆

沫若“挖煤”

韦棣华一个被忘却的名人

梁启超与北京松坡图书馆

蔡元培于图书馆之“影响”

“北刘南杜”和“中西两杜”

马廉与孔德学校图书馆

鲁迅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美国的总统图书馆

卢木斋与木斋图书馆

李大钊与“亢慕义斋”

毁于一“案”的法文图书馆

功臣牛弘

端方其人其事

亚历山大图书馆之“涅粲”

“马克思的足印”与“列宁的桌子”

魂落他乡■宋楼

居无定所的《四库全书》

浙江“双丁”与“八千卷楼”

中国的图书分类

做过图书管理员的名人

徐树兰与古越藏书楼

“南瞿北杨”话沧桑

剧作家的悲剧

遥想“天一阁”

李四光京师图书馆的副馆长

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缪荃孙

袁同礼与“平馆善本”

“不解书缘”张元济

“不要忘记”张謇

当代藏书人

杨守敬“盈筐箧”而归

胡适之于图书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两度馆长一生读书

三人“合众”记上海合众图书馆

一任馆长六十年

学校的好坏取决于图书馆

圣手书生张宗祥

富兰克林的“皮围裙俱乐部”

八百包文献八十年沧桑

拿破仑的随军图书馆

“她对书籍的热爱是真的”

后记

前言

铁猊先生邀我去他供职的朝阳区图书馆讲课时,我每次都是兴冲冲地前往,因为从很年轻的时候开始,就跟不少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常常在那里浏览种种的典籍,或查找有关的资料。在这样频繁的过程中间,竞发生了若干曲折的故事,至今还深深地留存在记忆里面。

随着岁月的匆匆消逝,我已经进入了老迈的垂暮之年,再也没有长途跋涉的精力,到远处的图书馆去兴味盎然地翻检与搜索了。记得是十来年前,全家在美国的芝加哥团聚时,离住处仅有一箭之遥的地方,有座规模不小的华文图书馆,里面收藏着港台作家、海外华人与西方学者有关当代中国的很多著作,面对这些在国内难以找到的书刊,真想仔仔细细地阅读一遍,以便知悉他们所掌握和运用的史料,并且揣摩与分析其可信的程度。对于他们从不同视角得出的结论,也可以认真地考核其具有哪些科学的含量。于是我在前后的两个月之间,每天都准时前往,默默地坐在窗下的长桌旁边,终于读完了书架上陈列的这些著作,觉得收获是不小的。

当我走进朝阳区图书馆的大门,沿着阅览室外面的走廊,透过明亮的玻璃窗,瞧见有许多男女老少的读者,静静地坐在那里阅读的景象,真羡慕他们沉醉于一种高度的精神享受之中。于是我叹息着自己居住的地方,离北京的任何一座图书馆,都存在相当遥远的距离。我张望着这些幸运的朋友们,幻想着如果自己能够居住在这座图书馆旁边的胡同里面,当然也就可以天天都游荡在众多的典籍中间,徘徊再三,流连忘返了。

铁猊先生正由于是在这里工作的缘故,就可以从容自如,俯仰其间,其乐陶陶地读书与治学,尚在盛年之际,已经融汇了广博的知识,养成了解析的能力,于是挥洒起流畅的笔墨来,真可以让人大开眼界,既增添了知识,又提升了精神。放在我眼前的这部随笔集《名人与图书馆》,不正是最好的证明?

在这四十多篇随笔中,写到了古今中外多少图书馆演变与兴衰的故事!有两千二百多年前建立于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也有一千五百年前中国隋代的大臣牛弘上书建议征集民间的图书。无论在什么政治体制的统治之下,重视文化的积累,总是一桩有利于整个民族的好事。

为了更好地著书立说,达到造福于人寰的目标,就必须运用收藏于图书馆里面的大量文献资料。在近代世界的一部革命历史中,从马克思直至毛泽东,都跟图书馆有着终其一生的不解之缘。前者的《资本论》,诞生于伦敦大英博物馆里的图书馆;后者的《新民主主义论》,也是反复得益于不少图书馆中的种种资料,才能够撰写出来。

“五四”以后,得益于图书馆的现代作家,也是不胜枚举的。像郭沫若在日本东京的几所图书馆里面,阅读了《殷墟书契考释》等著作之后,写出了研究甲骨文的重要论著。曹禺的话剧《雷雨》,则是在清华大学的图书馆里写成的。

