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王晓春, 主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开启教师思维的一本佳作。它通过90个教师提出的实际教学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以期和教师们一起认识自我。全书的案例均来自于“教育在线”和“K12教育教学论坛”上作者的专栏,作者针对这些案例中教师的思维方式、思想成因、解决途径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具体指导 ,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本书是指导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具体教学实践的一本好书。

书籍目录:

上篇

迷信管理【案例1】王老师轻视了管理在教育当中的作用

【案例2】班主任的职责究竟是什么?

【案例3】图书角里的“阅读花”

【案例4】说被欺负,不愿上学

【案例5】早恋走火入魔

迷信“师严”【案例6】班长在班上大减大叫

【案例7】我怕踏进教室

【案例8】由学生违纪罚跑想开去

迷信说教【案例9】失败的教育

【案例10】卫生检查成绩不佳,郁闷啊

迷信师爱【案例ll】神化师爱的案例害人

【案例12】爱心与科学的关系

【案例13】那双忧郁的眼睛

【案例14】家长用爱生来对付老师

迷信“信任”【案例15】让偷钱的孩子说出真话

【案例16】无人监考

迷信“集体力量”【案例17】集体批评

应激反应【案例18】一件让我很没面子的事

偏颇【案例19】女生打男生

【案例20】不会认错的学生如何批评教育

越位【案例21】我的好心学生不能读懂

认错主义【案例22】谁扔的纸团

不妥协主义【案例23】老师,作业交哪儿?

【案例24】除了爱和包容,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完美主义【案例25】那一条红红的丝带

溺爱主义【案例26】两张纸条

【案例27】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细节主义【案例28】细节决定成败

下游教育【案例29】“好我”战胜“坏我”

【案例30】他为什么总打架?

自我中心【案例3l】一定要民主

【案例32】我这样处理对吗?

泛道德化【案例33】谁之错?

【案例34】学生竟然笑袁隆平

态度挂帅【案例35】学生上课径直离开教室走了!

【案例36】学生告老师

与现象搏斗【案例37】我和学生的两次交锋

全线出击【案例38】一年级的孩子就让我没办法了

草木皆兵【案例39】他悄悄挪用了压岁钱

急于求成【案例40】“进门槛效应”的妙用

【案例41】今天,我摔了手机

因小失大【案例42】他退学了

过分自责【案例43】我不愿做一个树人的罪人

复制思维【案例44】“皮格马利翁效应”与后进生的转化

【案例45】生命的重中之重

固化思维【案例46】教出了最好和最差的两个班

【案例47】一个学生莫名其妙地笑了很久

【案例48】怎样与不说话的孩子交流

简化思维【案例49】对这样的学生你是怎样教育的?

【案例50】扫屋与扫天下

【案例51】成绩差问题的实质和解决的思路

整体思维【案例52】摘花

【案例53】20多个人没交作业

封闭思维【案例54】学生考试作弊被批评后报警

【案例55】“插嘴”同学的心理分析

【案例56】那一年我去教历史

短线思维【案例57】学生不让检查录音机

【案例58】赶学生出教室,学生不走

叙事思维【案例59】教育深度叙事写作的误区

外因思维【案例60】读王老师《今天怎样做老师》有感

漂浮思维【案例61】学生要求换座位

非逻辑思维【案例62】几个孩子总爱聊天

【案例63】不要用提问来惩罚学生

伪思维训练【案例64】关于脑筋急转弯

下篇

涵养科学精神【案例65】再说科学精和

【案例66】“怎么管”的第一步

【案例67】个案研究三要素

全面了解情况【案例68】班有“怪”女

【案例69】他为什么会这样?

追问“为什么”【案例70】一个攻击性的学生

【案例7l】男生骚扰女生,女生不依不饶

提出假设【案例72】捐钱要不要奖励

【案例73】

【案例74】学生不断犯错,事后马上诚恳

认错,下次继续犯

反驳【案例75】当科代表不敢领读时

【案例76】怎样让他改掉说脏话的习惯?

【案例77】“我捡到一元钱该怎么办?”

知己知彼【案例78】学生的怪异举动

【案例79】如何控制纪律

【案例80】有一梦请大家解

应对疑难问题【案例8l】学生说我虚伪,学生说我偏向

【案例82】学生不让老师进教室

【案例83】学生投诉老师

【案例84】我当着学生的面撕毁自己的画作

【案例85】学生请老师买车票

【案例86】我和“忠义帮”周旋

【案例87】怎样回答一名早恋学生的指责?