铁猊先生还写到了梁思成与林徽因,躲在北海公园的图书馆里谈情说爱,因为去那里的读者很少,环境相当幽静,正适合于热恋中的喁喁私语。而喜爱觊觎美女的风流才子徐志摩,也常常跑来打扰,不胜其烦的梁思成,在门上贴了张用英文写成的纸条,说是“恋人希望独处”,让尴尬的对方,只好怏怏而去。铁猊先生还写到了研究导弹的著名专家梁思礼,为了避免在“文革”时期受到揪斗和冲击,被保护在导弹设计院的图书馆里面。他写到这儿,还巧妙地揶揄梁启超,在论列图书馆的八大功用时,大概不会想到自己的两个儿子,竟增添了它另外的用场。从这些有关的逸事,勾勒出了人世的风采与沧桑,可以引起读者的种种联想。像这样涉笔成趣,真是可以拍案叫绝的。

在近代中国建立图书馆的事业中,缪荃孙、张元济、蔡元培、梁启超、鲁迅等不少专家学者,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本集子里的不少篇章,对此作出了很生动的叙述,显示了这一部学术史的轮廓。而且在许多的篇章中间,又涉及到了这一门学问的不少专业知识。很生动地阐述上述的这两种内容,对于许多热爱图书馆的人们来说,实在是受益匪浅的。而且铁猊先生掌握了这么多厚实的资料,如果想要撰写“图书馆学”或“图书馆史”的话,一定是会大有作为的。

正像蔡元培所说的那样,“要发展教育事业,培育天下之英才,办好图书馆是重中之重”。衷心地希望中国各地的大小图书馆,都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让大家在认真读书与思索中,更好地提高文化知识、思维能力、道德情操和审美水准,这样就一定能够使得整个民族的素质,获得不断的升华,以便让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人类前进的过程中,产生更为积极、高尚和美好的作用。

林非

2007年6月8日于北京静淑苑

后记

大约1963年,我在中国书店买过一本前苏联莫斯科图书馆编的小册子,内容是教图书管理员如何辨别世界各国文字。书中列举了总共六十种文字,分别介绍了它们各自最明显的特征,在不认识某种文字的情况下,可以依照外观上的特征做出准确判断。我那时是个初中生,除了学校学过一点儿英文,其他大致能分得清的就只有当时生活中常见到的俄文、日文和朝鲜文。而我在粗略读了这本小册子之后,竟可以准确地区分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希腊文、阿拉伯文、缅甸文、越南文和世界语。小册子好像是一毛钱买的,后来很快就被我的一位酷爱语言学的同学要去了。但直到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还保持着当时学到的那种分辨文字的能力。

这类能力就是典型的图书管理员的能力:除了自己的图书馆学专业以外的其他学科,不求专,却要广而博。

命运的安排,让我在年近不惑时改行做了一个区级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员。我没受过图书馆学专业的系统教育,只是凭着早年间的领悟,努力追求着“广而博”,二十年来一直把它当作了工作甚至人生的一种境界。这本《名人与图书馆》就是这种追求的一个成果。它不是图书馆学方面的专著,只是将图书馆发展历程中值得记取的事物和人物连缀成篇,试图从一个侧面品味历史、品味文化,让人们对图书馆在人类文明传承中的独特作用有一些生动的感性认识。

本书的完成要感谢很多人,但一一列出在纸,不如一一铭记在心。我对他们的感激,尽在不言之中。

林非先生是我尊敬的忠厚长者,他的《序言》让我引以为荣。

徐铁猊

2007-6-25

内容摘要:

  本书将图书馆发展历程中值得记取的事物和人物连缀成篇,试图从一个侧面品味历史、品味文化,让人们对图书馆在人类文明传承中的独特作用有一些生动的感性认识。  在近代中国建立图书馆的事业中,缪荃孙、张元济、蔡元培、梁启超、鲁迅等不少专家学者,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本集子里的不少篇章,对此作出了很生动的叙述,显示了这一部学术史的轮廓。而且在许多的篇章中间,又涉及到了这一门学问的不少专业知识。很生动地阐述上述的这两种内容,对于许多热爱图书馆的人们来说,实在是受益匪浅的。  这本《名人与图书馆》是作者追求的一个成果。它不是图书馆学方面的专著,只是将图书馆发展历程中值得记取的事物和人物连缀成篇,试图从一个侧面品味历史、品味文化,让人们对图书馆在人类文明传承中的独特作用有一些生动的感性认识。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名人与图书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1336609
如需购买下载《名人与图书馆》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名人与图书馆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2008.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11 ,G25-49 的主题关于 名人-生平事迹-世界 ,图书馆-通俗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