提高专业水平【案例88】新教师,怎样迅速提高专业能力

【案例89】教师不读书教育的致命伤痛

【案例90】我是这样尽力避免学科骄傲和职业霸气的

前言

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指思维倾向、思维脉络、思维策略、思维习惯等。

思维方式对于教师太重要了。

比如,“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是教师中很流行的说法,它说出了一个常见的事实问题学生可能破坏班风。

可是,我看到这句俗语的时候,脑子里几乎同时(注意,几乎同时)就跳出了另一句意思与其相反的俗语“火大无湿柴”。这句俗语也说出了班级建设中一个常见的事实好的班风能转变问题生。

那么到底哪一句是真理呢?都是,也都不是,要看具体情况。

而我所发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教师们在谈问题生的破坏作用的时候,就引用“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而在赞扬集体舆论的巨大作用的时候,却很少提到“火大无湿柴”这句话。也就是说,问题生与班风本是相互影响的,这是一个双向的复杂过程,而教师们思考和叙述问题的时候,只喜欢朝一个方向走,这叫单向思维。

同样的例子还可以举“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也是教师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句话。比如说一个好学生忽然和某问题生交往增加,教师就提醒这个好学生:“你小心学坏(近墨者黑)。”教师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这位好学生可能使那位问题生“近朱者赤”呢?很奇怪,他绝不往这个方向想。又比如说某老师忽然想帮助某个问题生进步,他就安排一位“立场坚定”的好学生和他同桌,然后告诉他,“你一定要向同桌学习(近朱者赤)”。教师也不想想,万一这位“朱者”被“墨者”“黑”化了,可如何是好?再比如,有些老师听说“赏识教育”很神奇,就一厢情愿地想能把学生个个“夸”成人才,结果难免大失所望;另一些老师听说“挫折教育”很重要,于是就盲目给学生设置障碍,或者盲目批评,一厢情愿地想把学生个个“压”成人才,结果常常是发现学生被“压”成了“炸弹”。还有的老师先后迷信这两种教育思路,结果发现都不灵,终于绝望了。奇怪的是他们从来就没有把这两种各有一定道理的思路同时放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整合,融会贯通。

现实生活中,事情往往包含多种可能性,可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时候,常常只是主观地幻想单一的可能性。

多数教师很不习惯在矛盾中思考,很不习惯在事物的互相联系中思考,很不习惯刨根问底的思考,很不习惯假设多种可能性,很不习惯在思考中反驳自己。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表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单向的,线性的,独断的,非讨论性的。

我说过,我看到“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句俗语的时候,脑子里几乎同时就跳出了另一句意思与其相反的俗语“火大无湿柴”。我这是在反驳自己。这样同时面对两种对立的看法,就很自然逼出一个新的问题:在何种情况下“一粒老鼠屎”会“坏了一锅粥”,在何种情况下,“火大无湿柴”呢?于是我的思考才真正深入了一步。没有这种矛盾的思考,我的思想将永远停留在两种对立说法“平行而不相交”的状态。实际上这两种观点只不过是两个“说辞”,用哪个对我的眼前目的有利就拿起来用,用完就扔掉,其实哪句话我也没细琢磨,我在班风与问题生的关系问题上,认识水平没有丝毫提高。

恕我直言,这可能就是当前多数中小学教师的思维状态。

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客观世界的研究(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对象的认识等)和主观世界的研究(教师的自我认识)。应该说我们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很薄弱,而第二个方面尤其薄弱。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恨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结果就是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有一个著名的口号:“认识你自己。”愚以为这个口号深入人心之日,才是教育走向科学之时。

本书的宗旨就是从思维方式角度切入,和老师们一起学会“认识自我”。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比了解学生还重要。

我喜欢通过案例讨论问题。本书就是通过90个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的。

本书分两部分。上篇主要剖析了教师的各种常见的不良思维方式,重在“破”;下篇则主要是研讨和推荐我认为比较科学的思维方式,重在“立”。

案例都是网上选来的,几乎都来自“教育在线”和“k12教育教学论坛”两个网站中我的专栏,文中案例后的点评均为我的一点浅见,与老师们讨论。到我的专栏来咨询或讨论问题的老师很多,光是“k12教育教学论坛”上“王晓春交流平台”一栏的点击率,一年来就已经突破了10万。这样我就能见到很多最新的典型案例。我要因此感谢所有这些网友。

为了节约读者时间,我行引用的案例,收入本书时,多数做了精简,就不一一说明了。

教师思维方式问题,我见到的研究不多。这是一种尝试,难免有很多缺点,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王晓春2007.2.22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大夏书系
9787561755310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7.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35.1 的主题关于 中小学-教师-思维方法-案例-分析 的书籍。